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為麒麟970專訪:深扒AI的秘密 遠超你想像

華為麒麟970專訪:深扒AI的秘密 遠超你想像

繼9月2日在德國IFA 2017大展上首發之後,華為新一代麒麟970處理器於9月25日在國內正式亮相。

這是華為首個MobileAI人工智慧移動計算平台,在性能、網路、拍照、安全、音頻等各方面也都有全新提升,意義重大。

會後,麒麟晶元專家接受了媒體的採訪,深入淺出地暢談了麒麟970的諸多熱點。

麒麟970為什麼要用NPU去做AI?

對於麒麟970,外界最為關注的當然是AI方面,它特別設計了HiAI移動計算架構,首次集成專用的NPU(神經網路處理單元),AI任務執行效率大大提升。

華為透露,從麒麟950開始,華為就認為必須要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些創新的意識,也看過很多方向,包括VR等這些熱門,最終發現VR/AR其實是功能,AI和它們不是一個層次的。

華為認為,AI更偏向底層能力,但是也更有用,未來將來會成為通用計算里很基本的一個能力。

到了計算層面上,AI里一部分是學習,學習里一部分是深度學習,而深度學習最主要做的計算方式是卷積。這交給CPU去做,可能要花十幾步完成一個操作,但是NPU一步就能做完,這就是效率的差異。

另一方面,麒麟970集成了55億晶體管,需要放CPU、GPU、Cat.18基帶等一堆東西,必須在儘可能小的面積里提供儘可能高的性能,也就是性能密度。

華為透露,NPU的性能密度大概是CPU的56倍,所以NPU最主要的價值在於它能用最小的能耗和時間做完事情,一次操作相當於CPU或者GPU的多次操作。

至於NPU在整個麒麟970中所佔的比例,華為沒有給出明確的指標,只是說不是特別大,因為第一次應用不會用很大的面積做一個全新的模塊,風險太高,另外NPU的性能密度很高,有CPU的50多倍,所以不需要太占空間,第三也沒有那麼大的空間留給NPU,畢竟還有其他功能增加,比如網路從Cat.12升級到Cat.18,GPU從8核升級到12核,分給新的核心組件的空間其實就不是很大了。

華為還特意強調,自己是做平台的,不會只盯著一個功能去做,首先要考慮的是從計算平台的角度,如何提供能力均衡。

華為做平台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現在不對外賣,好處是不用考慮既要滿足這個客戶,也要滿足那個客戶,可以在對未來產品的想法上很早就能達成高度的一致,創新的行為相對風險可能也沒有那麼大。

對於第一次嘗試在麒麟上做NPU、做AI是否達到預期,華為認為現在下結論早了一點,因為做出來本身就是必須要完成的事情,目前的性能表現在預期內。

最重要的是,華為希望看到能因此帶動更多的應用,也許到明年下一代晶元出來的時候,大家對AI的認知又會上新台階,整個行業在AI上又往前多走了一步。

華為相信友商也會快速跟進,因為華為認為AI代表著行業的方向,大家都會有動作,只是方式不同,取決於大家的決心。

至於用戶體驗,也是一個過程,一開始肯定是比較少的,但是逐漸有了更多的開發者,大家的理解和投入越來越多,相信很快會多起來。

手機AI應用到底是如何實現的?】

做技術不是目的,如何應用技術、提升實際體驗才是根本,華為也特意展示了AI的諸多應用場景,並解讀了自己的想法。

華為坦承,在研究AI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讓所有的人理解AI到底是什麼、AI能帶來什麼。

比如說,AI不能被神化,不能覺得它無所不能,但是AI一定會無處不在。AI是一個基礎的運算,將來各個場景下都用得到,比如所有的視覺類場景都能用得到,唯一的區別是性能誰強一點、誰弱一點。

華為承認,現在演示的東西還是非常初級的Demo,希望從移動端算力的角度讓大家知道它有無限的可能性,比如說語音類的、視覺類的美顏也用得到,識別也用得到。

智能識物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實例,當然無論什麼應用,過程是類似的,都是經過兩個步奏來完成。

首先是訓練,把大數據的東西不斷通過運算識別,反覆提取信息的不同維度特徵,形成可識別物體/人/動物等機制,而且會越來越精準;之後就是推理,根據前面所提取的信息,推理出物體究竟是什麼,從而精準的實現識別的結果。

