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藝苑掇英 | 苕溪詩卷 米芾書

藝苑掇英 | 苕溪詩卷 米芾書

紙本,縱30.3厘米,橫189.5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苕溪詩卷》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即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時米芾38歲。由開首句「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襄陽漫仕黻」可知,此卷所書為米芾自撰詩,共6首。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諸友等詩,先臣芾真足跡,臣米友仁鑒定恭跋。」全卷落筆迅疾,筆鋒正、側、藏、露,變化豐富,縱橫恣肆,點畫波折過渡連貫,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無雕琢之痕;字體結構舒暢,中宮微斂,同時長畫縱橫,舒展自如,行筆隨勢生形,一氣呵成。整體書風真率自然,痛快淋漓,變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書法的典型面貌。

此卷得「二王」筆法,尤以獻之外拓用筆為主。「內擫」與「外拓」兩種筆法各具特色:前者以腕力控筆,線條沉實,中宮聚攏,故稱骨勝之書;後者運筆飛揚而筋力暗斂,欹側多態,意趣悠然,又稱筋勝之書。《苕溪詩卷》用筆爽利,多取側鋒,靈巧多變,行筆波折雖多而速度不減,線條勁挺有力。米芾用筆多變,曾自詡「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試看《苕溪詩卷》,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有八面生姿之感。

米芾的《苕溪詩卷》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與《蜀素帖》並稱米書「雙璧」。

釋文: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 襄陽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 溪山去為秋 久賡白雪詠 更度采菱謳 縷(會)玉鱸堆案 團金橘滿洲 水宮無限景 載與謝公游  半歲依修竹 三時看好花 懶傾惠泉酒 點盡壑源茶 主席多同好 群峰伴不嘩 朝來還蠹簡 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歲 諸公載酒不輟 而余以疾 每約置膳清話而已 復借書劉李周三姓  好懶難辭友 知窮豈念通 貧非理生拙 病覺養心功 小圃能留客 青冥不厭鴻 秋帆尋賀老 載酒過江東  仕倦成流落 游頻慣轉蓬 熱來隨意住 涼至逐緣東 入境親疏集 他鄉彼此同 暖衣兼食飽 但覺愧梁鴻  旅食緣交駐 浮家為興來 句留荊水話 襟向卞峰開 過剡如尋戴 游梁定賦枚 漁歌堪畫處 又有魯公陪  密友從春拆 紅薇過夏榮 團枝殊自得 顧我若含情 漫有蘭隨色 寧無石對聲 卻憐皎皎月 依舊滿舡行 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

來源:《中國書畫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農民伯伯很辛苦;懂得珍惜才能更好
北宋書法家、畫家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
把米芾的尺牘寫成這個樣,你給打幾分?
米友仁的書法雖不逮其父,然如王、謝家子弟,卻自有一種風格!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