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種讓人很爽的學習方法,你知道嗎?

這種讓人很爽的學習方法,你知道嗎?

同樣是讀書,你為什麼對武俠玄幻小說的時候可以全神貫注2/3個小時而不覺得累,但是一看單詞書、專業教材就覺得渾身難受很難沉浸其中?

這裡面包含一個很有意思的邏輯,因為你在看武俠小說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每章的情節和懸念以及趣味性會推著你繼續閱讀,為此你可以刻意跳過一些描寫,自動腦補出一些場景,甚至一目十行,這期間你的大腦對這些文字的處理是連貫的、一氣呵成的。

但是,當你看專業書的時候,就很難保持上面的專註了,因為教材書的知識密度大,有效信息點又多,你很難像讀小說那樣一目十行,無法連貫起來,期間的知識盲點還會對你的閱讀形成阻礙,消耗你的注意力,所以很難有那種爽的感覺。

再比如打遊戲,很多人能在電腦前一打遊戲就是一下午,或者通宵開黑也不覺得累,但是讓你做在電腦前絞盡腦汁寫論文或者敲代碼時就很難有快感,因為你會發現遊戲中的反饋都是及時的、量化的,包括打一個boss爆的裝備,每個等級習得的不同技能,拿到五殺後受隊友的膜拜……

這些及時的反饋會帶給你一種被認可的快感,從而在心裡產生那種爽的感覺,而相對而言寫論文或敲代碼的反饋周期比較長,很容易就失去了你的注意力。

所以綜合上述經驗,我們會發現幾條很有意思的爽點:

第一,做你熱愛的事情最爽;

第二,有實在而及時的反饋最爽;

第三,利用這些反饋促進良性循環最爽。

我依據以上這些關於爽點的規律,再結合自己學習的經驗,製作了一套可供大家參考的學習方法,其中包括學習前、中、後以及檢測四個部分,這四個部分可以結合一起用,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點進行嘗試,親測有效。

A.學習前

定計劃,羅列目標清單

你可以按照一周或者一個月為單位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學習任務,並且量化到具體的某一天,

定計劃的目的不是為了束縛自己,而是為了再大體的方向上不出問題,再一張白紙上記下你當天所要完成的任務,每完成一項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劃掉,任務不必寫的太細太雜,自己看的懂就行,然後有了明確目標後不斷做減法,直到把當天的任務完成。

保持學習的儀式感

說是儀式感,不如講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暗示,你在心裡暗示自己馬上就要進入一種嚴謹而專註的學習狀態,並為此提前做好準備。

第一步,把可能在學習中用到的工具提前準備好,其中包括你要看的書、必要的文具、鐘錶、飲用水、一張A4白紙,然後放在桌子一字排開。

第二步,看看鐘表上的時間,並在心裡規劃接下來學習的大致時間長短,以及學習任務的大致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部,選擇你認為最舒服的學習姿態,深吸一口氣,使自己的內心儘可能地平靜下來,然後帶著一種期待和喜悅,看好時間點,翻開書本,安靜地進入學習狀態。

(A4白紙的作用在於,在你學習過程中如果突然想到什麼重要的事,且完成時間超過兩分鐘,可以隨手記在身邊的白紙上,然後在休息期間統一完成)

B.學習中

番茄工作法

以25分鐘為一個番茄工作單位,每完成一個番茄,休息一次,每累計完成4個番茄,休息一大次。把學習上的大任務劃分成小任務,分而治之,集中精力堅持6個25分鐘顯然比連續學習4個小時容易得多。

但是要注意,使用番茄時鐘法要因人而異,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長度,靈活處理。一般來說,番茄鍾法適合那些容易拆分,並且有明確目標和界限的任務。

自我激勵法

在完成那種大的、時間跨度長的,並且沒有明確界定的任務,自我暗示和激勵法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比如你要準備一個資格證考試,在複習期間可以用這樣的心裡暗示激勵自己:現在好好準備考試,等考試結束之後一定要找自己的朋友們出去大吃一頓。

