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把頂級老紫砂壺,把把天價!
紫砂壺前景
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豈如陽羨一丸泥"。紫砂壺是中國傳統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又名宜興紫砂壺。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紫砂未來不可預估的價值
2015年年底巨力集團執行總裁楊子拍得"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將紫砂壺市場推向高潮。
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11月19日,北京東正2015秋拍在北京舉行。拍前受業內矚目的"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以專場形式推出,以1800萬起拍,經激烈競價後,最終9200萬元成交,買主為巨力集團執行總裁楊子。從公開數據來看,該成交價格不僅刷新了顧景舟單件標的拍賣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中國紫砂壺的拍賣新紀錄。
"一代宗師"、"壺藝泰斗"顧景舟
顧景舟紫砂壺最新市場價格 顧景舟的作品近年被愛壺的人瘋狂收藏,價格陡漲。其原因主要是顧老的壺確實製作上乘、自成一家,無人可比。另外的原因就是市場上很難見到顧壺了,尤其是早期紫砂壺很便宜時候的老壺,損壞散失所剩無幾。
接下來請欣賞歷代紫砂成交精品圖:
(明)供春 六瓣圓囊壺
「大明正德八年供春」刻款-1513年制
高9.9厘米,闊11.8厘米
(明) 李茂林八瓣菊花壺
李茂林印-16世紀晚期
高9.6厘米,閣11.5厘米
(明)時鵬 水仙花六瓣方壺
刻款:時鵬-明,萬曆(16世紀中葉)
高:9厘米 闊16.8厘米
(明)時大彬 印包方壺
「墨林堂(項元汴)(時)大彬」刻款-十六世紀晚期
高:6.9厘米,闊:7.7厘米
(明)時大彬 開光方壺
(明)時大彬 玉蘭花六瓣壺
「時大彬制」刻款-「萬暦丁酉春」1597年作
高:8厘米,闊:12.1厘米。
(明)徐友泉 仿古盉形三足壺
明,萬曆-底刻款:友泉
高:124毫米,寬82毫米
(明)徐友泉 仿古虎錞壺
「(徐)友泉」刻款-「萬暦丙辰(1616)秋七月」銘
(明)徐友泉 三羊環耳梅花形水丞
「徐友泉」款-十七世紀初期
(明)李仲芳 觚稜壺
「(李)仲芳」刻款-明,萬曆
高7.2厘米,闊9.2厘米
(明)陳仲美 束竹柴圓壺
陳仲美作萬曆癸丑-1613年
高7.7厘米,闊9.3厘米
(明)邵文銀 素身圓珠壺
「邵亨裕制」印-17世紀初期
高9.6厘米,闊8.9厘米
邵文銀,又名亨裕,明萬曆十年至清順治四年(1579-1647)安徽婺源人,與文金同胞兄弟,為時門弟子,桃溪客話:製作文巧,有時門風格。
(明)陳用卿 弦紋金錢如意壺
用卿刻款-明代萬暦-壺流為銅製(疑後補)
陳用卿,明萬暦至清順治間陶手,原籍安徽婺源。與時大彬同工而年,技俱後,負力尚氣,俗稱陳三獃子。式尚工緻,如蓮子,湯婆,缽盂,圓珠諸器.不規而圓,己極妍飾,款仿鍾繇帖意,落墨拙而用刀工。
(清)陳辰長 方扁壺
「共之(陳辰)」刻款-十七世紀初期(清初)
高:7厘米,闊9.5厘米
(清)邵元祥 鼓腹提梁扁壺
「荊溪」,「邵元祥」及「元祥」印-十七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期
高21.1厘米,闊20.7厘米
(清)邵旭茂 圓肩素身壺
「荊溪」,「邵旭茂」印-十七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初期
高:22.3厘米/闊:20.1厘米
(清)允禮 漢方壺
「靜遠齋繼長制(允禮)」印-十八世紀
高15.9厘米,閣11.3厘米
(清)陳鳴遠 漩渦紋瓜形壺
「鳴遠」款刻-十八世紀前期
高:7.5厘米,闊:10.6厘米
(清)楊彭年 包錫刻松銘方斗壺
「楊彭年制」印-「博雅居制」刻款-十九世紀初期
高:6.9厘米,闊:10厘米
(清)瞿應紹 仿曼生粉彩梅枝刻銘壺
「吉安(瞿應紹)」;「定郡清賞(載銓)」印,
「行有恆堂主人(載銓)制」刻款,「道光己酉」(1849年)年刻。
高:9.1厘米,闊:10.8厘米。
(清)萼圃 折腹孟臣壺
「萼圃」款-十九世紀
(清)邵大亨 魚化龍壺
十九世紀上半葉-高:9.2厘米,闊12.2厘米
邵大亨活躍於道光(1821至1850年)和咸豐(1851至1862年)年間的陶藝家,與楊彭年齊名。
楊以精巧見長,大亨則以渾樸取勝;魚化龍壺設計巧妙,注茶時蓋上龍舌會順勢伸出。
(清)王新榮 褐釉雕山水紋壺
「王新榮作」印-大約清代道光年間(1821-1850年間)
(清)直腹刻銘曼生壺
「彭年」,「阿曼陀室」印款-「茗壺第一千三百七十九頻迦(郭麐)」識
「嘉慶乙亥」(1845)年刻銘
高:7厘米,闊:11.8厘米
(清)半葫蘆形刻銘曼生壺
「彭年」,「吉壺」印-「曼生」刻銘
十九世紀初期(嘉慶)
(清)清代玲瓏八竹壺
十八世紀上半葉
高13厘米/闊9.1厘米
(清) 包錫刻蘭銘六方壺
「魁廷」刻-十九世紀上半葉
(清)許伯俊 直身提梁六方壺
"荊溪許伯俊制"印-十八世紀中葉
高:30.9厘米,闊14.7厘米
(清)包錫六瓣刻水仙銘壺
「道光年制」款-「戊戍(1838)」年「古泉」刻
十九世紀上半葉
(清)外銷泰國鑲金圓壺(外銷)
「泰國」;「125」泰文印-約1907年,此壺特為泰皇拉馬五世訂製。
高7厘米 闊12.8厘米
(清)提梁竹節壺(外銷)
「榮卿」;泰文鼠紋印-約1892年
高:21.1厘米,闊15.2厘米
(清)(外銷)貼花六方壺
十七世紀晚期
高:10厘米,闊8.5厘米
(清)貼梅花方壺 [外銷]
「國瑞」印-十八世紀初期
高:10.3厘米,闊:8.2厘米
(清)貼花富貴多子紋獅鈕壺(外銷)
17世紀晚期-高11.1厘米,闊9.8厘米
(清光緒)泰國附茶隔圓筒提梁壺(外銷)
高10厘米,闊8.8厘米
(清)梨形磨光鑲金壺(外銷)
「留佩」刻款;「君德」及「水平」印-十九世紀
高:7厘米,高9.7厘米
(清)威海衛同慶順 鑲銅錫龍紋圓壺
「威海衛同慶順造」中英文印-十九世紀
高9.5厘米,闊18.4厘米
通常的說法,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供春)。"余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


※壺聽聲,就能辨別紫砂壺好壞,這到底靠不靠譜?
※為什麼紫砂壺的價格差別那麼大?
※紫砂壺清洗不掉的茶垢如何去除
※紫砂泥繪工藝
TAG:宜興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