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醫文並茂 厚德懷仁——懷念恩師張燦玾教授

醫文並茂 厚德懷仁——懷念恩師張燦玾教授

小編導讀

2017年9月1日,首屆國醫大師張燦玾教授仙逝。張燦玾教授涉醫60餘年,醫道深厚,辨證獨到,精通中醫又通曉文史哲理,對中醫文獻的整理研究,成就昭彰。張老論證問題尋根溯源,分析而後言之,無證不言,孤證不立。

今天,是張教授仙逝50天的日子,悅讀中醫獨家發表其高徒李玉清教授的緬文,向大家展示一位勤奮、嚴謹、飽學的中醫大師……

恩師張燦玾教授於2017年9月1日駕鶴西去。直到9月3日,於濟南蓮花山殯儀館告別恩師後,我仍然不敢相信,精神矍鑠、神采奕奕的恩師已經離去。我心中有個願望,希望能在頭七之前,寫一篇懷念恩師的文章,但一提起筆,就淚眼盈盈,悲不能已,無奈幾度擱筆。時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羅海鷹編輯打來電話,表達她的悼念之情,並希望我寫一篇紀念文章。與羅海鷹編輯結緣是因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策劃的系列叢書《走近中醫大家》約請張老,希望能寫一本關於張老一生及醫學歷程的著作,由我及張老之孫張鶴鳴執筆。為此,羅海鷹編輯與包艷燕編輯數度來濟,與張老和我們切磋書稿,結下深厚友誼。對羅編輯的約稿,我答應下來。她的來電,促使我從悲痛中振作精神,再度提筆,將寫一篇紀念恩師的文章的心愿付諸實現。

博學強識 醫文並茂

因緣際會,我有幸成為張老的入室弟子。初見張老,驚訝於他的博學。他解說學術問題,運用音韻學、訓詁學、目錄學等知識,學問做得很深。且張老愛好很多,長於戲曲、書法、篆刻等,人稱「琴棋書畫老中醫」。「博學強識,醫文並茂」是我博士畢業之後,張老送給我的題詞,恩師對我寄予莫大的期望。但這句話用來描述恩師的學問,是非常貼切的。他常笑稱自己是小學畢業,以「六半三一」總結自己一生:六是六年小學,半是半部《論語》,三是三世為醫,一是杏林一丁。他從只上過六年小學的鄉村醫生,成長為國醫大師。每當青年朋友向他請教成功秘訣時,他說:「無他,讀書藏書耳。書籍是我的老師。」張老確是以書為師,成長起來的。凡是見過他藏書的人,都會為之震撼,滿滿兩大房間,從下到上,整整兩面牆,所藏有經、史、子、集,共約5000種,尤以醫書為多,計有3000餘種。

張老出生於世醫之家,其祖、父均行醫。他少時即習醫,更酷嗜讀書。初上小學時,他為村中老人聊天時背誦詩詞的優美韻律所感染,非常希望能得到一本關於詩的書。後來祖父領他趕集時,他看中了書攤上的兩本書:一本是《白話註解千家詩》,另一本是《中華字典》,但因家庭經濟不寬裕,不敢問老人要錢買,只能在心中惦記著。後來過年時家中給了壓歲錢,他才買了下來。這件事情被小學老師知道後,給予表揚和肯定,這給了他很大的鼓勵。

張老喜購書、藏書、讀書,也因工作與生活環境使然。張老生於1928年,八歲入小學讀書,其間恰逢日本侵華戰爭,因此,斷斷續續上過六年小學之後即無學可上。此後至1958年調入山東中醫學院,這段時間他有多重身份:一是跟隨祖、父學醫,並於20歲獨立應診的醫生;二是先是在村中劇團任提詞,後任導演,並積极參与村中社會活動;三是曾在村中當過一年的小學教師,兼教識字班。他既要學醫,又要從事各種社會活動,當過小學教師,還會吹拉彈唱,又學會詩詞歌賦,以他小學的基礎,是遠遠不夠的。張老認為既然承擔了一些社會工作,就一定要干好,就要把相關的知識學好。因此,他是根據學習和工作及愛好的需要,通過讀書,廣泛自學各個學科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的。要自學,就需要買大量的書。

