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吃壞你的胃,胃病吃三七有講究,這些你一定要注意!
十個人里有九個人胃不好,在如今社會,這話絕不誇張!
據統計,大多數人的胃病集中在潰瘍、慢性胃病、消化道疾病等上,而引起胃病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同樣治療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那三七粉能治療胃病嗎?三七粉對什麼樣的胃病有幫助呢?三七粉要怎樣吃才不傷胃呢?
雲南白藥是我國很有名的止血鎮痛的藥物,而三七粉就是其最主要的成分。在胃病中也有出血性的胃炎、胃潰瘍,如果服用三七粉對治療這種胃病是很有幫助的,從內外兩處同時起到止血鎮痛的作用,對減輕胃病的疼痛和治療都很有幫助。
三七粉治療胃病的注意事項
、三七粉治療胃病只限於常規的胃炎、胃潰瘍,但對菌類感染和內分泌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胃病治療效果不是很明顯,所以不可盲目相信食用三七粉可以治療一切胃病。
、三七粉的主要功效是止血鎮痛,單獨使用三七粉對治療胃病的效果不是很明顯,但結合其他治療胃病的藥物一起使用,效果就會很明顯。
、三七粉活血止血的功效,可輔助治療潰瘍性胃病和胃酸性胃病。潰瘍性的胃病是胃病中較嚴重的一種,這種胃病的引起因素多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這屬於菌類感染性胃病,三七粉沒有對菌類滅殺的效果,所以對這種潰瘍的治療效果有限。
、胃酸的分泌異常也是胃病的一種,部分胃病患者胃酸的分泌嚴重超標,出現胃酸過多的現象,這種胃病的引起因素可能與飲食有關,也可能是體內內環境的平衡被打破,導致內分泌的失調,三七粉對這種胃病的治療效果也是很小的。
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尤其對於脾胃虛寒、食欲不振、泄瀉下痢的人來說,飲食調理顯得更為重要。今天給大家介紹幾個經典的三七葯膳方,一邊吃一邊養胃。
01三七豬肚雞
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胃寒,心腹冷痛,因受寒而消化不良,吐清口水,虛寒性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等。適用於氣血虛損、身體瘦弱者、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泄瀉下痢者、中氣不足、氣虛下陷、體虛之人、小兒疳積者食用。每天喝一碗,治療胃寒胃痛效果顯著。
材料:豬肚1個(約500g)、土雞1隻(約870g)、三七粉3g、去核小蜜棗10粒、寧夏枸杞1小袋(15g)、生薑片3片、花椒粒1小勺、鹽適量、胡椒粉少許。
做法:
、將土雞去頭去尾及肥脂部份(保留土雞黃油層),豬肚用油搓洗乾淨備用;
、鍋內放水,放入1片生薑、蔥結1個,撒上1/2的花椒粒,將清洗乾淨的豬肚放入,水開二度之後,噴料酒1勺,大火繼續煮3-5分鐘後將豬肚撈出,乘熱撕去臍部的膜,再翻過來刮凈油脂粒;處理好的豬肚再次沖洗乾淨,切成條塊狀備用;
、下雞塊氽燙去除血沫腥味後,撈出用溫水沖洗乾淨瀝干備用;
、將肚條及處理過的雞塊放入水中,大火煮開,將湯滾後泛起的浮沫撇掉,放入去核蜜棗,轉中小火加蓋煲煮;
、豬肚雞煲燉約1個鐘頭後,將湯麵上的浮油浮沫再次撇清後,用勺舀起一勺原湯將三七粉攪融化後倒入湯煲中,將鍋內材料稍加攪勻後,加蓋繼續煲燉;
、繼續煲燉約半個鐘頭後,將浸泡過的枸杞放入攪勻大火煮3-5分鐘,湯煲內添加適量精鹽,少許胡椒粉調味即可熄火。
02三七糖棗荔圓
功效:補氣健脾,活血補血。
材料:大棗、桂圓、荔枝各50克,三七粉5克,食糖適量。
做法:將大棗放砂鍋中,加水適量,燒開後小火煨5分鐘,再加入其他各物煮沸,用小火煨10分鐘加食糖調勻即可。每日1次,溫熱適量食之。
03三七蜂蜜核桃茶
功效:養護腸胃,平常養胃均可食用。
材料:三七粉6克,核桃15克,蜂蜜25克。
做法:將核桃仁研成末;將蜂蜜、核桃仁粉、三七粉一同置於茶杯中;沖入250毫升沸水攪立,蓋上杯蓋悶泡5分鐘後即可。
04三七藕蛋羹
功效:健脾散瘀,滋養胃陰,適用於淤血症、胃陰虛弱的人。
材料:鮮藕汁50毫升,三七粉5克,生雞蛋1個。
做法:取藕汁加水適量煮沸,三七粉與雞蛋調勻,入沸水中調味即可。每日1次,趁溫服,連服5~7日。
05三七玉竹燉水魚
功效:補血、滋養肝腎,補益脾胃,適用於五臟虛弱,腸胃不好導致身體虛弱的人。
原料:甲魚650克、三七8克,玉竹40克,陳皮5克,鹽4克。
做法:水魚(甲魚)(約640克重)放入滾水中,使其排盡尿液。刮洗乾淨,去內臟。三七,玉竹,陳皮用水浸洗。三七打碎。玉竹切片。材料全放入燉盅。加涼開水,蓋上蓋,隔水燉4小時。加入細鹽,即可飲用。
三七粉還能促進各類血細胞分裂生長,達到促進造血的功能,輔助改善肝臟微循環,促進肝細胞的恢復和再生。對酒精性肝損傷,防止肝纖維化能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三七粉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瘀血、胃出血、尿血等各種內、外出血症、擴張血管,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環,預防和治療高血脂、膽固醇增高、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後遺症等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纖維化等肝病以及失血、產後、久病等原因導致的體虛症。


※西洋參,你真的吃對了嗎?這樣搭配吃,效果好到爆!
※紅棗和它們一起燉湯喝,居然有毒?可惜很多人還在傻傻的這樣吃
※吃辣木籽至少有這幾種好處,就怕你不堅持
※原來這些食物都是葯食同源,你需要知道!
TAG:滋補養身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