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它是道教「上清經籙派」的主要經典,現傳僅三種

它是道教「上清經籙派」的主要經典,現傳僅三種

在道教上清經籙派有一主要經典,現傳僅三種,即《上清黃庭內景經》、《上清黃庭外景經》、《上清黃庭中景經》,它就是《黃庭經》。其中《上清黃庭中景經》乃後人之作,一般不包括在《黃庭經》內。「黃庭」中的「黃」是指中央之色,「庭」是指四方之中,「黃庭」喻指道家內修功夫的中空現象。

它是道教「上清經籙派」的主要經典,現傳僅三種

世傳《黃庭外景經》早於《黃庭內景經》出現,《黃庭外景經》托於太上老君所說,為天師道傳承的教本。《黃庭內景經》又名《太上琴心文》、《大帝金書》、《東華玉篇》,一卷,用七言韻文寫成,共36章,每章以句首二字作為標題,正文計416句,2912字。《黃庭外景經》分上中下三部,共98句,686字。也是以七言韻文寫成。《外景經》的內容與《內景經》密切相關,大體一致,敘寫修鍊存思法的要訣,語言簡明平易。

《黃庭經》中的醫學思想則繼承了以往的道教醫學,用道教語言詳細講述了人的生理狀況,也可以說把醫學理論貫穿於道教的內丹修鍊中。

它是道教「上清經籙派」的主要經典,現傳僅三種

首先,它深入剖析人體五臟六腑,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及其他各部位皆有主管神,並將身體分為上、中、下三部,認為每部有八神,共二十四神。

其次,它重視腦及魂魄、神、心、脾的功能,認為上黃庭宮為腦,中黃庭宮為心,下黃庭宮為脾;上丹田為腦,中丹田為心,下丹田為氣海、精門。借陰陽升降之機,化生靈質,日積月累,方可使腦髓漸充,回復原狀。

再次,它創立了以黃庭三宮為中心的養生觀,強調要長生久視,需存神存思內視,呼吸止於丹田,積精累氣於方寸,創立了以黃庭三宮為中心的養生法門,是道教思想與古醫學結合的修真書,也為現代養生學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另外,它又吸收《河上公老子章句》及《太平經》中「五臟神」的觀念,發展為三部八景二十四神之說,認為人體各部位都有神靈居住,人們若能存思三部八景二十四神,則三田五髒的真氣調和,不會有疾病,甚至能乘雲升仙。

道教上清經籙派的主要經典《黃庭經》有王羲之的寫本而聞名於世。

它是道教「上清經籙派」的主要經典,現傳僅三種

李白在《送賀賓客歸越》中寫道:「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這是詩人為他的好友賀知章還鄉時寫的一首送別詩。詩的後兩句用了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山陰的一名道士,希望王羲之能為他抄寫一部《黃庭經》,但又不敢貿然提出,他獲悉王羲之愛鵝,便精心飼養了一群白鵝,後贈予王羲之,並提出寫經的要求,王羲之欣然答應了他,工工整整地為他抄寫了《黃庭經》,所以這部經帖又被稱為《換鵝帖》。

它是道教「上清經籙派」的主要經典,現傳僅三種

王羲之所書《黃庭經》,小楷,一百行。原本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石上,有拓本流傳。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朗之意態。王羲之以後,很多書法家都寫過這部經。

(文章由道山不老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山不老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六氣」?
什麼是「符號養生」?
《太上感應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什麼是火龍水虎?
收藏起來——中國古代漢民族的三大風俗

TAG:道山不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