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閑話歷史之匈奴帝國的黃金時代和漢匈戰爭開始

閑話歷史之匈奴帝國的黃金時代和漢匈戰爭開始

冒頓單于和他的匈奴帝國在蒙古高原上日益強大時,中原大地正值秦末大亂。那時的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正打得不可開交。最後,劉邦消滅了西楚霸王項羽勉強取勝,建立了漢朝。但是經過戰亂而建立的漢朝實力大減,不僅僅平頭百姓常常吃了這頓沒下頓,就連像三公九卿這樣的大官,上朝的時候,沒有都沒有寶馬香車可坐,只得弄些耕牛拉的車來充數。

剛剛吞併了幾十個國家的匈奴的冒頓單于,自然瞅准了這個機會,率領匈奴大軍,南征漢朝。

當時漢朝邊境離匈奴最近的地方,要屬代郡(今河北蔚縣一帶)和雲中郡(今內蒙古托克托縣一帶)。守將是韓王信(韓國王室的後裔)。韓王信不是匈奴鐵騎的對手,很快就投降了。

得到韓王信的幫助後,冒頓單于對漢朝的底細便一清二楚,於是集合起匈奴數十萬鐵騎,跨過長城,揮師南下,很快到達晉陽城下。

狡猾的冒頓單于,藏匿起數十萬精兵,以老弱病殘與漢軍交戰,假裝戰敗,誘使漢軍深入。

剛剛打敗項羽,不可一世的漢高祖劉邦不知是計,認為匈奴人也不過如此,遂集合漢軍的絕大部分部隊,共計32萬(大多為步兵),興沖沖地追擊匈奴軍隊。而且漢高祖劉邦自己還先率前鋒軍隊到平城(今山西大同)。

未曾料到,冒頓單于和他的40萬鐵騎,突然出現在平城,在白登山(平城東邊的一座山)下,將漢軍團團圍住。可憐劉邦和漢朝的將士,幾次突圍失敗,整整七日,內缺糧草,外無救兵,瀕於絕境。史稱「白登之圍」,白登之圍是漢匈之間百年戰爭的開始。

大臣劉敬向劉邦獻計:將劉邦和呂后唯一的女兒一長公主前往和親。但是心疼女兒的呂后的日夜哭泣,泡軟了劉邦的耳朵。漢朝最終派出宗室女子,以公主的名義前往和親。自此,漢與匈奴約定結為兄弟,各自以長城為界。

自此,和親成為西漢初年對匈奴的國策,高祖之後的惠帝、文帝、景帝,以及年輕的武帝,都奉行不渝。

白登之圍也讓漢朝人學會了不少東西。他們開始在自己實力還很弱小的時候,委曲求全,將公主嫁給匈奴單于做閼氏。作為緩解戰爭、解救蒼生的一種方案。

和親對於匈奴帝國來講,一方面除去緩解兩國矛盾,避免戰爭外,漢朝還要在邊境上開放關市,讓雙方百姓互通有無,即使遇上天災人禍,草原的牧民也可以用自己的畜牧產品來換取必要的糧食和日用品。另一方面,漢朝先進的手工業,也隨著公主進入草原,對於匈奴的長遠發展來說,也是極其有利的。

白登之圍的時候,冒頓單于佔據絕對優勢,只要困死劉邦,漢朝就會大亂,匈奴鐵騎便可乘機率匈南下,直取中原,而匈奴帝國也將會成為當時最大的軍事強國。一向聰明的冒頓單于認為要消滅漢朝,入主中原,他並沒有一擊必中的把握。

漢高祖劉邦去世,漢惠帝即位的時候,冒頓單于竟然不顧漢朝舊君去世、舉國悲痛,派人給臨朝的呂后,送去一封言詞頗為暖昧的信。內容如下:

「陛下您現在孤身一人,和我一樣都是獨居。兩主失去了配偶,都不快樂,也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娛樂的,我願意拿我所有的,換取您沒有的。」

呂后見信大怒,馬上召集朝臣商議,打算揮兵北上,討伐匈奴。呂后的妹夫樊噲馬上表示贊同,自願領兵 10萬,橫掃匈奴,替大姨子(呂后之妹是樊噲的老婆)出氣。

這個時候季布站出來說話了。季布何許人也?漢朝當時有一句流行的話:「黃金千斤,不如季布一諾。」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給我再多的黃金,也換不來季布一個承諾。當然,當時的黃金,不是現在的黃金,而是當時通行的貨幣——黃銅。不過即使這樣,也是蠻多的。

