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無法自律?那是因為不夠了解它!
自律是獲取自由最好的辦法。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循序漸進地提高的。
我們都知道自律是如何如何好,可是為什麼還是做不到?只有客觀分析自律的養成過程、本質,才會真正科學地做到自律。
自律從堅持一件事情開始。比如,跑步是生活規律散漫的人進行自我救贖、提高幸福感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自律養成的發展階段
一、前期興奮不已
「三分鐘熱度」是許多想要自律的人首先要克服的問題。制定了一系列的書單、學習計劃、充電計劃,絕大多數人都只是在剛剛開始的那幾天興奮不已。
最明顯的是剛剛開始的第一個星期,許多任務的完成會讓人產生小小的成就感和欣喜的感覺。但是接下來在堅持的過程中,就會出現頻繁地疲勞感,當意志力薄弱被這樣的「疲勞感」打敗後,就會出現做事情虎頭蛇尾的感覺。
二、中期痛苦矛盾
在緊張忙碌的學習和工作之餘,我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擼劇、火鍋、炸雞和啤酒、葛優躺。這樣放鬆自己的被我們視為工作之餘的犒賞。在盡情享樂、對自己「好」的過程中,再想想之前列的書單、跑步和健身計劃,就會產生自相矛盾的痛苦。
這樣的痛苦期被稱作「最後一公里困局」。鍛煉身體和腦力的過程中的痛苦,在堅持的過程中被放大,從而陷入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摺磨。最終許多人就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
「最後一公里」是瓶頸,如果闖過去這樣的黑暗,就是充滿光明和希望的清晨。
三、後期享受
自律是為了自己擁有更加美好的生活。許多人自律並不是為了讓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但是從自律中獲得的心得、身心的成長會傳遞給周圍的人。
自律的方法論
如果每天的計劃表排的非常滿檔,那麼很容易將「自律」變成「自我束縛」,最終陷入慌亂。
但是如果每天堅持一件小事,在一個小段時間內完成自己規定的跑步任務,堅持下來三個月後,自己就會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是可以完成堅持和自律的。


TAG:朝聞道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