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當心!這12個常見偏方有的慎用、有的不可信、有的可能出人命!

當心!這12個常見偏方有的慎用、有的不可信、有的可能出人命!

生活中的偏方很多,但並非所有偏方都能治病救人,相反有些偏方用錯了,是會出人命的。那麼生活中有哪些致命偏方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當心!這12個常見偏方有的慎用、有的不可信、有的可能出人命!

一、五種致命偏方

1、魚刺卡喉喝醋吞飯糰

醋只能在咽喉停留幾秒,基本上不可能達到軟化魚刺的效果,大量飲醋反而會導致胃部不適。吞飯糰可能導致魚刺刺傷喉嚨,甚至刺破食道,引起感染,都可能危及當事人的性命。

正確做法:卡刺應該及時用力咳嗽,還可以用手指刺激舌根部,通過嘔吐把魚刺衝出來。如果這些方法都沒效果,應該馬上就醫。

2、仰頭舉手止鼻血

流鼻血時千萬別仰頭!這個做法不僅不能止血,還有可能讓血液倒流到食道和腸胃,嚴重時還有可能將血液吸入氣管和肺內,堵塞氣道!

正確做法:流鼻血時應該馬上坐下,頭向前,然後在頭部或脖子上敷上冷毛巾。也可以在鼻孔中塞上棉球,然後捏緊鼻翼。

3、生吃魚膽明目

民間流傳著「生吃魚膽清火、明目甚至治咳嗽」,但這說法毫無醫學根據。魚膽中含有膽汁毒素,對細胞有毒性,無論生吃還是熟吃魚膽都會中毒。輕則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癥狀,嚴重的會引起多臟器衰竭,甚至死亡。

正確做法:可以多吃胡蘿蔔、橙子、芒果、木瓜等富含胡蘿蔔素的蔬菜水果,也可以喝枸杞菊花茶菊花清肝明目。

4、何首烏黑髮

民間常用酒蒸首烏、首烏燉雞進補。可實際上,何首烏含有大黃酚,過量服用會中毒,損害肝臟和致使食道出血。嚴重的會出現痙攣、抽搐,甚至呼吸麻痹等癥狀。

正確做法:中醫認為,頭髮早白,是血熱或血虛受風的表現。中藥可服用一些涼血、養血疏風的葯,當然最好到醫院去就診,由醫生對症下藥。

5、腹瀉吃大蒜

大蒜中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經常吃大蒜確實能有效抑制腸道的有害病菌。但如果在腹瀉時食用大蒜,加重對腸壁的刺激,從而加重腹瀉。

正確做法:用茶葉一包,大蒜一個煮水,一口氣喝下去,腹瀉很快就好了。但如果脫水了,要及時到醫院,以防休克。

當心!這12個常見偏方有的慎用、有的不可信、有的可能出人命!

二、慎用的民間偏方

1、喝醋化魚刺

魚刺卡在咽喉部,飲用食醋時,醋在咽喉部停留的時間很短,不可能達到軟化的目的。大量飲食醋反而會使消化道潰瘍病情加重,甚至誘發大出血。

2、魚膽明目退火

一些老百姓認為魚膽能明目退火,因此常有人生吃魚膽。但實際上魚膽是有毒的,其中所含的氫氰酸、組織胺等物質會引起胃腸道、心肌以及腦細胞的損害,無論生吞、熟吃或用酒沖服,都容易發生中毒,嚴重的還將引發急性腎功能衰竭。

3、黃葯子解毒降火

黃葯子(薯蕷科植物黃獨的塊莖)常見於一些游醫「秘方」。《本草綱目》稱此葯有「涼血、降火、消癭、解毒」之功效。但其中含有毒素,對肝臟有影響,不能久服。內服用量不超過10克。

4、硃砂煲豬心

本方也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偏方之一,被認為可以治療冠心病。然而實際上,醫學上並未證實該方的科學性,服此方中毒的事件倒是屢見不鮮。這是因為硃砂中含過量的汞(水銀),萬不可超量或持久服用(常規用量為0.3~1克),尤其肝、腎功能不正常者,更不能服用硃砂。

當心!這12個常見偏方有的慎用、有的不可信、有的可能出人命!

三、不可信的民間偏方

1、皮膚燙傷塗牙膏、醬油

兩樣都不可取,尤其是醬油。牙膏稍好,雖然沒有治療作用,但至少無壞處,因為它清涼,散熱,乾淨度較高;而醬油是由微生物發酵製成的,一瓶醬油開封后不可能立刻用完,時間一長,容易滋生細菌,相對不幹凈,所以用醬油是絕對不行的,反而會造成傷口感染。

除此之外,醬油的黑褐色覆蓋了創面,會使醫生無法判斷燙傷深淺程度。我見過處理燙傷最離譜的方法就是用草藥搗碎敷在傷口上,最嚴重的情況引起了破傷風。草藥都是臨時採摘,沒有消毒處理,這樣適得其反。

2、臟病發作,劇烈咳嗽可救命

心臟的功能是維持全身循環的,是最重要的臟器。治療心臟病人首先要求安靜休息,少動,某些心臟病人,我們甚至要求絕對卧床,連廁所都不能上。即使在床上解大便,為了避免病人用力,醫生通常會用一些腸道潤滑藥物。所以,這種說法是絕對不可取的,咳嗽用力就會加重心臟負擔,加劇心臟病的程度,甚至危害病人生命。

3、食物中毒趕緊催吐

嘔吐是排除體內毒物的方法之一,用手指、筷子、壓舌板等塞進嘴裡催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但前提條件是病人在清醒的情況下,可以配合催吐,否則就會在嘔吐的過程中造成誤吸,造成氣道的梗阻,影響呼吸。毒物一旦吸入氣道很難完全徹底咳出來,還可能會通過氣道繼續吸收。用壓舌板時,也要避免造成喉部的損傷。

強烈推薦!神經內科專家告訴你7個不可不知的面癱知識!
這一個字引發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幾乎人人中招!
三叉神經痛的兩種類型 6個方面帶你簡單區分
你有口臭嗎?快來!這裡有幾個小妙招!

TAG:楊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