正因為季布的名聲在外,他出來講話,呂后自然得聽他講。

季布果然語出驚人:「樊噲可斬也!」好傢夥,一開口就要先斬太后的妹夫,當朝的大將軍。當時君臣的臉色如何,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了。估計當時呂后、樊噲對匈奴的怒氣,全轉移到季布的身上了。

季布沒理這個茬兒,繼續說道:「七年之前在平城,我軍有32萬之多,高皇帝親自指揮,尚且不是匈奴的敵手,高皇帝被匈奴圍困了七天七夜。樊噲當時是上將軍,親眼瞅著,卻不能解救。現在樊噲怎麼可能用10萬人馬就橫掃匈奴呢?」

呂后不愧是一代英傑,聽了季布的話,很快壓制了怒氣,寫了一封極妙的回信:「單于啊,您真是有心的人,沒忘記我們這個破地方,還賜給書信,以供我們拜讀,真是誠惶誠恐。您的美意我心領了。只是我年紀大了,精力不行了。頭髮剩得沒幾根了,牙齒呢,也掉得差不多了,腿腳也不靈便了。實在是配不上單于您啊,請您千萬恕罪。我這裡有車兩乘,馬八匹,獻給您做代步的工具。」這事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冒頓單于看到和漢朝之間的糾纏沒什麼明顯的效果,冒頓單于決定換個目標試試。

冒頓單于首先選擇的是月氏。月氏是冒頓的老冤家,月氏是他當過人質、經歷過生死的地方,也是他即位不久就進行過軍事打擊的地方。不過,之前的打擊,成效都不很大,畢竟月氏是西域諸國中比較強大的一個。

冒頓單于派了右賢王率鐵騎西征。很快打敗了月氏。西域其他的12個小國,望風而降。

征服西域之後,或許是冒頓單于打仗打累了,於是他給漢文帝寫了一封信,先是炫耀了一下自己的赫赫戰功,然後說:「北邊的地方我都差不多擺平了,想讓士兵們休息休息,馬兒也拉去喂喂草。前面大家的不愉快,都一筆勾銷,還是按從前的和約,讓兩國邊境的百姓過上太平的日子。」

「從前的和約』是指白登之圍後,漢高祖和冒頓單于之間簽訂的那份,其實就是要漢朝送個公主(雖說漢朝都是打了折扣,送的都是某某王爺的女兒)過來給冒頓單于當小老婆,隨之附送豐厚的嫁妝,另外邊境上要貿易自由化,讓匈奴的百姓

可以用毛皮換取漢人的酒等日用品。

漢文帝是個愛惜民力的君王,對這種有利百姓休養生息的事情,自然是百般贊同。和親的事情很快就辦好了。

當然,和親只是一種脆弱的約束,對匈奴尤其如是。

文帝送來新閼氏不久,冒頓單子就去世了,他的兒子老上單于即位。老上單于對漢的政策和他老子差不多,一方面和親;另一方面,瞅准機會,入侵漢朝,「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公元前 169 年的那次,匈奴鐵騎的前鋒已經抵達陝西甘泉,離漢朝的都城長安不過200 華里。

當時漢朝舉國震動,漢文帝連忙調來大軍,守衛京城。漢文帝甚至想御駕親征,後被他的母親阻止。匈奴在邊境上呆了一個多月就拍拍屁股走人了。漢軍跟著追了一陣兒,發現追不上,也只好回來了。

到老上單子的兒子——軍臣單于即位後,也時不時地來了這麼一下,和上次他父親的南征差不多,匆匆地來掠奪一陣兒,然後以驚人的速度,在漢軍沒完全反應過來的時候,就離開邊境了。

漢文帝雖說是個賢明的君王,不過在軍事方面,卻是一般。匈奴的騎兵時不時地做些小規模的騷擾和搶劫,也沒有進行實質上的擴張。

不過,匈奴帝國畢畢竟錯過了白登之圍那個最好的機會。那個時候,是匈奴帝國最強大的時候,掌握著最廣闊的領土,有數十萬能征善戰的鐵騎,它的對手是一個尚未成熟的漢帝國。命運的天平不只一次地向匈奴傾斜,可是它沒有敏銳地把握住,它還是像建國之前那樣,維持著游牧人的習慣,只是偶爾到長城之外打打獵。但是,它完全忽略了南方的對手已經日漸強大。

匈奴帝國的黃金時代即將過去了.漢匈之間真正的戰爭隨著漢武帝的即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此皇帝聽聞太子要謀權篡位,立馬派人前去捉拿,太子自殺他才醒悟
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漢末四位猛人證明漢朝真的這麼牛!
有權任性!西漢歷史上根本不講道理的那些人
回到秦漢做官:你能做到哪個級別?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