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動不動就漲價的家電企業:公開暴露經營能力的懶和差

動不動就漲價的家電企業:公開暴露經營能力的懶和差

動不動就漲價的家電企業,註定不是一家好企業。因為,面對上游的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家電企業也直接漲價,就是赤裸裸地責任推給商家、將風險轉嫁給用戶,暴露的是經營人員的懶和經營水平的差。

楊嘉||撰稿

對於家電廠商來說,降價、漲價誰都會。但無論是漲價、或降價,都是最笨的市場經營手段,公開暴露出相關企業經營能力的差和懶。

今年以來,受到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持續、反覆上漲衝擊,在不少家電廠商營銷人員的朋友圈,動不動就曬出一張發給家電零售商的漲價通知函,給出的原因卻很簡單,就是上游某某原材料又漲價了。所以,企業不得不調高出廠價,從5%、8%、10%、15%不等。

粗略一算,在今年剛過去的9個月里,一些家電廠商已經集中性地發出3-4輪的漲價函。公開赤裸裸地宣布漲價,而且理由都是上游原材料漲價,企業經營壓力巨大,已經承受不了這種衝擊。所以才會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

隨波逐流般做出一系列自由落體運動,這不是能力的體現,就是典型的自然規律拉動。對於家電企業來說,面對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而實時調整對下游商家和用戶的供貨價和零售價,這不是能力,就是自由落地運動。

問題的關鍵,正是長期以來中國家電企業的定價模式。以產品的原材料成本定價,而不是以產品和品牌的價值定價。大量廠家計算相應的材料成本和費用支出之後,直接以「大規模製造和低成本分銷」快速吸引用戶。一旦遭遇上游的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就會很快陷入虧損等動蕩的泥潭之中。

今年以來,大量家電廠商面對劇烈動蕩的原材料價格,似乎沒有其它應對的辦法。只能隨著上游的價格上漲,而推高下游的出貨價上漲。卻忽視市場的持續穩定性,商家在市場經營的持續性,以及用戶選購的積極性等一系列連續反應。

市場永遠都是動態變化的,原材料價格也不可能永遠保持長期的穩定不變。因此,要想解決應對原材料劇烈動蕩引發的經營危機,關鍵還是要破解長期以來的「成本定價機制」,必須以產品的技術性和差異化,結合品牌的溢價和用戶的認知度,進行綜合定價機制,最終要讓「廠家有利潤、商家有錢賺、用戶獲得好的產品和服務」共贏局面。

當前,隨著中國家電產業進入一輪「轉型升級」的深水區,對於所有企業來說,屬於成本定價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必須要建立新的產品定價機制!

====

家電圈:中國家電覆蓋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電圈 的精彩文章:

共享空調首創者美博再下一城:10.8億投資衝擊三年百億
家電業提前2個多月備戰雙11
海爾電視20年再出發:目標直指彩電業第一集團軍
從稱霸中國市場到領跑世界技術:美的打響中央空調升維戰
IFA2017開幕,索尼十大科技新品搶眼球

TAG:家電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