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晉城陽簡侯石尠墓誌】

晉城陽簡侯石尠墓誌,西晉,高46cm,寬22.5cm。

西晉永嘉二年(308年)墓誌刻石,今存文27行480字,隸書體。此墓誌四面刊刻,正背兩面刊刻石尠生平事迹,內容主要記載逝者生前身份、官職、履歷與功績,兩側面分刻其夫人與子女之籍貫、姓氏及簡歷。

早期墓誌形制不定,此志為其中一種,應是兩漢以來墓碑的縮小演變。石尠墓誌保存完整,書文精美,刊刻精良,志文內容極具史料價值,是墓誌中難得的精品。1919年出土於河南洛陽城北馬坡村。曾歸周季木收藏。

錄文:晉故尚書征虜將軍幽州刺史城陽簡侯樂陵厭次都鄉清明裡石尠,字處約,侍中太尉昌安元公第二子也。明識清遠,有倫理刑斷,少受賜官太中大夫、關中侯,除南陽王文學、太子洗馬、尚書三公侍郎。情斷大獄卅余條,於時內外,莫不歸當。遷南陽王友、廷尉正、中書侍郎,時正直內省,值揚駮作逆,詔引尠式前殿,在事正色,使誅伐不濫。拜大將軍秦王長史,計勛酬功,進爵城陽鄉侯,入補尚書吏部郎。疾病去職。遷滎陽太守、御史中丞。國清,定太中正侍中□。屢表告疾,出為大司農。趙王篡位,左遷員外散騎常侍。三王舉義,惠皇帝反正,拜廷尉卿,除征虜將軍、幽州刺史。軍事屢興,於是罷武修文,城都王遣滎陽太守和演代尠,召為和南尹。自表以疾,權駐鄉里。永嘉元年,逆賊汲桑破鄴都之後,遂肆其凶暴東北,其年九月五日,奄見攻圍。尠親率邑族,臨危守節,義舊不回,眾寡不敵,七日,城陷,薨,年六十二。天子嗟悼,譴使者孔汏、邢霸護喪。二年七月十九日祔葬於皇考墓側神道之右。大子定、少子邁致命所在。庶子恭嗣,刊石紀終,俾示來世。夫人廣平臨水劉氏,字阿容。父字世穎,晉故步兵校尉、關內侯。夫人琅邪陽都諸葛氏,字南姊。父字長茂,故廷尉卿、平陽鄉侯。長子定,字庶公,年廿八,本國功曹察孝、州辟秀才不行,本州三辟部濟南從事主簿。女字令修,適黃門侍郎、江安侯穎川陳世范。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楊府君神道柱】

楊府君神道柱,東晉,通高82cm,寬44cm。

東晉隆安三年(399年)刻石。存文7行43字,隸書體。神道柱在東漢時已出現,是樹立於祠堂、陵墓等建築物之前神道口處的石柱。神道柱有3部分:一是下部基座,即柱礎;二是中部柱身,柱身上部有長方形石額刻字,額下有的飾以浮雕;三是柱頂部圓形上蓋,蓋上往往立有雕刻成動物或人物形狀的墓鎮。此件神道柱額題完整,柱身有瓦棱紋,字體猷勁,是研究神道柱形式、內容與銘刻文字的珍貴材料。

錄文:晉故巴郡察孝騎都尉枳楊府君之神道。君諱陽,字世明,涪陵太守之曾孫。隆安三年歲在己亥十月十一日立。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麴謙友墓表】

麴謙友墓表,南北朝,高昌,高36.5cm,寬37cm。

高昌建昌十七年(577年)墓誌。陶質刻字,5行40字,正書體。墓主人麴謙友生前為高昌政權的官吏。高昌建昌為麴寶茂年號,建昌十七年相當於南北朝時期陳太建九年、北周建德六年、北齊幼主承光元年。交河郡為高昌國行政轄區,郡治交河故城今猶存,位置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北約5公里處雅爾湖村之西地區。

錄文:延昌十七年丁酉歲正月甲戌朔廿三日丙申,故處仕麴謙友追贈交河郡鎮西府功曹吏麴君之墓表。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魏恆州大中正於景墓誌】

魏恆州大中正於景墓誌,北魏,志石高64cm,寬64cm。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墓誌刻石。志蓋3行9字,篆書體;志石28行768字,正書體。志蓋提環已失。志石前有題首,中為志文,後綴志銘。刊刻內容追敘於景祖父於洛拔、父親於烈在朝廷的顯赫地位、其族屬及其本人的官職履歷與宦績。據《魏書·於栗磾傳》載,於氏自於栗磾四世貴盛,一皇后,四贈三公、領軍、尚書令,三開國公。於景本人自司州從事遷步兵校尉、寧朔將軍、高平鎮將。曾因貪殘受納為御史中尉王顯所彈,後逢赦免。於景的二兄於忠曾經在朝野權傾一時,忠死後,於景為武衛將軍。因謀廢元叉,被黜為征虜將軍、懷荒鎮將。及蠕蠕主阿那瑰叛亂,鎮民固請糧廩,而景不給。鎮民不勝其忿,遂反叛,執縛景及其妻,拘守別室,加以毀辱,月余,乃殺之。於景墓誌保存完整,為北朝墓誌中的精品。此志內容與史籍所載互有詳略,可互為參照。1919年河南洛陽伯樂凹村西出土。

