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遼軍騎兵為何如此強大?這些作戰原則讓宋軍不斷受挫

遼軍騎兵為何如此強大?這些作戰原則讓宋軍不斷受挫

文 |原廓

北宋士兵:1. 持劍和盾的士兵 2. 騎兵

因為「楊家將」的故事與傳說,那場爆發於公元10世紀末到11世紀初的宋遼戰爭,在中華文化圈裡可以說家喻戶曉。然而,不管故事和傳說中的楊家將與楊門女將們如何驍勇善戰、浴血拚殺,歷史上的宋軍經略幽燕的行動卻是一大敗筆。宋廷一直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更未能像漢唐帝國,擊垮匈奴、突厥帝國那樣,取得對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絕對優勢。相反,遼軍的鐵騎不僅頻繁南下,更在多次大型會戰中擊敗宋軍。

遼朝軍隊是一支典型的游牧民族軍隊,其在獲得中原先進技術後,在武器裝備上大有提升,在戰術上基本遵循機動戰術。根據記載,遼軍盔甲配備分為三等,第一等配備全身盔甲,這些是騎射技能最佳的契丹精銳武士,作為核心的重裝騎兵;第二等配備半身甲,騎射技藝稍遜一籌,作為多功能的中型騎兵;第三等則不配盔甲,作為典型的游牧輕騎兵。

遼軍騎兵的活動基本遵循以下原則:

1.作戰時派出十多人為單位的偵察騎兵,在前鋒部隊十多公里的範圍內進行活動。發現小股敵軍則將其俘虜,如果戰力不足則請求前鋒部隊支援,若發現大規模敵軍則向主帥彙報。

2.軍隊遇到小的縣鎮時直接將其攻佔,如果是大的州、軍則根據情況選擇攻佔和撤離。

3.對沿途經過的民居、園囿、桑柘,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

4.如果遇到敵軍出戰,則用騎射和辱罵的方式引誘敵軍遠出,最終予以消滅;敵方閉城固守,則分兵抄截,使該處州城孤立無援。

5.所過大小州城,以騎兵百人去城門左右百餘步的地方,披甲執兵以待。若敵軍出戰,且百餘騎兵不能戰勝,則通知大部隊馳援。

6.攻城的時候,必驅使擄掠老幼在前,這樣矢石檑木只會傷到老幼而不會傷到遼軍。

7.面對結成軍陣的敵軍,於陣四面列騎為隊,衝突敵陣。若成功衝垮敵陣,則諸隊齊進;若未能衝垮,則第一隊撤退休息,第二隊繼續。如果幾番下來不能奏效,則圍困敵軍,待兩三天後敵軍人困馬乏再進行進攻。

另外,遼軍以騎射為主要作戰方式。據記載,遼軍往往將弓騎兵集中到敵方軍陣的一點,進行集中的箭雨攻擊。敵軍在箭雨下崩潰後,便以此為突破口,進一步發動衝擊。

這些作戰原則基本可以總結為:「成列不戰,退則乘之。多伏兵斷糧道,冒夜舉火,上風曳柴。饋餉自齎,散而復聚。善戰,能寒。此兵之所以強也。」

落實到具體戰例上,如白馬嶺之戰。一開始兩軍隔河對峙,但遼軍將領大意輕敵,欲渡河攻擊宋軍,犯下了「敵前渡河」的嚴重軍事錯誤。宋軍抓住機會「半渡而擊」,遼軍很快潰敗,多名將領戰死,結果後續遼軍及時殺到,用強弓射擊宋軍追兵,遏止了宋軍的進攻,讓宋軍沒能擴大戰果。

在之後的「雍熙北伐」中,遼軍不斷襲擊東路宋軍的小股部隊和後勤糧道,使宋軍的給養出現嚴重困難,最終進退失據,在遼軍的不斷打擊下被徹底擊潰。東路軍的徹底潰敗導致了雍熙北伐的失敗,西、中路軍的戰果頓時付之東流,猛將楊業也與遼軍的交戰中重傷被俘,不久去世。

此後的「君子館之戰」中,南下遼軍不斷破壞沿途道路,以阻礙宋軍集結,並尋找戰機。最終遼軍在君子館捕捉到宋軍劉延讓部,之後利用騎兵優勢,快速集結起優勢兵力。恰逢天氣突變,寒流來襲,宋軍連弓弩都難以拉開,戰力大打折扣。遼軍趁機發動進攻,取得勝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慈禧得了一種怪病,太醫個個束手無策,一個土醫生把脈後嚇得不輕
外國人與中國人一道經歷了抗戰烽火:上海僑民集中營
兩個偉大民族,同時遭遇空前的悲慘命運,惺惺相惜,結下深厚友誼
中國的辛德勒,用簽證解救數千猶太人,難民後裔為他建紀念碑
北宋「重文輕武」「強幹弱枝」值得討論的細節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