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盧志榮「合一」宏觀與微觀世界的緘默」展覽在京開幕

「盧志榮「合一」宏觀與微觀世界的緘默」展覽在京開幕

2017年9月29日下午,「盧志榮「合一」宏觀與微觀世界的緘默」展覽在北京達美藝術中心開幕。此次展覽作為達美藝術中心的首展,揭開了用藝術雕刻空間,以匠心締造生活,始終追求超越時代的極致之美的序幕。

本次展覽主人公盧志榮,北京國際設計周策劃總監、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曾輝及北京達美投資有限公司總裁羅昕在開幕式上發言。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常務副秘書長趙磊,北京市文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副秘書長周茂非,北京市農商銀行書記李印澤,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丹陽,北京市朝陽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豐春秋,北京達美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利,北京達美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張微微,全國政協委員、書畫家吳歡等嘉賓領導出席了開幕式,新聞媒體及設計、藝術愛好者共計300餘人參加本次活動。

北京國際設計周策劃總監、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曾輝致辭

北京達美投資有限公司總裁羅昕致辭

盧志榮先生致辭

同時,以詮釋盧志榮先生作品為主題的論壇也拉開帷幕,論壇由《OBJEKT ASIA境界》雜誌聯合創始人兼主編馮輝主持。盧志榮和北京國際設計周策劃總監、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曾輝,中國著名創作人、學術人、策展人溫浩為現場來賓帶來了一場關於「設計與藝術」的高峰論壇。此次論壇不僅讓大家對盧志榮每件作品,嚴格的構想過程、內斂的抒情風格及簡約和精確的形式有了更為全面的理解,也讓大家對他的藝術追求,及其作品中豐富的含義與背後的哲思以至他對物件在空間中所營造的意趣有了深層次的了解。

論壇現場

北京達美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利與盧志榮在開幕式現場合影

馮輝在闡釋展覽主題時說:「合一,是個『十』字的概念,豎是連接天人合一,橫是溝通、藝術設計與生活合一,其中最核心的是設計師。真正的美,是經過時間空間的沉澱,並穿越時空,直擊心靈。正如在盧志榮先生的作品中,可以體驗到細節的極致與對大美的無限追求。」

盧志榮先生接受媒體採訪

曾輝在評價本次展覽作品時說:「美不應是粗鄙的、繁縟的奢華堆砌,而是回到生活的本真,日用即道。美是可以傳世的,是在生活的流線里感受時間之美,感受凝固在物上的美。盧志榮的作品就是在極簡主義里做到極致,合一,即回到最初的一。盧志榮的作品裡所傳達出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對我們有很重要的啟示。」

盧志榮先生講解其作品創作理念

溫浩在解讀盧志榮的展覽與設計時說:「這個展覽是一個複合的展覽,是盧志榮藝術設計思想的全面顯示。在展廳里,在作品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安靜的力量。『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在盧志榮的作品中得到了最直接的體現,他的作品超越了產品的物質層面,上升到了精神和靈魂的境界。」

盧志榮先生與觀眾互動交流

盧志榮在談到展覽和設計理念時表示:「合一,從學術角度是多設計學科交融在一起,達到合一的效果;從哲學角度,是想像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合一。在這次展覽的展品及展陳設計里,一部分是出世的想像世界,另一部分是入世的與現實世界結合,但同時還帶有出世時醞釀的希望。設計不應局限於設計自身,而是要超越有用性與舒適性的局限。設計如果脫離了和生活的連接是沒有意義的。對我而言,生活就是設計本身,設計就是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解決這些問題。」

盧志榮先生與觀眾互動交流

「比德如玉」、「君子不器」的操守與品格,在盧志榮身上有著鮮明的體現,其謙恭和內斂同時反映於他所有的創作中。正當達美藝術中心推崇融會東西方文化和思想的開端時,此次盧志榮的大展表達著兩者在理想和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也是他為達美中心頂層一百五十米高的「萬物·雲」生活空間的預展,傳遞著雙方對獨具匠心的優雅設計和為時代傳承東方美學的共同目標。

