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羅大倫:詳解小兒「積食」

羅大倫:詳解小兒「積食」

文章來源/網路整理

導讀

積食就是孩子對某些特定的食物,突然攝入過多了,超過了脾胃的運化能力,結果導致脾胃功能減弱。脾胃受傷了,會導致呼吸系統的紊亂。所以,孩子在這樣的狀態的時候,特別容易患外感,那麼此時該如何調理呢?

小兒「積食」

有一次,一位在美國的朋友打電話給我,說她的孩子發燒,已經好多天了,美國的醫生檢查,說內臟沒有什麼問題,可就是高燒不退,美國的醫生開了退燒藥,可是只能降溫幾個小時,然後就還是高燒,再問醫生,醫生也無奈,最後她沒有辦法,給我打了電話。

我覺得應該不是天氣的問題,於是又問:小朋友在發燒之前,什麼東西吃多了嗎?這位朋友回想以後回答:確實幾個華人家庭出去聚餐,孩子吃了很多東西。

於是,我分析這可能是食積導致的,於是問她之給孩子吃了什麼葯,她說在西藥無效以後,給孩子去藥店買了中成藥柴胡桂枝顆粒什麼的。於是,我告訴她這個葯可以繼續吃,同時,囑咐她只需要多買焦三仙各六克、炒雞內金六克,給孩子熬水喝。

結果,第二天晚上,我收到郵件,她說「中醫真神奇啊!孩子的燒已經退了。」

為什麼孩子燒了那麼多天,用點消食導滯的就退燒了呢?

那麼,什麼是積食呢?

所謂積食,就是吃某種食物吃的過多,超過了孩子脾胃所能接受的範圍,導致脾胃功能的低下,這在中醫,叫做積食。

這需要先給大家講一下脾。實際上,中醫的脾跟西醫的脾不是一回事,西醫的脾是免疫系統的一個器官,參與生產淋巴細胞。實際上,中醫的脾包括西醫的脾和胰兩個臟器,但是其功能還遠遠大於此。它還包括吸收食物中的營養,還負責生血,還負責統血,還負責統水等等。其中,一個重要的職責:中醫的脾是負責運化食物的。

什麼是運化食物呢?就是把這些水谷精微吸收並向全身輸送。這種輸送有兩個方面。

運化,運和化不是一回事兒

中醫認為:食物進入身體,要經過「消」、「化」、「運」三個環節。

食物進來首先進入的是胃,胃是管什麼呢?胃是管受納的,我們吃進東西,胃負責接受,胃好比收發室。胃把東西接收完了,接收完以後做初步的處理,把完整的食物變成易於分解的小塊,把食物給分解了,不再是一塊一塊豆腐,不再是一棵一棵青菜,而是成為糜狀的東西了。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消化」的「消」的部分。這個時候食物還是食物,只不過被拆分了。

接下來輪到脾工作了,脾幹嘛呢?脾要把食物先化掉,食物本身並不是我們身體能夠吸收的物質,比如白菜我們沒法兒直接吸收,但是我們的脾可以把它給「化」成我們可以吸收的物質,這個過程叫「化」,這是脾的功能。所以大家看到了,我們平常所說的「消化」這個詞其實是包含著兩個含義,不一樣,「消」是磨啊,是拆分啊,物質還是原來那個;「化」就是把它變成能夠吸收的東西了,給它化成這個什麼樣的東西呢?

為什麼叫「脾主運化」呢?因為「化」之後,還有「運」。當脾把食物給化成可以吸收的物質之後,脾還負責把它送往全身各處。其中,食物化成一些好的東西叫精微物質,其中清輕的物質往上走,向上輸送到心肺,成為氣血化生的來源;另外一方面是輸送到全身,濡養四肢百骸。有一些重濁的物質向下走,其中糟粕會被排出體外。

關於孩子的脾胃,有一個問題容易出現,就是小孩特別容易積食,這是小孩的特點。我們說不能給孩子吃多了,現在絕大多數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們給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裡面了,一下就瘀住了。比如說那種奶油蛋糕,很多都是反式脂肪做的,如果大量吃下去,吃完很容易就病,所以總有家長對我說,昨天孩子開生日晚會,然後剩下的一半蛋糕她的孩子都給吃了,然後今天就開始哮喘了。

舉個例子來形容什麼是積食?

