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小長假,借詩人的眼睛來旅遊
借詩人的眼睛來旅遊
壹 · 引
本文所有圖片素材來自網路
說到旅遊,古代的文人墨客們對此也頗為鍾愛,無論是因故遠遊還是自行出遊,他們總會留下一些書寫自然的詩篇。
有這麼一位酷愛遊山玩水的大詩人,他不但喜歡山水還自己發明創造了用來登山的鞋。此鞋鞋底有兩齒,上山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便於走山路,後人就以他來命名此鞋為「謝公屐」。
他就是山水詩的鼻祖謝靈運。
謝靈運
關於山水,謝靈運說:「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他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從中可見一斑。
通過他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泰山吟》中的泰山「崔崒刺雲天」,那是高聳得要將天空刺破的山峰;《登孤山詩》中的孤山則是「迥曠沙道開,威紆山徑折。」寫出的是山間小路的綿延曲折。登廬山時他寫到「積峽忽復啟,平途俄已絕。」把廬山之中的變化多端呈現出來。
這些景物在謝靈運的筆下清新自然,為往後山水詩在唐朝的成熟做下鋪墊。
既然提起唐朝山水詩,自然不能不提王維與孟浩然。
孟浩然、王維
二人是唐朝山水詩的代表人物,孟浩然眼中有「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洞庭奇觀,有「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的峴山景象等等。
王維在山水詩的造詣上更是高超,他寫「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寫「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寫「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景象進入他的眼中都會煥發出別樣的精彩,或悠遠或寧靜或淡雅。
在唐朝除了王、孟二人,還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男神對山水也是非常熱愛。他還和一些人的「窮游」不同,是得了皇上的意思被「賜金放還」。相信大家都知道我說的是誰了,沒錯,這位男神就是——李白。
李白
李白是眾所周知的浪漫主義詩人,景物到了他的眼中便是浪漫之氣橫生。他在看敬亭山的時候會說「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把一人看山變成山、人互看,想想就是有趣。
更不要說眾所周知的《望廬山瀑布》中關於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描寫。這處景點在現在的江西省星子縣廬山秀峰風景區,閉上眼睛,把自己代入當時的李白身上去看這幅畫面,絕對比親身經歷還要來的壯美。
講了這麼多詩人眼中的景,現在我們給大家詳細解讀一首李白旅遊時所作的詩《登金陵鳳凰台》。
貳 · 吟
披玩主播:靈翎,高中以後於校合唱團修習美聲唱法,與王振遠先生修習太極拳推手並一起發揚為太極至和道。
* 吳宮:三國時孫吳曾於金陵建都築宮。
*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紳。
* 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經南京後,西入長江,被橫截其間的白鷺洲分為二支。
* 白鷺洲:古代長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鷺,故名。今已與陸地相連,位於今南京市江東門外。
叄 · 品
此詩正寫於李白被「賜金放還」之後,途經金陵鳳凰台時。讀到這首詩,大家腦海里應該會出現另一首詩,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傳言李白曾經因為崔顥題詩黃鶴樓而嘆氣一時擱筆不寫,最後根據崔詩寫了一首《鸚鵡洲》——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但並不被稱好。
而到了鳳凰台,詩人見到鳳凰台上美麗的景色後還是對崔詩念念不忘,於是擬作出這首詩,方覺滿意。
李白生平遊歷軌跡參考
鳳凰台,在現在的南京市秦淮區西北側,千年前是欣賞「大江前繞,白鷺中分」的勝地。這首詩中詩人用兩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描寫將大家的視線拉開拉遠,將整個世界打開。讓人頓覺眼前景物遼闊渺遠,山、水、青天、白鷺,它們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組合成一幅絕佳的圖景。
李白此詩既寫景又抒情,把歷史與當下相結合。它與崔詩相比,兩首可謂是各有各的妙處,最為廣泛讓人接受的評價是崔詩比李詩高古,而李詩在技法上則比崔詩高超。
繼續聊
這個國慶你將去哪或是希望去哪旅遊呢?不妨留言一句與當地相關的詩詞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更多電台音頻
搜索荔枝FM「素笛軒」
豐富的詩詞內容等著你
圖文編輯:白白、譙譙、朽木
地圖參考來源:搜韻
欄目策劃:白白
披玩愁吟 · 第十七輯


※你知道古人都是如何說分手的嗎?
※「白露」僅僅是個節氣名嗎?那你就太天真了!
※人生,唯詩詞與美食不可辜負
TAG:素笛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