據悉,本次展覽持續至11月29日。

展覽前言

達德合道,求境至美

五千年的人文情感,傳統與現代、外在與內涵、形制與意境,汲取東方融合精神,同時尊重西方的臻工與匠意,用藝術雕刻空間,以匠心締造生活,始終追求超越時代的極致之美,這,即是「達美」恆久不變的初心與承諾。

今天,有人運籌全球、有人聆聽時代、有人思索未來、有人用藝術感觸心靈、有人用設計啟迪心智。美是全球共通的語言,藝術和設計成為美的載體。盧志榮對城市的願景、建築的潛力、雕塑的無窮、室內的驚喜、物品的詩意貫穿著整個創作領域,其豐富而緘默的作品讓我們回到以心役物、景憑人取的超然境界。

盧志榮的「合一」——宏觀與微觀世界的緘默,是達美藝術中心的首展。盧氏的「比德如玉」、「君子不器」的操守與品格,在他身上有著鮮明的體現,其謙恭和內斂同時反映於他所有的創作中。正當達美藝術中心推崇融會東西方文化和思想的開端時,此次盧氏的大展表達著兩者在理想和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也是他為達美中心頂層一百五十米高的「萬物·雲」生活空間的預展,傳遞著雙方對獨具匠心的優雅設計和為時代傳承東方美學的共同目標。

「我們先得有勇氣去遠離設計的塵土,才能找到設計的綠野。」這是盧志榮追求的境界,也是達美藝術中心及「萬物·雲」秉持的理念,達美中心「萬物·雲」從地域人文到建築設計皆以一種恭讓的胸襟呈現於城市,俯視繁華,大繁化簡。脫離建築對城市與人的空間排擠,以藝術為靈感活化空間,把更多的遐想留給人,為最純粹的物理載體賦予心役萬物的氣場,這正是達美中心「萬物·雲」的精髓所在。

在時間的長河中,人與物總是轉瞬即逝;但其背後的觀念與精神卻得以持之以恆。

北京達美中心及達美藝術中心創始人張國利

久違的詩意

在當今的設計環境中,每個專業變得壁壘分明,在此,身為建築師、設計師和雕塑家的盧志榮,提出了將各個設計領域應視為一體的建議。

這可說是從19和20世紀一批有影響力的人物,如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 Wagner),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Charles RennieMackintosh),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瓦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等所倡導的「總體設計」(Total Design)思想之延伸,盧氏在這理念上,進一步融會著古今智慧與感悟,以彰顯簡約的生活為本質。

本次個展覽為盧氏融合建築、室內、雕塑、傢具和物品於一體的濫觴,各領域作品的並置,營造出其獨特的合一境界,回蕩著他宏觀與微觀世界的緘默,喚起當中同出一轍的詩意。

城市與建築

現代的大街上,四輪飛轉、車水馬龍,原來的城市被弄得支離破碎,全因我們努力容忍才勉強重新連接。行人儘管有GPS引導方向,穿過我們稱為網路的重重迷宮,依然經常迷失;沒有汽車的保護罩,行人甫踏進迷宮,往往感到脆弱不堪,恨不得趕快放棄散步或自行車的休閑,寧願堵在車裡,避免探索陌生地域的危險。

盧氏曾在多個歷史悠久的歐洲城市居住,對城市的概念比許多同時代的人更細膩、更富遠見。他的介入不僅是以精密手術方式來增添城市的活力,更是修補城市的斷裂脈絡、重新連接失落的環節,同時避免任何無意義的刪減。他從行人的角度出發,看到比速度和效率更能觸動人心和更人性化的世界。對他而言,城市地域是一個共享的客廳,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兒放鬆、聚會和互相認識,成為社區的一部分。盧氏八十年代後期在雅典定居時,曾提出一些富有遠見的項目建議,以改善該城的主要公眾廣場,包括:將憲法廣場建成以水為題的花園,為希臘議會前方的空間帶來更多活動和活力;在新衛城博物館(New Acropolis Museum)項目中以富節奏的曲折屏風建設新公眾廣場;設計五柱噴泉(Five Fountain Pillars),以多種形式的水舞重新連結雅典與遠古的比雷埃夫斯(Piraeus)港口之間的歷史關係;為城市中心的大學路(University Avenue)下方設計一所一公里長的地下圖書館,讓雅典有著所有人類知識文獻記錄得以分類保存,供所有人參考和使用。