張老青年時購書、讀書並不容易,一是早年購書渠道不多,二是購書經費短缺。張老生於戰亂之年,長於鄉村之中,因此,購書渠道不多,大部分書籍都於市集書攤上購買。但他不放過任何閱讀圖書的機會。曾有一南下幹部因肺結核吐血,形成氣胸,回膠東老家休養,經張老治癒。他帶回一本《新名詞詞典》,是介紹國際政治、歷史、經濟、地理、社會、哲學、科學、文藝、人物等有關的新術語、新名詞的工具書,張老在書中讀到諸多新知識,有頗覺耳目一新,因此愛不釋手,每次到患者家中,診病之餘都要翻閱。患者看出張老非常喜歡,就將此書題名相贈,以作紀念。又如張老發現一個賣染料的攤上擺著一本完好的線裝影印書,並帶有書函,書名是《周秦諸子斠注十種》,這是清代一些名家對周秦諸子的選句校釋。張老看到後非常高興,問他是如何得到此書的,攤主說是從書攤上論斤買的,用來包染料。張老覺得太可惜了,於是跟攤主商量買下此書。攤主見張老如此喜歡此書,又是熟人,便將書送給了張老。張老從中學到了通假字等古文知識,為以後閱讀研究中醫古籍打下了基礎。

張老祖輩並非大富之家,成年後又有一大家人須供養,因此經濟上一直很拮据,直到晚年才得到緩解。雖然如此,他還是千方百計擠出錢來購買圖書。先生有時帶錢上街去買衣服等必需品,但卻不知不覺進了書店,回來時衣服沒買成,反到帶著書回來了;有時為買書連飯費都幾乎不能保證,須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盼望發薪日以解急,更不用說葷味了。他常光顧濟南古舊書店,買了《中華大字典》《康熙字典》等重要訓詁書,及《千金方》《金匱要略》《傷寒論直解》等清代木刻醫書。先生尤為自豪的是買到了謝觀先生收藏的《春秋小學》一書,書內鈐有「清季民初武進謝利恆自藏書籍」印,名章「謝觀之印」「利恆」,閑章「東山後裔」「澄齋覽讀」「敏事慎言」。蓋有如此多的印章,可知謝觀先生當年多次摩挲此書,不知因何流落在外。有時因經濟原因一時不能得到的書,張老會千方百計買回。如上個世紀70年代初,古舊書店有石印本《百子全書》,售價12元,當時張老囊中羞澀,擬借錢次日來購,但次日此書已被買走,張老心中一直引以為憾。一直等到80年代,此書再次付印時,他以40元買到。總之,張老在經濟拮据的情況下一直堅持買書、讀書、藏書,他的5000餘種藏書,以他的經濟狀況來說,實屬不易。

張老教育弟子,要求全面發展,「醫文並茂,理用兼優」。張老認為醫文並茂對一個高明的醫家來說非常重要。前人留下了大量的醫學文獻,這些醫學文獻中,記載著浩瀚的醫學理論和醫學知識。醫學所涉及內容廣泛,與天文學、地理學、曆法學、氣象學、術數學、哲學等,均有密切關係。醫和文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必須從醫和文兩方面入手,才能充分發掘中醫藥這一偉大的文化寶庫。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方法很多。張老指出方法之一是買書、讀書。他認為須掌握文史哲類圖書,才能正確的理解古醫籍。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可能有的人連古醫籍也讀不成句,讀不懂。有時用藥、用方也會出錯。

