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是英雄還是可憐蟲?那些戰敗就自殺的二戰日本兵

是英雄還是可憐蟲?那些戰敗就自殺的二戰日本兵

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二戰中日軍士兵一戰敗就喜歡自殺,集體自殺的畫面。令人望而生畏。事實果真如此?他們為什麼不怕死?

有研究認為,日本兵的勇敢強悍,主要源自日本民族在島國生存環境中形成的集體觀念和恥感文化,但是,不能說它是建立在精神信仰層面的理性自覺,恰恰是最缺乏思想和信念而容易被煽動和蠱惑的可憐蟲。

規律是這樣的。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只有一小批狂熱分子鼓吹戰爭。但是隨著戰爭發動並且逐步升級,一種病態的愛國主義開始控制整個社會,那些一開始並不支持戰爭的人也逐漸被拖進這種瘋狂之中。後來,尊奉它並且為榮譽而戰的壓力開始潛入士兵的意識深處。一旦被拖進那種文化之內,它便無處不在,而你再也無法回到正常的世界。那些觀念不斷地感染著,直到全身心地相信與其被捉住當戰俘,倒不如捨身戰死更為榮耀……

甚至在英帕爾戰場上的英軍戰場指揮官、第14軍軍長威廉.斯利姆將軍,也對於他的敵手們的勇敢印象深刻。他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日本軍隊所展現出來的力量,正基於每一個士兵的精神。他戰鬥、行軍至死方休。如果有500名日本人堅守一處陣地,我們必須消滅495人,才能最終奪取它,然後,剩下的5個日本人便集體自殺了。」

一位老兵的回憶,真切描述了那種具體感受:「日本兵打起仗來,有一種已經死過了的感覺,像鬼像野獸,反正不像人。和他們打仗就像是和殭屍打架一樣,即便打贏了,心裡也怕得很……」 那種投入戰鬥時像「已經死過了的感覺」,在有日本武士道經典之稱的《葉隱聞書》中被稱為「死狂」。來源於武士道傳統,也是一種基於戰陣搏殺中生死概率的統計學——據說,在戰鬥中,越是膽小懦弱者越容易被打死。而參透這一規律的老兵,生出這種瘋狂「求死」而寄望於「意外」獲生的廝殺技巧。既然死亡的命運個人無法左右,以瘋狂留下「勇敢」之名就顯得很合算。

是愛國還是愚昧?是英雄還是可憐蟲?親愛的讀者,你們看懂本文的意思了嗎?沒有看懂的話,就請大家和我一起暢所欲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軍武 的精彩文章:

最不敢惹三個國家,一個超級大國,一個袖珍小國,第一名出人意料
中國這一神器1152個輪胎,拉著核潛艇,玩一樣輕鬆
一位退伍士兵的遺憾:真想在預備役期間參加訓練和賑災
二戰中,美國對日本動用原子彈,為什麼不直接投放東京?
原「遼寧艦」總指揮,弟兄七個全是顯赫軍官,個個低調像農民

TAG:環球軍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