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暴走者」小心,運動不是「刷步數」!

「暴走者」小心,運動不是「刷步數」!

城市中心綠地、小區花園廣場總有一群上了年紀的「暴走者」,他們中有的剛過不惑之年,有的正值花甲之年,有的早已年逾古稀。微信中的運動步數是他們最為關心的一個數值。「你爭我趕」的運動氛圍,讓「暴走者」的人群不斷壯大,這些「步數控」經常以佔領他人封面為豪,在朋友圈中我們時常可以看見一些「暴走」達人每日步數時常可達50000步。

在他們慶幸自己佔領運動封面的時候,有一種潛在危險卻在逼近他們。在上海醫師志願者聯盟舉辦的杏林健康進社區第一場活動中,上海醫師志願者聯盟理事長、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蘇佳燦教授提醒大家,微信運動我們刷的是步數,傷的卻是自己的膝關節

步數過量,運動效果適得其反

走路是當下獲得體育鍛煉最為簡便有效的一種運動方式。可為什麼有些中老年「暴走者」會「走」進了醫院?

其實,走路的速度、頻次必須因人而異。在一些「心率120跳以上、快走、出汗方能達到健身效果」的健康謠言中,運動強度似乎與鍛煉有效性成正比。然而在長期的運動過程中,過量的走路或者過快的步伐速度將會對人體內最大、最重要且結構最複雜的膝關節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不建議中老年人選擇每天「暴走」的方式來進行身體鍛煉。相反,我們較為推崇時間分割法,將運動量拆分為「少量多次」,力爭久坐1小時後,站起身來,出去慢走活動10~15分鐘,一天堅持八次,同樣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刷步數,不是唯一的運動選擇

人們運動意識的增強固然是好事。但運動絕不只有「刷步數」這唯一一種方式。運動方式必須「私人訂製」。

一般而言,有氧運動中較為有效且不傷膝蓋的是游泳。身體狀態較好且有多年運動鍛煉習慣的中老年人可以將游泳作為健身鍛煉的首選。年輕人可以選擇慢跑、游泳來鍛煉身體,一般時間控制在30分鐘/天為宜。在慢跑過程中,必須養成正確的跑步習慣,讓前腳掌先落地,而不是後跟先著地,這樣能保持膝蓋以一種彎曲的方式著地,緩衝身體重量對於膝關節的衝擊,保護膝蓋和半月板。

專家建議,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鍛煉過程需要牢記「適度」二字,注意循序漸進、勞逸結合,切勿在空腹或身體疲倦的情況下進行健身鍛煉。如果運動中發生任何不適或疼痛,應隨時停止或就醫觀察。

文/通訊員王懿輝

圖/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派新聞 的精彩文章:

走在路上的,不僅僅有我們的腳步,還有我們的夢想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的是化學
鴻運綠松石:假期開心玩耍時該如何保護我們的綠松石首飾?

TAG:九派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