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心臟發育新發現或有助防流產
懷孕
10-02
英國利茲大學最新發布的一項研究說,胎兒心臟的主要結構會在懷孕期間的短短4天內形成,由於很多情況下流產與胎兒心臟發育異常相關,這一新發現有助科學家更深入認識流產原因並開發相應干預技術。
利茲大學學者領銜的研究團隊結合磁共振成像、專門編寫的演算法以及三維電腦軟體等技術分析胎兒心臟發育過程。
研究團隊對23個胎兒心臟的相關影像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在懷孕124天後,心臟的主體結構會快速「搭建」起來,心臟的4個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也隨之基本形成,而這一過程僅在4天內完成。
這項已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的研究介紹說,每10例流產病例中就有1例被認為由胎兒心臟發育異常所導致。現有技術條件下,醫生只有在婦女懷孕20周後才能開始有效觀察胎兒的心臟,但到那個階段即便發現發育問題也很難去干預。
基於這項新發現,研究人員認為,醫生未來能通過更好地監測胎兒心臟發育狀況,及時發現問題並利用技術手段干預。研究中使用的專門影像技術經改良後也能在醫院中應用,幫助醫生高效監測胎兒心臟發育情況。


※羊水不僅能給寶寶提供營養,面對這樣的異常同樣會對寶寶不利!
※四種對孩子傷害最大的爸爸,中一條就是不合格!
※這3類女性早點要孩子最好不過,越晚越麻煩
※女人生完孩子第一年有多難熬?請對你的老婆好點
TAG:好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