錄文:(志蓋):魏故武衛於公之墓誌。

(志文):魏故武衛將軍征虜將軍懷荒鎮大將恆州大中正於公墓志銘。

祖拔,尚書令、新安公;父烈,車騎大將軍、領軍將軍、太尉公、鉅鹿郡開國公。夫人元氏,東陽公主,汝陰王女。長息貴顯,司徒府參軍事;次息建宗。君諱景,字百年,河南洛陽人也。祖尚書以佐命立功,父太尉以變厘著積。君稟長川之溢源,資高岳之餘峻,志度英奇,風貌閑遠,年十八,辟司州主薄,升朝未幾,玉響忽流,九皋創叫,聲聞已著。解褐積射將軍,直後,宿衛一年。父太尉薨,君孝慕過禮,殆至窮滅於後。主上以君昔侍禁闈,有匪解之勤,世承風節,著威肅之操,復起君為步兵校尉,領治書侍御史。君以麤斬在躬,號天致讓,但以帝命屢加,天威稍切,遂割罔極之容,屳就斷恩之制。及至,蒞事獻台,則聰馬之風允樹,朝直西省,夙夜之聲剋顯。至永平中,除寧朔將軍、直寢、恆州大中正,從班例也。至延昌中,朝廷以河西二鎮,國之蕃屏,總旅率戎,寔歸英桀,遂除君為寧朔將軍,薄骨律、高平二鎮大將。君乃撫之以仁恩,董之以威信,遂能斷康居之左肩,解凶奴之右臂,西北之無虞者,寔君是賴。逮神龜二年,母后當朝,幼主蒞正,爪牙之寄,實儗忠節,復征君為武衛將軍。致乃職司鉤陣,匪躬之操唯章。總戟丹墀,折衝之氣日遠。及正光之初,忽屬權臣竊命,幽隔兩宮,君自以世典禁旅,每濟艱難,安魏社稷者,多在於氏,即乃雄心內發,猛氣外張,遂與故東平王匡謀除奸丑,但以讒人罔極,語泄豺狼,事之不果,遂見排黜,乃除君為征虜將軍、懷荒鎮將,所謂左遷也。君雖不得志,如去,聊無憤恨之心,尤能樹德沙漠,綏靜北蕃,使胡馬不敢南馳,君之由也。至正光之末,限滿還京,長途未窮,一旦傾逝,以孝昌二年歲次丙午六月遘疾,暨十月丁卯朔八日甲戌薨於都鄉谷陽里。即以其年十一月丙申朔十四日己酉窆於北芒山之西崗太尉公之陵,禮也。若夫蕭蕭壟樹,杳杳玄堂,刊茲幽室,千齡未央。其辭曰:

幽蘭有根,將相有門。皎皎夫子,壘構重原。

世作鷹揚,迭司納言。沒如不朽,清風猶存。

覺覺時英,昂昂秀儁。入翼台省,出撫邦鎮。

『0607』馬收威,白珪取信。方響金聲,比德玉潤。

霜心內發,武德外雄。當朝正色,臨難匪躬。

威潛塞馬,猛遏胡風。如何不淑,未百已終。

龜筮既滅,吉日唯良。龍軒且引,『0608』馬齊行。

泉門窈窈,大夜芒芒。舍彼瓊室,宅此玄堂。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魏梁州刺史元演墓誌】

魏梁州刺史元演墓誌,北魏,高65cm,寬59cm。

北魏延昌二年(513年)墓誌刻石,志文18行391字,正書體。元演,字智興,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後裔,文成帝拓跋濬之孫,太保冀州刺史齊郡謚順王拓跋簡的長子。《魏書·文成五王傳》載有拓跋簡另一子涇州刺史拓跋祐(字伯授)的簡歷,未載元演事迹,元演墓誌內容可補史籍之闕。河南洛陽城北張羊村西北三里出土。

