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陳小舒對國產輪病疫苗的觀點靠譜么?

陳小舒對國產輪病疫苗的觀點靠譜么?

國產輪病疫苗(商品名:羅特威)

前幾天,有粉絲告訴我,看完陳小舒的微信腹瀉科普,覺得國產輪病疫苗是個渣,完全沒必要接種。

我找來陳小舒的這篇科普看了一下,覺得沒有說服力,現撰文駁之。

陳小舒是一位健康科普者,在微博上有45萬粉絲,是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公共衛生博士。

來自澳洲的公共衛生博士陳小舒

從學歷上來看,她健康科普應該有靠譜的基礎。

那麼她的這篇腹瀉科普,為何讓普通網友看了就決定不給孩子接種輪病疫苗呢?

她是這麼說的:

陳小舒的微信腹瀉科普

她的這段科普,有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關於研究質量的判斷。

陳小舒提到一項關於輪病疫苗效果的薈萃分析納入了多個隊列研究。她說,對於疫苗效果的評價,隊列研究的證據等級低於隨機對照試驗。實際上,陳小舒混淆了某些概念。她的這個說法,讓讀者會誤以為隊列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是兩碼事,其實不是這樣。

關鍵在於分類角度不同。從流行病學研究的角度,一般可以將研究分為病例-對照研究、隊列研究和橫斷面研究這幾種基本類型。其中,隊列研究就是指將人群分為兩組,一組給予某種干預措施(比如接種疫苗),另一組不給干預措施,然後經過一段時間去觀察兩組人的健康狀況差異,判斷干預措施是否有效。簡單來說,就是一組人吃藥,一組人不吃藥,然後看看療效是否有區別。這是判斷療效的金標準。

隊列研究將研究對象分成兩組進行觀察和比較,這就是【對照】;而【隨機】,其目的就是讓兩組人的基本健康狀態和各方面條件都差不多,不至於因為差異很大而導致最終結果的可靠性受到影響,隊列研究的對象選擇也是盡量要求做到隨機。

所以,正確的理解就是:【隨機】和【對照】只是隊列研究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相當於一種質控的標準。只要是隊列研究,肯定符合【對照】原則,並且盡量做到【隨機】。至於【隨機對照試驗】這個說法,反而是不嚴謹的。

疫苗研究分為上市前和上市後兩個階段。上市前,要招募志願者做Ⅰ、Ⅱ、Ⅲ期研究,上市後對實際人群的研究算Ⅳ期研究。一般在Ⅲ期需要做幾千人的隨機對照雙盲研究,確認疫苗的療效和安全性。從本質上說,Ⅲ期的隨機對照雙盲研究就是一種嚴格的隊列研究,只是一般不這麼稱呼而已。上市後的隨機對照研究,一般就是被稱為隊列研究。

所以,隨機和對照不是一種研究的名稱,只是隊列研究的質控標準之一。陳小舒聲稱隊列研究的證據等級低於隨機對照試驗,屬於概念不清,具有一定的誤導性。

我查詢到,在張輝和張延齡主編的《疫苗學》第59章第1357頁提到,國產輪病疫苗是世界上首個應用於嬰幼兒的輪病口服活疫苗。在白植生帶領的該疫苗臨床研究中,一共對4000名6~24月齡的嬰幼兒進行了觀察,對輪病腹瀉的保護效果為78%。我敢肯定,這個臨床研究屬於陳小舒說的隨機對照試驗,樣本量也相當大。

張氏父子版《疫苗學》第59章第1357頁提供了國產輪病疫苗的臨床研究證據

我還從復旦大學的徐志一教授(已過世)處了解到,國產輪病疫苗當年(1990年代)做了大量的研究,有可靠的疫苗效果與安全性證據,但沒有形成文章發表出來。徐教授催相關人員把這些研究成果發表出來,但出於種種原因一直沒能發表。所以,陳小舒沒能在資料庫里檢索到這篇符合她標準的研究論文,還好在《疫苗學》中記錄了這段歷史,也算留下了證據。

第二個問題:國產輪病疫苗的效果到底如何。

陳小舒提到的薈萃分析顯示:國產輪病疫苗對輪病胃腸炎的保護率為72%,對輪病重症腹瀉的保護率為70%。當年白植生在4000名嬰幼兒中通過對照試驗觀察到對輪病腹瀉的保護效果為78%。這些數據差別不大,這也印證了國產輪病疫苗的保護效果比較穩定。

關於國外的兩種輪病疫苗,陳小舒給出的數據是:預防嚴重輪狀病毒腸炎的保護率為80%~90% (兒童和成年人死亡率低/極低的國家)或40%~60%(兒童和成年人死亡率高的國家)。