盧氏理想中的城市從來都不是被劃成不同區域的泡泡圖,就如許多城市正在面對的困局那樣。他構思的城市必須盛載著從古到今各式各樣的建築、它們的真實風貎和形式、設計語言、散落公共空間的四周和街道兩旁的建築如何對話,以及如何跨越時間和空間變更卻依然和諧一致。因此,他的建築往往都以一個出眾且獨立的形象出現,為城市和她的居民以建築信息留下一個獨特的城市發展歷程,又能與現有的環境、比鄰的建築和整個範圍相互交融,同時更考慮到未來的延伸,與其他建築和開放空間的關係,從不固步自封具有平易近人的特質。

其中早年在雅典為他贏得廣泛認同的項目就是1990年的新衛城博物館構想。盧氏賦予了這個棘手古迹新的詮釋,並提出了一個充滿創意和挑戰的概念,且不用拆毀任何一棟尚存的歷史建築。儘管這個項目十分複雜,盧氏成功地將這項繁複、極講究技術的要求化為兩面牆壁展開的詩歌,兩牆之間的連串空間成為了古代神話英雄雕像的安身之所。他眾多的作品均印證著這種敏銳的觸覺、尋求解決方案的堅毅,以及很多時候把解決問題巧妙地轉化為創作意念。

其中早年在雅典為他贏得廣泛認同的項目就是1990年的新衛城博物館構想。盧氏賦予了這個棘手古迹新的詮釋,並提出了一個充滿創意和挑戰的概念,且不用拆毀任何一棟尚存的歷史建築。儘管這個項目十分複雜,盧氏成功地將這項繁複、極講究技術的要求化為兩面牆壁展開的詩歌,兩牆之間的連串空間成為了古代神話英雄雕像的安身之所。他眾多的作品均印證著這種敏銳的觸覺、尋求解決方案的堅毅,以及很多時候把解決問題巧妙地轉化為創作意念。

他曾寫道:「至於設計,如果要我現實一些去下定義的話,就是清除任何妥協痕迹的能力。設計並不只為了維護一個構思,而是讓它自由自在地與實現的過程互動,從而演變和達至更深層次的意義與更豐富的展現。解難與調整細節的過程錯綜複雜,當中無法避免的挑戰就是如何使所有元素都編排得洽到好處,包括每種幾何、尺寸、比例、顏色、物料、材質、椅子、柜子、壁爐、木材的紋理及其對光的反射、強調的重點、每棵樹及其葉子的特色、每片樹蔭、每道必須面對的障礙、保存的元素與不能忽視的界限,使它們的參差能在一個整體的建築呈現中消融、不著痕迹地融合為一。」

設計是一個綜合的學科

設計私人住宅極考耐性,而盧氏的精緻作品已自成一格,當中的建築、景觀、室內、傢具和物品渾然一體,均出自他手筆。客戶既鍾情於盧氏的作品和性格,更欣賞他從構思到作品成型之所有細節都由他親自完成。他們明白,伊斯坦堡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別墅、愛琴海?作家迪亞漢洛家園、特普伊山上的珈里尼靈修所等作品,與當今常規的做法相比,這絕不是簡單的挑戰。也許除了GlennMurcutt這位建築師外,沒有多少如此成熟的建築師能夠本著這種獨處的創作精神,並滿足於為了更能掌控作品發展到成型的每一個過程細節,都是處於孤身奮戰、廢寢忘餐的不斷琢磨中。

