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瑪麗女王的悲劇

瑪麗女王的悲劇

《斷頭女王》是茨威格寫的一本有名的傳記。

很多人看到這個書名,以為是茨威格寫的另一本關於路易十六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的著名傳記。但實際上瑪麗-安托瓦內特只是一個王后,從來沒有沒有當過女王。

而這位是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她的影響、所作所為和傳奇色彩其實遠超過了200年後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和她相比,瑪麗王后只是一個喜歡虛榮和享樂的小婦人,只不過法國大革命的浪濤把她推到了歷史的漩渦中心。而瑪麗-斯圖亞特卻是一個性格倔強,一路折騰,直到把自己從法國王后和蘇格蘭女王的寶座上送上了斷頭台的強女子。

她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一生下來就是蘇格蘭女王,並且很快就成了法國王太子的未婚妻。而更加讓她如「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是她居然在十六歲時又變成英格蘭王位繼承人的有力競爭者。

當時在英格蘭繼承王位的是她的表姐伊麗莎白。但伊麗莎白的父母婚姻由於被老國王宣布無效,所以伊麗莎白實際上是私生女身份。按當時宗教倫理說是沒有繼承權,所以當時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應該就是瑪麗-斯圖亞特。

但伊麗莎白並沒有讓賢的意思,牢牢控制著權力。瑪麗-斯特亞特就是在這種糾結中,成為了伊麗莎白一生的敵人。對王位的貪戀,而又缺乏像她表姐那樣堅強的意志,讓她在人生的幾個重大節點上都出現了很大失誤,直到讓自己墜入深淵不能自拔。

一是對自己堂姐伊麗莎白的態度。在伊麗莎白登基後,她最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公開承認她的王位,因為這個已經是既成事實。而她卻選擇了在名義上反對,並且將英格蘭女王的頭銜放上了自己的皇冠。這樣做僅僅是為了名義上的虛榮,卻樹下了一生的敵人,最後也是伊麗莎白將其送上了斷頭台。

二是處理丈夫法國王子弗朗西斯去世的問題。丈夫體弱多病,年紀輕輕就去世了,這對她是個悲劇,但不是她能決定的。但是她的態度卻不甚明了。到底是留在法國還是回到蘇格蘭舉棋不定,既貪戀在法國的舒適生活,又幻想著當蘇格蘭的女王。

最後還是蘇格蘭王位更加吸引她。在做了艱難的決定之後回到蘇格蘭。看到破敗的國家,自己的失望是明顯的,而且也沒有把這個國家當成自己要苦心經營的國家。但是她的對手伊麗莎白卻剛好相反,立志終身不嫁,將自己化為這個國家的象徵,讓國家的利益和自己同時成長。從這個方面伊麗莎白是個老練的政治家,而瑪麗則只是一個的犯有所有女性弱點的女子,儘管她也很聰明,一樣的多才多藝。

三是和達倫雷的結婚以及謀殺。這也是她幼稚的一方面,看不清後者是一個浪蕩公子。達倫雷儘管家族出身不錯,但是為人淺薄,而且也頭腦簡單的一味和伊麗莎白對著干。結婚之後,瑪麗就後悔了,並且毫不掩飾的表示了對他的厭惡。結果就是導致達倫雷和其他貴族聯合謀反。儘管沒有成功,但最終導致了瑪麗和其他貴族的勢不兩立,說明瑪麗在如何統治下屬方面一塌糊塗,把自己弄成孤家寡人。

第四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轉捩點,就是夥同自己的情人博斯維爾謀殺了達倫雷。並且在此之後還急於和兇手結婚(可能是懷孕),並且還留下了首飾盒信件,坦白了自己參與謀殺親夫的陰謀,一錯再錯,使她在天主教盛行的蘇格蘭聲名狼藉,失去了所有的同情,無法再被貴族階層接受,只能倉皇出逃。

第五個就是最後居然投奔了英國,而不是法國或者西班牙。說明她還是想著自己能否繼承英國王位,但是卻真是羊入虎口,最後被伊麗莎白軟禁了20年。如果在法國,她可能就是一個平常的貴婦人,但是不會落入如此悲慘的結局。

伊麗莎白本來也沒有理由殺她,最後由於她還是蠢蠢欲動,幻想著重新復辟,最後被伊麗莎白手下的塞西爾布下圈套,被冠以謀反的罪名處死。西方人也是很會使用反間計的,首先製作一個局,讓你自己參與到當中來,之後的中途島海戰也是如此。最後在斷頭台就是就是她的結局。

性格上的貪圖官能享受,脾氣衝動而暴烈(感到自己被侮辱,就激烈的爆發),缺乏忍耐,對大臣利益訴求的漠視,瑪麗的一生就是一個讓人性弱點不斷爆發乃至毀滅的過程。從個人來說,她是失敗的,但是又因為她的離奇的經歷,導致這成了一個傳奇,作為歐洲歷史上第一個上斷頭台的女王,她的故事三百年來不斷被人描寫和傳頌。

但我們作為後來人,真正要吸取的是她的教訓,不要讓這種悲劇重演。

令人唏噓的是,伊麗莎白死後也沒有子嗣。最終還是瑪麗-斯圖亞特的兒子詹姆斯同時繼承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王位。

這場爭鬥,最後好像還是瑪麗-斯特亞特贏了,但這更像是對她缺乏耐心和遠見的一個諷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禮詩傳家 的精彩文章:

昨日的世界

TAG:禮詩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