錄文:皇魏故衛尉少卿、謚鎮遠將軍、梁州刺史元君墓志銘。君諱演,字智興。司州河南洛陽穆族裡人也。道武皇帝之胤,文成皇帝之孫,太保冀州刺史齊郡謚順王之長子。稟性機明,依容端湛;規動沖祥,矩正方密;囂言莫亂,耶行無干;淵霞雖遠,藏之於寸心;幽曉理微,該之於掌握。是以早步華朝,夙登時政,初除太子洗馬,流聲東朝;轉拜中壘將軍、散騎侍郎,起譽西禁;尋授衛尉少卿,屢宣忠績。用能揚盛德於九服之遙埋,聲烈光於八荒之修塸,雖姬旦之翼周圖,良何之贊漢篆,准古方今,蔑以踰也。而天不報善,逸翮中摧,春秋卅有五,延昌二年歲次癸巳二月丙辰朔六日辛酉薨於位,贈梁州刺史。其年三月乙卯朔七日辛酉葬於西陵高祖孝文皇帝之兆域。其辭曰:分波洪淵,承瑞海汭;構基天宗,紹皇七世;厥考伊王,厥祖維帝;威捴猛功,明鑒道藝;武無遺裁,文無不制;匪賢匪親,非禮不惠;英殞獨秀,與俗遙裔;庶延遐齡,永植蘭桂;皓天不弔,生榮長逝;二耀慚光,白日昏星;浮雲慘蹤,翔鳥悲嚶;玉瀆哀流,良岳酸形;臨穴思仁,盪魂喪精;命也可贖,人百殘傾;摧芳燼菊,沒有餘名。故鏤石標美,萬代流馨。嗚呼哀哉!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東漢墓誌記錄著人的一生,現在只變成一罐灰

【魏樂安王元緒墓誌】

魏樂安王元緒墓誌,北魏,高66cm,寬68cm。

北魏正始五年(508年)墓誌刻石,志文26行677字,正書體。前有題首,中為志文,後綴志銘。刊刻內容追敘元緒先人的英蹤偉跡及其本人的德行與宦績。北朝時期的墓誌刻石已成定式,志石多方正劃一,志文內容前有題首,中為志文,後綴志銘。

元緒墓誌是存世的160餘塊北魏宗室墓誌之一。北魏皇族顯貴的墓誌多為墓誌類中的精品。元緒字少宗,族姓拓跋,漢姓元,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曾孫,樂安王拓跋范之孫、拓跋梁(拓跋良)的長子,《魏書·明元六王傳》載有其祖、父的事迹,未及元緒,拓跋良卒後,由時任洛州刺史的元緒嗣王位。元緒墓誌內容極具史料價值。其行文講求法度,刊刻精良,書體美觀,書法價值極高,後世志石罕有其匹。1919年出土於河南洛陽城北安駕溝西南。

錄文:大魏徵東大將軍大宗正卿洛州刺史樂安王墓志銘。君諱緒,字紹宗,河南洛陽人也。明元皇帝之曾孫,儀同宣王范之正體,衛大將軍簡王梁之元子。君祖翼武皇以造區夏,君父歷匡四朝,實相成獻,其鴻勛桀略,英蹤偉跡,並圖績於鼎廟,灼爛於秘篆者矣。君少恭孝,長慈友,涉獵群書,徧愛詩禮,性寬密,好靜素,言不苟施,行弗且合,不以時榮羨意、金玉瀆心,雍容於自得之地,無交於權貴之門。故傲傮者奇其器,慕節者飲其風,遇顯祖不奪厥志,逢孝文如遂其心,故得恬神園泌,養度茅邦,朝野同詠,世號清玉。及景明初登,選政親賢,以君國懿道尊,雅聲韶發,乃抽為宗正卿。非其好也,辭不得已而就焉。君乃端儼容,平政刑,訓以常棣之風,敦以湛露之義,於是皇室融穆,內外熙怡。俄如蕭氏竊化,自詔江甸,嶓塚崎嶇,弔險民勃,接賢之黔,豺目鳥望,天子乃擇功臣,以為非君無能撫者,遂策君為假節督洛州諸軍事、龍驤將軍、洛州刺史。君高響夙振,惠喻先聞,政未及施,如山黎知德。君乃闡皇風,張天羅,招之以文,綏之以惠,使舊室革音,異民請化,千里齊聲,僉曰康哉。春秋五十九,以正始四年正月寢患,二月辛卯朔八日戊戌薨於州之中堂。臣僚慘噎,百姓若喪其親。夏四月廿七日遷柩於東都,吏民感戀,扶梓執紼號咷如送於京石者二千人,諸王譴候、賓友奉迎者軒蓋相屬於路。五月廿七日達京,殯於苐之朝堂,朝廷愍惜,主上悼懷,詔遂贈本官,其賵禭之禮厚加焉。粵十月丙辰朔卅日乙酉葬於洛陽城之西北,祔塋於高祖孝文陵之東。嗣子痛慈顏之永遠,抱罔極之無逮,鐫石刊芳,以彰先業之盛烈,乃作頌曰:開基軒符,造業魏歷;資羽風今,啟鱗龍昔;淵節滄深,高勛岳積;錫宇岱東,分齊列辟;欽若帝命,明保鴻基;玉凈金山,冰潔清沂;食道堯世,棲風舜時;逢雲理翰,矯翼霄飛;霄飛何為,天受作政;明心劍玉,清身水鏡;衡均宗石,錦裁民命;霽光東岫,傾輝西映;西映焉照,寔維洛荊;化不待期,匪曰如成;望舒失御,亭耀墜明;流馨生世,委骨長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