盧氏堅信設計不應受人工強行劃分的學科分界所規限。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均集雕塑家、畫家、軍事工程師等於一身,十九至二十世紀期間出現了更多的主張「總體設計」的著名人物,如括瓦格納(Richard Wagner)、麥金托什(CharlesRennie Mackintosh)、貝倫斯(Peter Behrens)、格羅佩(Walter Gropius)等。他們生於一個正經歷文化和社會巨變的時代。面對工業化發展與資產階級的道德衰落,建築師和藝術家團結起來創造出一套完整的新美學觀念,以取代過往的標準。這種新時代的表現方式必須是全面、設計完善、完整和具有說服力的,並能夠向世界顯示這個全新的生活環境,從城市到建築、從室內到每一件日常物品,是完完全全的革命目的…然而,盧志榮從來都不想亦不相信要像這些現代建築主義的大師一樣,負起建立教條般的責任,或以英雄的姿態去改變世界。

緘默與永恆

從建築到雕塑、從室內到物品,盧氏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來自他對材料深厚的認識和了解,彷佛他一直都與它們保持既神秘又緊密的溝通,所以熟諳它們可以勝任的形式、優點、缺點,以及如何懷著尊重的態度用手藝和機器塑造它們。這可能解釋了他作品為何能展露出如此沉默、誠實和堅定的氣質,他不讓被破壞物質內在特性的一時方便而放棄更適當的處理原則,也不會使物質變得膚淺、被流行趨勢所背叛。遇上盧氏作品的人往往被它們不受時間干擾的平靜氣質所迷倒。他的作品彷佛用沉默向我們說話,彷佛它們早已存在,或將存在於未來。

「永恆」一直是盧氏醉心的主題,也在他睿智、連貫和細緻的作品中獲得充份的闡釋。在雜誌《IDENTITY》最近的訪問中,盧氏回憶他面對時間之殘酷的看法:「...耐用是永恆的一個微小的先決條件,但單純耐用不等同永恆。永恆是過去、現在和未來完美交融的場域。進入永恆並沒有明確的公式,但我們可以通過長期研究和觀察去培養出觸覺,並且體會設計從不只為了追求差異或色彩,從而達至永恆。回顧自己二十多年前的設計,可見它們並非一時的流行,而是繼續受到追捧,彷佛會永遠緊貼我們的生活和時代,而且很可能會比我活得更長久。這或許就是達至永恆的起點...」

對於盧氏作品永恆的特質,耶魯大學建築學系丹尼爾?塞雷爾教授(Daniel Sherer)有以下的見解:「...盧志榮設計的桌子、椅子、書櫃、床、邊櫃等等,結合了甚少在設計世界中相匯的兩個基本方向:精準的精神和物件的詩意。...在這一點上,雖然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呈現,但他設計的傢具就如他的雕塑般細緻精湛,能減慢感知、影響我們存在的節奏,同時引起共鳴。正因如此,他每件作品都歷經嚴格的構想過程,卻又蘊含內斂的抒情風格。其風格往往或多或少地隱藏在他所追求更簡約和精確的形式背後。一直以來,他這種追求非但不互相排斥,更能相得益彰地詮釋著當中豐富的含義。他的處理手法揉合對細節的關注和鮮有的優雅輪廓,不論在視覺或技術層面,處處都顯現著這些特質,同時反映在他處理物料時的謹慎,以至他對物件所營造的空間中之意趣。」

身為設計師,盧氏的雕塑在藝術與設計、美學與功能、永恆與瞬息之間引起了一場關鍵且無可避免的對話。他的雕塑和繪畫就是他的建築和設計啟迪的靈魂,反映他的盼望和夢想,以及它們的潛力和極限。他的雕塑既屬於過去,也屬於現在和未來,是追蹤他所構想的文明線索。他在追尋理想文化的旅程中,喚回了手工製作所帶來的愉悅和滿足,還賦予物件生命和獨立性的精確和感悟。

盧志榮的藝術和簡歷

Chi Wing Lo盧志榮-建築師設計師雕塑家DIMENSIONE CHI WING LO Italia及1ness「一方」品牌創始人

作為2015「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得獎人,盧志榮的豐富創作涵蓋了建築、雕塑、室內與傢具設計等領域,他一直以對理念的凈化、詩意的詮釋、細節的關注,備受義大利及國際設計界推崇。