總之,先生之所以能取得高水平的成就,與他博覽文史哲類書籍有關。他說讀書為他生平第一需要:「簞瓢陋室猶無怨,黃卷青燈足可安」。

張老用他的行動影響我們,他經常帶我們一起去書店買書。張老的學生畢業之後,也都形成了買書藏書的習慣,十天半個月就去逛一次書店。如果有一段時間不去買書,就感覺像少了什麼。去趟書店,都不會空手出來。

良師嚴師循循善誘

張老既是一位嚴師,也是一位良師。我在張老的指導下,真正進入中醫文獻研究之門,不再覺得這是一門枯燥的學問,而能夠樂在其中。就如王士貞在《本草綱目序》中所寫:「如入金谷之園,種色奪目;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我能登堂入室,全賴張老指導有方。

凡是跟隨張老學習過的同門,均能感受到張老是對學生非常嚴格的良師。在教學方面,他既嚴格要求,又循循善誘。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張老指點我們讀書,而且及時檢查學習效果。他所估計的時間很精確,我們必須以全部精力投入,才能及時交出比較滿意的答案,不能偷懶。他對我們很關心,有時他指導我們看的書圖書館找不到,書店也難以買到,他知道後,就從他的藏書中找出有關材料,複印給我們,讓我們學習。他所指點的書,事後看來,為我們文獻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張老既授人以漁,又授人以魚,非常注重能力的培養。他給我上第一節課,講的第一句話就是,「不要拿布袋來裝知識,我這裡沒有這麼多的知識讓你裝走。你在這裡是學習一種能力,一種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這也是我博士學習過程中最大的收穫,不僅就研究的題目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而且學會了做學問的方法。

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張老要求十分嚴格,須提前半年多完成初稿,再經多次修改,才能定稿。在一次次的修改中,我感受到了張老深厚的文字功底。經過他的指點,我們撰寫論文及運用文字的功夫增強了。當時未有感覺,只覺得一次次修改很累。但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能明顯地感覺到當時為後來打下了深厚的文字基礎。現在回想一下,張老對我們的指導,不僅嚴格,而且是有層次、有步驟的,使讓我們受益匪淺。

張老還注重我們整體素質的培養,他給我們開「文體研究」「詩詞賞析」「篆刻欣賞」「奇石欣賞」等課,他說這樣不僅能提高我們的整體人文素養,和科研工作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和影響。

工作之後,張老也沒放鬆對我們的要求,時時對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的一位師姐說了句比較形象的話:「老師像是拿著鞭子,在後面督促你,讓你不能鬆懈,要時時上進。」我們都有這種感覺,每次上張老家中一趟,就感覺自已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趕緊彌補。他本身就是一個高峰,一個標尺,是我們上進的目標,我有時就給張老說,我必須隔一段時間來一趟,好像進了加油站一樣,給自己加了油。張老說:「文獻研究來不得浮躁,必須嚴格、嚴密和嚴謹,才能有所得。老師手鬆一松,實際上是害學生。」

回想2010年暑假,為了完成《走近中醫大家》,我與張鶴鳴對張老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訪談。室外有時驕陽似火,有時陰雲密布,有時暴雨敲窗,有時清風徐來,先生將他八十餘年的人生經歷與我們娓娓道來,我們隨著他的講述,或喜悅,或悲傷,或感嘆,心情因他的人生經歷而跌宕起伏,彷彿穿越時空,又回到了他經歷的年代。時至今日,先生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然今恩師已逝!嗚呼哀哉!

恩師一生筆耕不綴,留下了中醫文獻的奠基之作《中醫古籍文獻學》、其一生涵泳《黃帝內經》之作——《黃帝內經文獻研究》及其家三世醫學經驗著作《三世醫案》等重量級著作,為醫林所推崇,先生可瞑目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民間自有高人在,金口妙筆起波瀾
治療神經症使用頻率最高的方子竟是它
《黃帝內經》的病機十九條,原來是這麼回事
深度解析 | 中醫書籍汗牛充棟,《腹針臨床效案點評》為什麼能夠脫穎而出?
津門極望氣蒙蒙,泛地浮天杏林稠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