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明十三陵有十二塊沒有碑文?

為什麼明十三陵有十二塊沒有碑文?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人去世之後都是要立碑的,有經濟實力的人立個石碑,沒有經濟實力的人隨便找塊木板也將就著用。古代的皇帝更是如此,不止要立碑,還得要寫碑文,這個碑文就相當於生平紀事錄一樣。

但是有一個朝代的皇帝就非常奇怪啊!整整13代皇陵,有12座都是沒有碑文的,它就是明朝的十三陵。明朝作為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朝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就不說了,他沒有葬在明十三陵!

從明成祖朱棣開始,十三座皇陵,為什麼就只有朱棣有碑文呢?

這件事還得從朱元璋身上說起,在明朝之前,帝王死後,文臣都會給去世的先帝寫下碑文,歌功頌德!但是到了朱元璋這裡,他就發話了!

說皇陵碑記都是文臣粉飾的說詞,根本無法做到告誡後世子孫的作用,於是立下了一個規矩,說以後這個碑文就讓下一代繼位的皇帝來寫!

於是在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朱高熾,也就是明仁宗給他寫的碑文,洋洋洒洒三千字啊!把朱高熾累的那叫一個慘,簡直就是絞盡腦汁!

因為大家想啊!這朱高熾寫碑文,又要避開自己父皇篡位殺侄,又要避開自己的父皇屠虐建文餘黨,還得避開其大殺特殺江南富紳!所以這篇三千字的碑文就比較難寫了!

但是最後好歹東拼西湊,運用了無數春秋筆法,終於還是把這碑文給寫完了,到了他翹辮子之後,連碑都沒有立,不止他沒有立,跟著他後面的五位都沒有立碑!

一直到嘉靖皇帝上位之後,這事兒被重新提了出來,說六位先皇連碑都沒有,這叫什麼事兒啊!

於是嘉靖皇帝用了六年的時間,打造了六塊碑,這碑倒是打造好了!這碑文怎麼解決呢?

按照祖訓規定,得由後世子孫來寫,輪到嘉靖這裡,嘉靖也只能自認「倒霉」,沒辦法啊!誰叫是自己祖宗的碑文了!自己不寫誰來寫呢?

可是整整六篇碑文,每篇三千字,也就是一萬八千字,大家別覺得一萬八千字看起來不算多,因為我們想像一下文言文幾個字就能夠代表一段的意思,這樣換算起來那數量也是不小的,並且,每篇碑文要不一樣,這無形間有增加了難度!

只不過祖訓嘛!沒辦法,於是嘉靖皇帝提筆就開始寫啊!日以繼夜,夜以繼日,那真是徹夜不眠,絞盡腦汁地————沉迷聲色!於是導致了,他臨死前都沒有寫完一篇碑文!

結果繼位的隆慶帝一看,這意思是讓我寫七篇的節奏啊!這不是傳說中的坑兒子嗎?於是隆慶帝也撒丫子不幹了!到死也沒有寫一篇碑文,而他後來的繼任者也一樣,一看,反正我爹都不寫,那我也懶得寫了!

直到崇禎即位的時候,他倒是想寫個一兩篇的,但是後來大明風雨搖擺,他想寫也有心無力了!

所以現在我們看明十三陵,也就只有明成祖朱棣是有碑文的,而其餘十二位是沒有碑文的,當然了,如果這個鍋讓嘉慶帝來背,嘉慶帝估計會有話說!

他應該會說:這個鍋我絕對不背,如果按照正常程序走的話,十三陵怎麼也得有六塊碑文啊!

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將軍打敗仗讓朝廷損失慘重,皇帝說:繼續給你陞官,導致擁兵自重
明朝大學士為何對宦官有所顧慮,乃至客氣
明朝功臣于謙,喜愛三國孫權,後遭抄家時官員留情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要找張居正秋後算帳?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