盧志榮創作了一系列反映他的建築和設計的雕塑,他的藝術個展:「盧志榮-物的靈與光」、「盧志榮-奇幻旅程」、「盧志榮-文明願景」、「盧志榮-建隆一零五五年」和最近的「盧志榮-文房新語」先後在義大利及亞洲地區當代畫廊展出,作品被國際收藏家垂青。

盧志榮創辦的DIMENSIONECHI WING LO是在他密切監督下於義大利生產的傢具品牌。他活躍於義大利設計領域二十多年;2004-2006年,他曾任義大利著名傢具名牌GIORGETTI藝術總監。2006年,他成為赴俄羅斯推廣義大利設計精髓的義大利設計代表團成員。他作品中的永恆性特徵得到了國際廣泛的關注與認可;至今,他許多早期的作品依然備受追捧愛戴。

盧志榮的創作,以他的「以詩為用,以用為詩」為中心思想,融會古今智能與感悟,重申永恆、簡潔和本質之道。他讓我們分享他那些受獨特材質和技術啟發的作品,他的創作是對造物藝術的洞察、顯露著他在現行的製作過程中,如何捕捉未發掘的潛能,令此足以開闢新的天地與想法。盧氏抱著恭順和同理心重新審視製作和工藝,期盼這些工藝免於跌入被遺忘的牢籠;反之,使它們更接近這個時代的需求與精神。儘管面對現存的局限,他希望透過新的解讀,可以向前推進更多的提案;盧志榮期望他的建築、雕塑、室內、傢具等作品能於當下的居住語境中,深深充盈著人們的心靈空間,讓大家重新體驗生命與生活的健康本質。

2007年,盧志榮獲香港設計中心邀請,為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獻上設計作品「沒弦樂」。同年,香港電視台廣播了他的經歷與作品的紀錄片「志在設計」。2009年,他曾擔任俄羅斯聖彼得堡設計雙年展評委會主席,並以作品「塔之家」獲Mies van der Rohe建築獎提名。2010年,在廣東佛山,他組織和主持了一個意義深遠的國際設計研討會,發起了「中國需要原創設計」的主題會議。

盧志榮在香港長大,於1988年以最佳論文獎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他曾任教於紐約Syracuse大學,是德國斯圖加特的Akademie Schloss Solitude成員,他還經常出席不同大學的設計論壇,並擔任主講和客座評論,他的創作領域綜合了藝術、建築、室內、傢具等設計,他的作品遍及米蘭、雅典、倫敦、伊斯坦布爾、雅爾塔、迪拜、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地。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盧志榮「合一」宏觀與微觀世界的緘默

展覽場地:達美藝術中心Gallery 2號館(北京市朝陽區青年路7號三層)

展覽時間:2017年9月29日至11月29日10:00至18:00

主辦單位:北京?達美藝術中心

論壇日期:2017年9月29日13:30

論壇場地:達美藝術中心Gallery 1號館(北京市朝陽區青年路7號一層)

開幕日期:2017年9月29日15:00

藝術,一切皆有可能

Art,everything is possible

今日薦讀

高曉松:我主要教育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

陳丹青: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這類事

我在最沒有能力的年紀,碰見了最想照顧一生的人——瞬間淚奔哭成狗……

20歲的鞏俐,30歲的姜文,你從沒見過的100個大咖青澀照,被他拍出一個黃金時代

當82歲的流浪奶奶開始演奏,580萬人為她停留,整座城市視她為榮譽象徵

發現狗狗和自己越長越像,於是他們拍了一組照片,帥爆了!

轉載須知

無二維碼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人民藝術·生活美學]

GIF/108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 的精彩文章:

佛鏡相生——韓佳茜絹本佛造像作品展邯鄲、紐約同步開展
聽《教父》的溫柔傾訴
佳作書局75周年紀念:Standing as the Paragon
CIGE 2017第十三屆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隆重開幕
百年荷蘭風格派的回顧與致敬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