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心動物的人都被認為多愁善感、沒有理性?

關心動物的人都被認為多愁善感、沒有理性?

鳳凰讀書計劃·一書一世界

好書,你不能只是路過

在變得麻木不仁之前,年幼的人對於受苦的動物,都會有著深切的同情,有許多證據能夠證實這一點。

體貼之情會逐漸變成冷酷無情

一名傳記作家告訴我們,當亞伯拉罕 · 林肯(Abraham Lincoln)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曾經用父親的來複槍射殺了一隻火雞,這是埃布爾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打獵,從此之後,他一次也不想再扣動扳機。美國紅十字會的創辦人克萊拉 · 巴頓(Clara Barton)談到,她小時候目睹過一頭母牛在農場上被宰殺的情景:就在農場工人將斧頭砍進母牛的頭骨時,克萊拉感到頭部一陣衝擊,之後便昏了過去,醒來後她就變成了素食主義者,再也不吃肉類食物。

這些事情說明,憐憫是不需要學習的,殘酷反而需要培養,而體貼之情也是逐漸變成冷酷無情的。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大部分人都會失去天生的憐憫心,因為從父母及長輩那裡,或者從教堂及學校,我們都只被教導:地球上只有一種重要生物。關心動物的人們都被認為多愁善感、沒有理性,抑或只是誤傳。

大家都告訴自己,動物沒有感情也沒有靈魂,他們本身並不重要,活著只是為了服務及滿足人類的慾望而已。漸漸地,我們便否定了自己小時候的內在智慧,壓抑了我們敬畏的直覺及親密關係。然而,就是這樣的否定,讓我們利用、剝削動物,將他們當成研究工具、商品或是資源。這就解釋了,為何有如此多的人能把讓無數生物受盡痛苦的「肉食文化」視為「正常」。

學習尊重其他生物

在地球正遭受危機的現在,學習尊重其他生物顯得特別重要,因為我們與其他動物之間的關係,是我們對待自然世界的態度的指標,除非我們能對動物敞開心扉,否則如何能積極地解決破壞雨林或是臭氧耗盡的問題呢?物種滅絕的統計資料堆積如山,了解事態的人說,如果現今這種趨勢依然沒有改變,那麼將有數百萬個物種—大約是目前所有生物的四分之一—會在接下來的 30 年內滅絕。

曾經有報紙報導過黑脈金斑蝶的狀況:這些鮮艷的訪客經常在夏天造訪我們的花園,然而他們在南墨西哥過冬的森林卻遭到破壞,他們即將面臨絕種的危機,就像我在前些年秋天看到的雪雁。黑脈金斑蝶總是會來到這裡,然後隔天就離開,但是這次他們將會完全消失,永遠不再回來。

絕種,就像「永恆」或「永遠」這樣的概念,不是我們能夠輕易理解的,它並不僅僅只是死亡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能夠從個人的經驗中了解什麼是死亡,所以我們會為過世的寵物、朋友或家人哀悼。但是,人類並非是唯一會因所愛之人離開,而在內心裡痛苦掙扎的動物:大象會埋葬逝去的同類;而美洲獾也會為死去的同伴舉行某種儀式,他們不僅會先將已故同伴的屍體,埋葬在他們洞穴旁的地道內,之後還會在曠野上挖洞,再將乾癟後的屍體拖到洞里,最後再用土埋起來。

哀痛是一種自然的反應,許多生物都一樣,當海豹媽媽看見小海豹被獵人打死時,也會流下傷心的眼淚,這在生理上跟人類的眼淚沒有區別。

死亡等同於滅絕?

我們的生物學知識會指導我們,在面對死亡時該如何感受和表達,但是一個種族的滅絕,卻是完全不同的事,因為它不僅代表著該種族的所有生命均已死亡,也意味著未出生的世代同樣一起消逝。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出生後的必然結果,然而,絕種卻是生命的毀滅和出生的終結!

試著想像一下,將我們所能理解的死亡悲傷乘上百萬倍,那將是一個完全超乎你我想像的程度。由此可見,當這種威脅太不明確,且離我們自身的經驗太遙遠時,神經系統根本無法對它做出任何響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讀書計劃 的精彩文章:

第六次大滅絕正在發生,你能否倖存?
關於這一顯赫家族的姓氏

TAG:鳳凰讀書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