現在所有的所謂AI展示,能力全部都是識別,拼的是準確度和數量,還有速度,就像跑分看誰更流暢。

但現在還沒有衡量AI高低的跑分軟體,華為也指出,其實所有的硬體設計都絕不是想讓用戶跑在最高點上,那一定也不是最優的點。

事實上,我們正常體驗到的都是在晶元設計能力曲線的中間,就像開車都不會開到最高轉速,一定在中間的地方跑。

開放與保護

麒麟970和AI移動計算平台雖然不外賣,但華為有計劃將平台的能力開放給開發者和合作夥伴,提供完善的多應用模式和機器學習框架的支持,讓開發者可以用自己最習慣的方式獲得麒麟970的強大AI算力,開發出更具想像力和全新體驗的應用。

晶元平台已經做好了開放的準備,通過端側的東西,讓更多開發者能夠打開思路,做一些新的體驗,這讓整體消費者對AI的認知更清晰,所有人對於AI的認知都會有一個正向的往前的迭代。

華為認為,開放真正的意義是在於最終開發者基於平台,有多大的想像空間,這不是說是由幾個客戶決定的,而是由開發者實際的絕對量決定的。

對於開放隱私保護,華為也做了多方面的保護 ,首先是Mobile AI架構天然比純雲端應用安全得多,比如肯定不會把所有照片傳到雲上,要想讓這些照片變成大數據的「食材」,最後把它變成服務,必須留在本地。

其次,華為晶元內置了inSE模塊,能夠提供金融級別的加密保護 ,這對用戶的生物信息、支付信息等各種信息的保護提升到更高安全級別。

第三,華為還有安全OS,是完全獨立於安卓的OS,華為自己開發、控制,不存在對某家留一後門,而且完全和安卓隔離的。

關於續航……

聊了太多關於NPU、AI的事情,再來看看其他話題,比如大家十分關心的續航。

麒麟處理器可以說是從麒麟950開始爆發的,而去年的麒麟960性能提升很多,但是很多人體驗後認為續航反而下降了,麒麟970表現如何自然更值得關注。

華為對此表示,從晶元角度來講,工藝提升、架構升級、核心升級,所有這些東西只有一個指標,就是能效比。從晶元角度來講,每一代一定是提升的。

但是到了手機上,每個人的體驗會不一樣,這其中有多個原因,尤其是手機配置和應用變了,比如單攝變成雙攝、屏幕解析度更高、支持新功能等等,和整機散熱設計也有關。

至於處理器中的各個模塊,對續航影響最大的肯定是CPU、GPU。

麒麟970 CPU的設計和去年類似,但是工藝從16nm升為10nm,能效由此得到提升,每一代新工藝可以提升15%到20%。

GPU原來的Mali-G71升級到Mali-G72,而且是全球首發,核心數量也從8核變成了12核,能效在最常用場景提升有50%。

華為指出,工藝是最能夠在功耗和性能兩個同時獲得收益的方式,而其他方式比如提升性能,就要犧牲一些能耗。

華為保證,如果是同樣操作習慣的話,大家一定會在麒麟970上感覺到各方面會提升得特別明顯,包括發熱和續航。

網路:1.2Gbps全球最快速度只是表象

網路通信能力一直是華為的強項和根基所在,也帶動麒麟處理器有著強大的網路規格,多次實現新技術首發。

麒麟970也取得了巨大突破,不但支持4?4 MIMO多入多出、5CC CA載波聚合、256QAM信號調製等多種技術,整合碎片化頻譜,更是搶先支持LTE Cat.18制式,速度高達1.2Gbps,全球第一,而且支持全球各地運營商。

華為指出,除了如此高的速率,真正最有意義的其實是每張網路能夠達到它的最高速率。

比如說到了日本,由於制式不同,有時候通話都不能用,或者由於頻段問題,4G用不了只能3G。

另外,各家運營商的資源都不一樣,很分散,華為則將它們整合到了一起,可以在各種網路下都提供最快的速率,加起來達到1.2Gbps。

華為指出,1.2Gbps不是純粹追求的目標,其實代表著對各式各樣頻段的整合能力,這更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居評測 的精彩文章:

科普中國:為什麼人民幣沒有3元?99%的人不知道……
又是一款腦洞大開的產品 索尼推出扛在肩上的音箱
房子也能3D列印了 3天完工6天入住

TAG:家居評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