我舉個例子來形容什麼是積食,如果我們把電腦裡面的文件都打開,我們同時打開幾個沒有問題,當我們讓一千多個程序同時運轉的時候,電腦就會死機了,這種死機就和積食一樣。我們每天吃的食物是多樣的,適量的,沒有問題。當我們吃同一種東西,吃得非常多的時候,超出了我們脾的運化能力,結果就導致脾的「死機」了,這就是積食,也叫食積。

積食也會大致有分類,有的孩子一點東西都不想吃,沒有胃口,這往往是積在胃部更多,因為胃不能受納了;有的孩子卻特別能吃,可是還是很瘦,這往往積在脾更多,脾無力運化了,身體沒有營養,於是發出求助信息,報告司令部說需要吃更多的東西,這樣司令部發出指令,要吃跟多的東西,於是孩子就開始猛吃,可是吃得越多脾越無力運化,最後就都瀉出去了。

積食還會分出寒熱來,如果孩子的身體偏於陰虛,那麼積食以後,積滯容易化熱,導致濕熱積滯為患;如果孩子素體陽虛,則積食很容易傷到脾陽,導致孩子的陽氣不足,形寒肢冷,這樣的情況一般比較嚴重,甚至會影響孩子的發育。

積食還分有形的和無形的。有的是積滯的食物還在,這往往是剛剛吃的,是急症,比如孩子吃喜歡吃的奶油蛋糕吃多了,吃了半個,第二天發燒感冒了,此時是有形的積食還在,這是有形的,此時只需要把積滯清掉就可以了;還有一種是無形的,這往往是慢性的,就是吃某種食物過多,傷害到脾胃的運化功能了,此時可能具體的食物有可能不多了,這叫脾虛夾積,還有點有形的物質,還有的時候是積滯的食物早已不在了,但是脾胃卻依然無法正常運行,這種孩子正氣不足,往往容易導致反覆外感,這種情況就是「無形之積」了。如果不及時調理,會逐漸變成「疳積」,所謂「疳積」就是因為餵養不當或者久病導致的嚴重的營養障礙。

那麼積食就是有食物積存在脾胃裡面嗎?

答案是:不一定!

積食是分成兩個階段的,在剛剛積食的時候,我描述這種情況,是積在胃裡,是有過多的食物積存的,比如孩子剛剛連著吃了幾次大雞腿,有連著吃了紅燒排骨,結果吃多了,此時,會出現急性的積食情況,此時孩子的肚子會膨悶脹飽,孩子會胃口下降,大便會出現臭雞蛋的味道,嘴裡會有臭味,舌苔會變得厚膩。因為此時脾胃受傷了,也會導致身體的其他部位出現問題,比如呼吸系統。

中醫認為脾胃屬土,肺屬金,土生金,所以,脾胃是肺的母親,其實,這是古人用這樣簡單的方式,在講述這樣一個道理:脾胃受傷了,會導致呼吸系統的紊亂。所以,孩子在這樣的狀態的時候,特別容易患外感,外邪很容易就會入侵。

比如,孩子外感發燒了,中醫兒科一般會看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厚膩,立刻會用消食導滯的焦三仙等中藥,然後孩子的身體會立竿見影地恢復。

那麼積食具體有哪些表現呢?

積食的孩子舌苔中間會開始變厚,有的是全部變厚,有的是只在舌體中間,出現一個硬幣一樣的變厚的圓圈,這都顯示孩子可能出現積食了。同時,孩子的嘴裡開始有味了,有的家長會敏感地聞到孩子口中的異味,這就是因為胃氣不降,導致的口中異味,有的孩子還會噯氣,反出酸腐的味道,嚴重的還會嘔吐。這就是有積食了。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大便的味道特別臭的情況,會有酸腐的味道,古人形容「臭如敗卵」,這也是癥狀之一。

此時,對於有形的積食,我們可以找中醫調理,不嚴重的,也可以自己用焦三仙各6克、炒雞內金6克,馬上熬水給孩子喝。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這三仙,其中焦山楂是去肉食之積的,焦麥芽和神曲是清谷面之積的。炒雞內金有化瘀消積的作用,對於促進脾胃功能很有好處。這個東西各6克,熬水喝了,一般兩三次孩子的積食馬上就會去掉,可能身體就沒問題了,如果你不去掉的話,這個東西留在裡面能變成大患。孩子可能發高燒,退不掉,都是因為這個引起的。

