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鬼谷子》謀略,辨清只需智慧,取捨卻要閱歷

《鬼谷子》謀略,辨清只需智慧,取捨卻要閱歷

李白有詩云:「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萬古如一,而人類世代更替,可貴的生命倏忽即逝,大可不必對月感懷,得到了坦然面對,失去了淡然處之。

鬼谷子也告訴我們,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來今,反古而求之。歲月如清風流水,不必非要去追求一種高貴的生活,其實懂得適當的取捨,時光靜好、歲月留香的感覺就非常好。

01

鬼谷子說;「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

譯文:反顧以追溯既往,再回首以察驗未來;反顧以考察歷史,再回首以了解當今。

案例:

古代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湧現了很多有名的學派,他們各持己見,理論也各有鞦韆。如何揚長避短,取其精華、剔其糟粕,這是後人學習前人經驗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墨家的主張過於儉樸,難以遵照,但務實節用的宗旨,是不可以廢棄的。名家提倡儉約,可是失去了真實性,但是它循名責實,卻很值得研究。

法家嚴酷而無情,刻薄而寡恩,然而他們端正君臣、上下之分,卻很清楚。陰陽家的方術博大詳盡,忌諱太多,受許多約束,但主張順應四季的節令從事農作,卻很實用。

而道家教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認為物性自足,不必欲求。他們的學說,源本於陰陽四時的秩序,吸取了儒家和墨家的長處,名家和法家的精華,隨著時代的推移、人事的變遷來待人處事,這樣做則無處不適。

當我們知道了各種學派的優缺點,就可以適當地取捨,有目的地進行操作,避免重蹈覆轍。

02

鬼谷子說:「於是度之往事,驗之來事。」

譯文:推測以往的事,驗證未來的事。

案例:

春秋時管仲曾經和鮑叔牙一起經商,分財利時常常多拿一些,但鮑並不認為他貪財,知道他生活貧困。管曾經為鮑辦事,結果卻越幫越忙,但鮑並不認為他愚笨,知道這是由於時機有利和不利。

公子糾失敗後,管被囚禁起來受屈辱,但鮑卻推薦他輔佐齊桓公,甘願身居其下。後來公子開方、豎刁和易牙,三個人整天陪著齊桓公吃喝玩樂,非常得齊桓公的寵幸。

管仲雖然憎恨他們,卻無法將其從桓公身邊趕走。後來管仲病重,桓公讓他推薦接班人,他卻並不推薦曾經有恩於他的叔牙,知道他的秉性必然不容於這三個寵臣。

三個人知道消息後卻惡人先告狀,在叔牙面前誣陷仲,叔牙卻大笑道:「如果我接班了,你們會有好下場嗎?」

管仲推測以往的事,知道叔牙的弱點,推測到如果他當了首席大臣,必然是禍患無窮,實際是在為他消災。而叔牙更是知己知彼,毫無怨言,甘當伯樂。

03

辨清只需智慧,取捨卻要閱歷。雁過無痕,雪落無聲,感動在心。感謝痛苦磨難,使我們堅強成長;感謝情誼愛心,給我們溫暖陽光。

案例:

殷紂王即位不久,命人為他造了一把象牙筷子,賢臣萁子知道後很憂鬱。

他知道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糧,只能是山珍海味。吃了美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

他不禁擔心,於是他就辭別了紂王,遠遠地歸隱山林。後來大王果然是窮奢極欲,無法收場,最後亡國。

04

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

這句話充分說明,生活中會面臨各種抉擇,資源是有限的,但是人們的慾望是無窮的,如何抉擇,需要智慧,更需要閱歷。

人生就是一張全部都是選擇題的試卷,每走一步之前都要做一個選擇才能繼續走下去。不要為曾經的失敗而停下奮鬥的腳步,不要因為後悔曾經的選擇而責怪自己。

生命沒有終結,就會有柳暗花明的時候。不斷地充實自己,不停地挑戰極限,向過去學習,拜失敗為師,讓自己的閱歷越來越豐富,成功就理你不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成長就是不斷折騰,從香菱學詩懂得何謂化蛹成蝶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欣賞蘇東坡的一首必讀詩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帶了什麼,讓賈母和眾姐妹如此快樂
問世間情為何物,梅超風為何以死報答師父的愛
《鬼谷子》謀略,從諫如流增智慧,海納百川添力量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