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的今天——10月22日

歷史上的今天——10月22日

1633年10月22日,中國明朝水師在金門附近爆發的海戰中,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艦隊。

曾經世界第一的中國明朝海軍——明朝水師,在明成祖鼎盛時期的1420年,明王朝擁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戰船,以及駐紮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運糧漕船,其中250艘是遠洋寶船,此外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實際上只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

從鄱陽湖水戰開始,到鄭成功光復台灣,大明朝立國近三百年,大明水師卻未曾遭遇一敗,簡直是常勝軍中的常勝軍,可惜中國古代軍事向來重陸戰輕水戰,因此大明水師的光輝也就因此而淹沒了。事實上大明水師確實是中國古代史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強大的艦隊,鄭和下西洋的輝煌人所共知,斯里蘭卡之戰活捉其國王,大揚華夏國威。可惜後來明朝實行海禁,撤裁艦隊,使倭寇橫行,海防空虛,但經過戚繼光整頓,大明朝水師重新煥發了戰力。

16世紀葡萄牙殖民者東來,本想變廣東為其殖民地,但明朝水師在番禺海戰中將其重創,使其打消這個傻念頭,轉與中國通好。16世紀末日本發動侵朝戰爭,大明水師在露梁海戰里全殲日本艦隊,打得日本200年國力一蹶不振。即使到了腐敗透頂的明朝中後期,大明水師依然兩戰澎湖,將荷蘭水師擊敗,17世紀末更是一舉收復台灣。

明崇禎時期,受小冰河期影響。中國北方長年乾旱、中原和東部數次特大地震、北方瘟疫流行。除江浙閩粵一帶受災影響後仍然恢復富裕外,在北方,特別是李自成造反地區,部份災區,比如地震區,赤地千里、餓殍遍野,百姓吃樹皮甚至餓死,以及因為飢餓而搶劫殺人,搶縣衙都有發生。

明天啟四年(1624年), 鄭芝龍在台灣設旗號、豎帥旗,整軍經武,組建了一支完備的武裝力量。但其目的不僅僅是劫掠和走私,他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就是用武力脅迫官府招撫,進而以合法地位控制海疆,衝破海禁的羈絆。從1626年開始,鄭芝龍對福建沿海城鎮展開了一系列攻擊行動,但與其他海盜集團不同,他的部屬「禁侵掠,放還所獲軍將。每戰勝,追奔,輒止兵」,這種獨樹一幟的方式很快讓他成為明朝官府招撫的對象。崇禎元年(1628年)七月,鄭芝龍接受熊文燦的招撫。隨後,在官民和荷蘭人的支持下,相繼平定了李魁奇、鍾斌等其他海上武裝力量,聲望日隆。

荷蘭自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開始在東南亞進行香料貿易,為了拓展與中國方面的貿易往來(尤其是絲織品)於1624年在澎湖建立城堡。此動作刺激到當時的明朝政府,而後明朝政府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包圍澎湖並與荷蘭人交涉,後荷蘭人退出澎湖。

明崇禎六年( 1633年)的荷蘭,雖然還沒有從西班牙的統治中獨立,但航海和貿易已獲得極大發展。已處於其歷史上著名的「黃金時代」發端期。荷蘭方面為奪佔中國對外貿易權,禁止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介入與中國交易,打開與明政府貿易通道,荷蘭方面認為攻擊中國以先進的大炮武器,性能優異的快速戰艦則十拿九穩。

料羅灣海戰,又稱崇禎明荷海戰,是中國古代規模比較大的海戰之一。自明朝崇禎六年農曆六月初一(公曆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公曆10月22日),明朝方面先後投入了戰艦150多艘,士兵幾萬人;荷蘭人方面印支殖民總部派遣數十艘最新式帶加農炮的戰列艦,在福建金門東南海岸料羅灣展開激戰,最後明朝水師在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為前鋒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劉香海盜聯軍。料羅灣海戰是即將滅亡的明王朝與國力蒸蒸日上的荷蘭(七省聯盟已獨立但尚未從西班牙的統治下獨立)進行的一場大海戰,這場海戰在規模上不亞於鴉片戰爭,最終荷蘭失敗,這次海戰是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的戰役。海戰後,荷蘭得到了鄭芝龍方面穩定供貨保證。自此之後,東印度公司與中國(鄭芝龍)方面維持穩定的貿易行為直到明朝滅亡為止。

鄭芝龍(1604——1661),小名一官,字曰甲,號飛黃(或稱飛虹),福建南安石井人。他是民族英雄鄭成功之父,明末著名的海盜兼海商。他精明強悍,通曉多種語言,就撫為明將後,在明清交替風雲變幻之際,曾擁立南明隆武政權,但最終又叛明降清,因而有人說他在政治上反覆無常。但他對開發台灣和抗擊荷蘭殖民者在福建沿海的騷擾作出過貢獻,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西方藝術介紹——歐洲連環漫畫的先驅威廉·霍加斯
色彩大師——提香
油畫之父——揚?凡?艾克
每天一個歷史故事——伍子胥與范蠡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