這種自我暗示激勵的方法可以貫穿在你的整個複習任務中,也算是一種特意為自己準備的驚喜。

C.學習後

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

柳比歇夫是前蘇聯著名的昆蟲學家,他在26歲時獨創了一種時間統計法,通過記錄每個事件的花銷時間,通過統計和分析,進行月小結和年終總結,以此來改進工作方法、計劃未來事務,從而提高對時間的利用效率。

期間他不斷完善這一統計方法,並且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簡而言之,這套時間記錄法的核心就是記錄你每天的純粹工作時間,即你真正拿來工作的時間。

如上圖所示,這是柳比歇夫本人在1964年某一天的時間記錄表,裡面細緻地記錄了他當天的純粹工作時間,使用柳比歇夫時間記錄法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儘可能地記錄精準,選擇適合自己的記錄方式,不要過度追求完美,可與番茄時鐘法搭配使用。

等你堅持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做二次統計,就能計算出自己一天能專註的總時間是多少,能不間斷地持續專註的時間上限是多少,以及怎樣去調整改進。

D.檢驗學習效果

費曼技巧(使抽像具體化)

這是有著名物理學家費曼發現的技巧,也是一種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好辦法。關於費曼技巧的發現,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據他本人的原話所說:

「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書》,父親常讓我坐在他的膝上,給我念裡面的章節。比如有一次念到恐龍,書里說,恐龍的身高有25英尺,頭有6英尺寬。

父親停頓了念書,對我說,唔,讓我們想一下這是什麼意思。這也就是說,要是恐龍站在門前的院子里,那麼他的身高足使它的腦袋湊著咱們這兩層樓的窗戶,可它的腦袋卻伸不進窗戶,因為它比窗戶還寬呢!

就是這樣,他總是把所教的概念變成可觸可摸,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我想像居然有這麼大的動物,而且居然都由於無人知曉的原因而滅絕了,覺得興奮新奇極了,一點也不害怕會有恐龍從窗外扎進頭來。

我從父親那兒學會了翻譯-學到的任何東西,我都要琢磨出他們究竟在講什麼,實際意義是什麼。」

後來費曼依據整個來自於他父親的經驗發現了「費曼技巧」,簡而言之,就是讓抽象的東西具體化,用你已經理解的東西去掌握你未理解的東西。

以上就是所謂費曼學習法的具體步驟,但是就我個人而言,費曼技巧其實可以換個角度理解,即你要把自己當作老師(可以假裝,也可以是真的傳授),把學習的內容當成學生問的問題,甚至可以想像成是你喜歡的異性朋友在向你詢問,想像這時你該如何去回答或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使用費曼技巧其實也是自己檢驗學習成果的過程。你要考慮自己如何給學生講演這個問題,才能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其深刻內涵,看懂了不代表你會了,只有你能講出來才是你自己的。

這個技巧甚至還可以做延伸,回憶你看過的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的脈絡,想一想作者的思路是怎樣的?最能抓住你的核心點是什麼?文字有沒有值得改進的地方?如果是你,你又會怎麼寫?

寫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疑問,我只要做到前面幾點就夠了,幹嘛還要費勁心思去檢驗自己呢?

其實這裡涉及到一個很顯然但是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那就是,你的知識水平的提升和你完成了多少學習任務是沒有直接關係的,可能你一天能完成十幾個番茄鍾,但是那些任務當真成為你的知識儲備了嗎?那些知識你真的會靈活運用了嗎?看了別人的項目你就真的會自己做了嗎?

懂了這個道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費曼技巧會受到那麼多人都額追捧了,而我們又為什麼要用它去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以此促進學習上的良性循環了。

以上四個部分六個方法即是我個人使用過的比較有效的學習方法,但是還是有必要強調的是,學習方法這種東西因人而異,再好的方法,如果自己不去實踐也是一紙空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才塗 的精彩文章:

怪才塗:網路知識付費時代,你打開錢包的方式對了嗎?

TAG:怪才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