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溪流,白石,紅葉,青翠山色,王維的這首詩美哭了!

溪流,白石,紅葉,青翠山色,王維的這首詩美哭了!

時光已步入深秋,初冬將至,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描寫初冬的詩句,這首詩是來自王維的《山中》。

《山中》

年代:唐 作者: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首句,荊溪白石出。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滻水,源出陝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

這裡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蜿蜒曲折溪流與人作伴,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初冬季節,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掩不住水裡的石頭,露出磷磷白石,更襯托出初冬山中溪流的清淺可愛。「白石出」三字,傳神至極,精準抓住了冬寒時節山溪的主要特徵。

僅閱此一句,讀者不但可以想見溪水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彷彿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次句,天寒紅葉稀。紅葉,在描寫秋天景色時為詩人所慣用,但那是濃密的秋天的紅葉,一個「稀」字,告訴我們這是在初冬,紅葉稀稀拉拉風中搖曳。

這種景色通常會給人凋敝凄涼的感覺,但對王維這樣一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家來說,在一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裡那裡點綴著的幾片紅葉,反倒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意境。

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所以,這裡的「紅葉稀」,並不給人以蕭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

前兩句詩,從細微處著手,描寫了溪流,白石,紅葉,後兩句則給我們放大了一張全景圖。

儘管冬令天寒,但整個秦嶺山中,仍是蒼松翠柏,蓊鬱青蔥,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體那樣可以觸摸得到,所以說「空翠」。

這兩句,恐怕是描寫山中翠色最唯美,極致的的了。山中,本來沒有下雨,那麼是什麼讓人感覺衣帶漸濕呢?

「空翠」自然不會「濕衣」,但翠色是那樣的濃,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里都充滿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籠罩在一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一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所以儘管「山路元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濕人衣」了。

你能想像得到這種感覺嗎?這是視覺、觸覺、感覺的複雜作用所產生的一種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種心靈上的快感。「無雨」字和「濕人衣」的矛盾,也就在這種心靈上的快感中統一起來了。在這首詩中,可以說字字珠璣,但非要找出我最喜歡的一句的話,那麼無疑就是這句了。

在另外一首詩,張旭的《山中留客》也有類似的描寫,有這樣一句詩: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這句詩,看起來和王維的「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同工異曲。也是描寫的無雨,沾衣。展示了雲封霧鎖的深山另一種美的境界,是濃濃的霧氣濕潤了衣服,這裡的「沾衣」是實寫;但是,王維這首《山中》的「濕衣」卻是幻覺和錯覺,抒寫了濃翠的山色給人的詩意感受。同樣寫山中景物,同樣寫到了沾衣,卻同工異曲,各臻其妙,妙不可言。

王維是一個詩人,又是一個畫家,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就是一幅畫,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艷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圖,色澤斑爛鮮明,相對於大多寫秋景的詩句來說,這首詩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給人一種另類的美感和意境。

/完/

更多您感興趣的內容,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讀經明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經明理 的精彩文章:

紅樓賈瑞:流氓不是他的天性,只是性教育缺失的犧牲品
這首描寫秋天的詩來自王維,讀完終於知道為什麼他是詩佛
10首中秋詩,10種意境,誰才是中秋詩之王
全民八卦的時代,人類將成為娛樂致死的物種
探尋元明清文學中的性文化,偉大的文學作品曾被列為禁書

TAG:讀經明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