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兩小時看半輩子的縮影,是什麼在決定命運?
貧窮,真的可以翻轉嗎?
到底是什麼在決定命運?
一個普通人如何才能改變人生?
我們看過無數探討人生的電影作品,但幾乎沒有一部是真實發生的。
今天要給大家安利一部拍攝長達49年的紀錄片,記錄了無法倒轉的真實人生。
這就是著名的《人生七年》,由英國導演Michael Apted拍攝,從1964年開始,每7年出一部。
影片記錄了這14個孩子(10男4女)從7歲開始,7、14、21……直到56歲的成長變化。在漫長的拍攝期間,他們有的每7年都現身接受採訪,有的曾流落街頭讓劇組找不到人。
而導演拍攝這部記錄片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想真實地呈現階級壁壘等現實問題。在這14個被選中的孩子中,有的家境優渥,也有的出身貧民窟。
第一部的時候,他們只有7歲,但從那時起,因為家庭背景產生的巨大差異就已經開始顯露。
出身富人家庭的Andrew七歲的時候就開始讀《金融時報》,因為他有股份。
相比普通階層的孩子,來自上層階級的孩子似乎從小就知道自己人生的安排,他們中的大部分對未來的期許就是去劍橋、牛津上大學。
而平民家庭的小孩,在這個年紀尚且不知道大學是什麼意思。
談到長大了想做什麼?上層階級的小孩看起來非常自信,他們的目標是當律師、進議會……
出身普通家庭的則沒有太多時間談夢想,7歲的時候,他們大部分還是童真的。
到了14歲,他們中的大部分開始變得更加現實,對未來的打算就是去從事打字員、計程車司機之類的工作。
而當49年過去,那些從小念私立學校的上層階級的孩子確實從牛津劍橋畢業成了知名律師,延續了上一輩的優渥生活。
相比之下,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完成階層晉陞卻非常難,在這14個孩子,唯一實現的只有這個名叫Nick的小孩。
Nick來自鄉下,他讀的村校只有一個班,離家四英里。雖然出身普通,但是21歲時,他去了牛津學物理,之後他的人生開始上升,28歲時移民美國,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
從鄉下小子到大學教授,Nick克服了出身的局限,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我們從小都被告知,知識改變命運,而現實也在無數次向我們證明,這是一句真理。
從影片來看,要改改變自己的階級,除了讀書,對女性來說,還有婚姻。影片中一共提及了四位女性,有出身上層階級的Suzy,還有三位平民階層的女孩。
Suzy嫁給了一位律師,安心過上了家庭主婦的生活,人生沒有太大的起伏。而另外三個女孩,嫁對人的Lynn生活平穩,婚姻坎坷的Jackie相對比較悲慘。她們就好像大部分女性一樣,把人生寄托在婚姻上,幸福與否都取決於婚姻是否美滿。
不過影片也在告訴我們,女性要想真正的獨立,婚姻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
另一個平民出身的女孩Sue,離過婚,獨自撫養兩個孩子。但是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大學裡的負責人,買了自己的房子。56歲時,她還實現了年少的夢想,在工作之餘還在劇團演戲。
而就算出身背景相同,不同的人也會展開不同的人生,其中穩定的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一個人的一生,當然不能被幾個小時簡單概括,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49年人生當中很少的一部分。我們無法完全體會他人,這大概就是人生的複雜之處,但我們可以此為鏡,來反思我們在每個人生階段的選擇與成長。
一部值得觀看的紀錄片,推薦給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