這樣看來,國產輪病疫苗的效果略遜於兩種國外的主流輪病疫苗,但70%左右的保護率也已經很不錯。需要每年接種的流感疫苗,其保護率也就是70%左右,陳小舒倒是非常推薦接種。

陳小舒推薦接種流感疫苗

實際上,研發國產輪病疫苗的功臣——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的白植生研究員,曾坦誠地說:我們研製的輪狀病毒活疫苗是屬於第一代的單純的動物疫苗。美國研製的是基因重配株疫苗,屬於第二代疫苗。從理論上講,美國的重配株基因疫苗比我們的單純的動物疫苗更好、更科學一些。

白植生(1965-2004)是中國生物製品界的著名專家,原衛生部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究員,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曾擔任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衛生部腹瀉專題委員會委員,世界衛生組織疫苗與全球免疫規劃部顧問。

第三個問題:如何看待國產輪病疫苗。

陳小舒認為:國產輪病疫苗還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它好到可以推薦大家廣泛應用。

我在疫苗科普中,也認為國產輪病疫苗在技術上落後於目前主流的輪病疫苗,其接種程序也與主流輪病疫苗有很大的區別,而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證據還不如主流輪病疫苗那麼充分。

但是,我的結論是:如果沒機會去境外接種輪病疫苗,國產輪病疫苗仍值得接種。

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我女兒陶妞出生於2014年12月15日,我每年給她接種國產輪病疫苗。目前,一共接種了3劑,分別是2015年2月15日(2月齡)、2016年6月15日(18月齡)和2017年9月27日(2歲9月齡)。

陶妞的接種記錄

對於預防一種很常見的疾病來說,即便疫苗只有50%的保護率,也是值得考慮的。陳小舒作為一名公共衛生博士,理應在預防疾病上比普通公眾持有更積極的態度,但她對國產輪病疫苗的態度就像是聽信了某種謠言的結果,讓人非常遺憾。

陳小舒這篇文章發出後,網友的反饋如何?

微信公眾號下的留言都是懷疑

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留言的網友看完文章後,都對國產輪病疫苗持懷疑態度。有些網友慶幸看到文章躲過一劫,陳小舒更是多次回復網友,明確表態:如果是我的寶寶,我不會給她接種。

我認為,隔行如隔山,術業有專攻。陳小舒身處澳大利亞,且沒有任何疫苗接種領域的從業經驗,她對疫苗研究缺乏理解,對於國產輪病疫苗存在偏見,並且嚴重誤導了我國的孩子家長。她在這篇文章中對於國產輪病疫苗的科普是不合格的,態度也是錯誤的,並且造成了實質性後果。

陳小舒在疫苗問題上不是第一次犯錯誤,她還支持給孩子反覆接種額外劑次疫苗的強化免疫,這是更為嚴重的錯誤。

陳小舒總結為何要給沒漏種疫苗的孩子強化免疫

除了陳小舒,很多健康科普者,比如方舟子、京虎子、火爸朱劍笛、昡鐵重劍(皮膚科醫生劉欣)、希波克拉底門徒(腫瘤科醫生丁超)、李清晨,都支持給孩子接種額外劑次疫苗的強化免疫。

然而,就在上月底一次全國性疫苗接種專業會議上,中國疾控中心的肖奇友主任明確表態:中國疾控中心和世界衛生組織決定,中國將不再開展國家層面的強化免疫,而是專註於做好常規接種,把漏種兒童給補種上。肖主任的這個表態,就是我一直在呼籲的:孩子不需要額外劑次,只需要把漏種的疫苗給補種上。

如果你只看陳小舒這篇支持強化免疫的科普,你會覺得挺有道理。但是,這篇文章的性質和輪病疫苗科普一樣,都是屬於典型的外行看熱鬧。陳小舒找了不少權威說法,但是她缺乏對疫苗領域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最後竟然得出【沒漏種疫苗的孩子也要參加強化免疫,他們很有必要去接種額外劑次疫苗】的結論。

這就有點像找各種高大上的方法來證明皇帝穿了衣服,但群眾們看到的是皇帝在裸奔。

犯錯誤在所難免,對待錯誤的態度才是關鍵。

我希望陳小舒能主動撤下這篇腹瀉科普,並更正自己對國產輪病疫苗的觀點。

(完)

免責聲明:本人的疫苗科普,用於引導公眾建立對疫苗的科學認識,避免公眾被錯誤和謠言誤導。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係。 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核實並更正。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刪除。

如有疫苗問題需要諮詢,請通過【新浪愛問醫生】、【丁香來問醫生】和【分答】來找我,我的公眾ID是「陶黎納」或「疫苗與科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疫苗達人陶醫生 的精彩文章:

預防100%死亡的狂犬病,做好這兩點很重要
清華學霸,6個質疑你還沒回應,怎麼又來了?
清華學霸,請回應我對你的6處質疑

TAG:疫苗達人陶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