對於那種脾虛夾積或者乾脆就是無形之積的,我們一般會在前面的焦三仙和炒雞內金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太子參、白朮等補脾運脾的藥物,但是這種情況一般相對複雜,不是我們自己在家裡能解決的,希望大家找附近的中醫,協助分析一下,然後開個方子調理一下。

如果孩子的積食已經比較重了,有了寒熱之分,或者要進入無形之積的情況了,就要找醫生來處理了,一般需要在消食導滯的基礎上,加入一些滋補脾胃的藥物,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恢復。

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怎麼總是積食啊,消食導滯以後,兩天就又出問題了,這太頭痛啦!

慢性的積食,多數是積在脾。

此時,可能積滯的那個有形的食物已經不在了,但是傷害卻依舊在,當時引起的脾胃功能的損傷,一直沒有恢復。有的家長問我:為什麼自己給孩子每頓飯都喝粥了,什麼都不敢吃,可孩子還是積食呢?原因就是這樣的,這是那種無形的積食,其實是孩子的脾胃被某種食品給拖累的功能異常了,至今未能恢復。

那麼為何會如此呢?原因是:孩子的脾胃功能還沒有完全完備,比如兩個月的嬰兒,您就無法給他吃紅燒肉,為什麼?這就是孩子脾胃的特點,它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是有自己的成長特點的,是循序漸進的。在兒童期,如果我們不顧孩子的生理特點,給孩子頓頓肥甘厚味,則孩子的脾胃,在全負荷地忙碌過後,如果工作量仍然很大,則會受到損傷。

此時,也會出現積食的表現,我管這叫無形的積食,其實就是傷了脾。此時即使是天天喝粥,孩子仍然舌苔厚膩,有積食的表現。這種情況,往往比較棘手,多數是家長不按照孩子的生理特點餵食,長期給孩子吃各種肥甘厚味,導致孩子的脾胃一傷再傷,最終積重難返。這就不是簡單的吃點焦三仙就可以解決的了。

此時的孩子,往往瘦弱不堪,毛髮黃稀成綹,甚至肚子脹大,四肢卻很瘦,胃口不佳,或者特別能吃卻不吸收,容易腹瀉,口中有味,舌苔厚膩,積食的狀態反覆出現。因為脾胃虛弱,所以這樣的孩子抵抗力也弱,容易外感,容易咳嗽纏綿不愈等各種問題。可以這麼說,這種積食因此的問題,千奇百怪,我所見到的孩子的特別不容易調理的身體問題,往往會從這裡找到根源。

那麼此時該如何調理呢?此時再用焦三仙就不夠了,我會推薦明代的名醫龔庭賢的消食餅的方子。

說起這位龔廷賢,那可不是一般人,他曾在明代太醫院做御醫。1593年,治癒魯王張妃臌脹,被魯王贊為「天下醫之魁首」,並贈以「醫林狀元」扁額。龔庭賢寫過一本書,叫《壽世保元》,這書里有很多方子,多是他自己創立的,比如著名的烏雞白鳳丸,那就是人家龔庭賢的傑作。我對孩子的慢性的積食的調理,就經常使用他書裡面的消食餅。他的方子是這樣的:山藥、蓮子肉、茯苓、芡實、焦三仙、扁豆。我給增加了薏米和炒雞內金,去掉了扁豆,就變成了這樣的方子:

懷山藥九克、蓮子肉六克、茯苓六克、薏米六克、芡實六克、焦三仙各六克、炒雞內金六克,每天一副,熬水代茶飲。一般喝一兩周,就可以改變局面。

這樣的方子,消食導滯依然是要用的,但是,在「消」的同時,增加了「補」的功能,攻補兼施,這才是調理慢性的、無形的積食的思路。這個方子都是葯食同源之品,所以可以看做是食療的思路,但是效果卻非常好,對於多數的積食的孩子,我用的都是這個思路,效果很好。古人的方子,都是千錘百鍊而來,尤其是像龔庭賢這樣的名家,所出的方子,確實精到。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銀柴胡
太陰脾寒肝膽鬱熱案355期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胡黃連
紀念朱漢章教授逝世11周年!普及針刀傳大道、福澤大眾濟蒼生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川烏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