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王安石變法本是好事,為何會使北宋流民遍地

揭秘王安石變法本是好事,為何會使北宋流民遍地

列寧曾稱讚王安石是中國11世紀的改革家。然而其領導的「熙寧變法」來得快,去得也快,這其中的是非功過也只能留與世人評說。王安石(1019~1086),字介甫,晚年自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他自幼讀經學文,由於才華橫溢,少年時已揚名當地。朋友建昌(今江西南城)名士曾鞏把他的文章推薦給歐陽修,歐陽修大加稱讚,後來他考中了進士科上第,封為淮南判官,從此開始了他的仕宦生涯。

在做了多年地方官之後,朝廷對他屢加提拔。嘉布五年(1060)五月,王安石被任命為三司度支判官。他對當時宋朝皇帝上了一封萬言書,規勸皇帝變法革弊,但是沒有引起相當的重視。到了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得到重用,被任命為知府,後被耀為宰相。至此,王安石開始進入宋朝權力核心,並開始準備變法。

由於變法與當時的社會形勢十分符合,王安石成了宋神宗時期一場大改革的策劃人。「王安石變法」在當時產生了很大影響,但可惜的是,這場變法失敗了。

變法的本意雖好,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太多失誤。一石激起千層浪,變法在統治集團內部掀起了軒然大波,遭到當時皇族、元老重臣的反對,最後只得停止。但令人奇怪的是,當時提出取消變法的理由居然是「天災」,說是因這場變法使老天爺震怒,因而不降甘霖,使人民飽受旱災之苦。這種理由當然不足為信。之所以會有這麼荒唐的結論,都是因為一個叫鄭俠的人。

擔任光州司法參軍的鄭俠曾被王安石提拔,心存感激,決心盡忠報國,回報王安石的知遇之恩。任滿後入京述職,王安石向他詢問在州縣所見所聞,鄭俠道:「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市易法,以及邊疆的軍事狀況,都不大妙,使在下心不能安。」王安石認為話不投機,便不再詢問。鄭俠改任為監安上門。

安上門是汴京新城的城門,新城南門有三個,中有南意門,東為宣化門,西面的為安上門。監安上門就是守門的門官。是年大早成災,顆粒無收,四方饑民,紛紛逃難來京城謀食,每日出入城者眾多,以致堵塞道路。從城上看去,扶老攜幼的、肩挑手提的絡繹不絕。人人面黃肌瘦,個個衣不蔽體。還有的披枷戴鎖,負瓦扛本,為官家服役償債。鄭俠將看到的情況請畫工畫了一幅《流民圖》送呈神宗,並上疏說:「去年大娘,秋冬大旱,今春不雨,都是大臣輔佐不以道所致。」認為這都是新法造成的。

其實在那種年頭,遇上這樣的大災荒,什麼法也免不了百姓流離。不過推行新法,便把災難一股腦兒推在它身上,皇帝和官老爺們就能心安理得了。鄭俠的做法正好說明了這個問題,所以馬上被皇上接受。神宗反覆看圖,長嘆不已。特別是那篇文章寫得有情有理,實在感人。其中說:「陛下南征北戰,將士總是將戰勝的情形畫成圖獻給陛下,從來無人將百姓疾苦狀況畫成圖獻給陛下的。臣算是第一人。所繪之圖為在安上門每日常見的景象,但這只是實情之萬一。

然而,圖中的這一點點情景,已足催人淚下。陛下看圖之後,若能批准臣的請求,廢除新法,治新黨諸人之罪,十天之內,若天不降大雨,請斬臣之頭,掛在宣德門外,以正欺君之罪。」而知青州膝甫也上書說只要皇上廢盡熙寧二年以來所行新法,就會「民氣和,天意解」。一時間,自宮廷到朝野就形成了一股以天命、天意剃滅新法的逆流。後人看到這裡,必定會想:他怎麼有如此大的把握?即便上天有靈,他怎知十天之內必降大雨?其實他不過是用自己的腦袋與新法作賭注罷了。

這一招還當真把神宗震住了,使他深受感動,徹夜不眠。第二天便命開封府發放免行錢,命三司調查新法有何不便,命司農寺打開常平倉,娠濟災民,命暫停追還青苗錢和免役錢,廢除方田法、保甲法等等,總共採取了18項措施。據說民間為此歡呼慶賀,恰巧,這一天下了一場透雨。而新法也就此泡湯了。

其實,這也不過是皇帝老子的一個借口而已,他要以此事平息旱災之年老百姓的不滿情緒。那種年頭,遇上這樣的大災荒,什麼法也免不了百姓流離。不過,新法成為眾矢之的,新法的推行者成了替罪羔羊,就可平安無事了。這就是變法因為「天災」而失敗的原因了。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為我們點贊!若對本文有不同的觀點或建議請寫在評論里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地歡迎您關注我們,從而進行更加深入地探討,我們將為您推送更多優質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四次「教材」修改
宋朝-北宋-南宋介紹
宋朝人怎麼洗臉洗澡 宋朝人怎麼刷牙
他攔宋太祖座駕討飯,被賞識官至宰相
今天讀讀這些家國天下的詩詞——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