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這8大隔代育兒難題,終於有辦法解決了!

這8大隔代育兒難題,終於有辦法解決了!

「隔代育兒」不但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由於兩代人不同的育兒觀念,常常引發一場又一場的家庭衝突和矛盾。

在我身邊,不乏見過因為一塊寶寶吃的肉,婆媳吵翻天的鬧劇,還聽說過因為接送孩子上幼兒園的事,公公和兒媳斷絕來往的故事,甚至還有因為母親因為一句話而覺得老人「冷血」而在年初二跟老人動刀動棍幾乎火拚的……

一個孩子的出生,家裡多了個活寶,對誰來說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家裡有老人幫帶孩子,加個人手就減少了一份開支,而最讓人痛心的,就是因為孩子,喜事變成了壞事,孩子養大了,家裡人的感情卻間隙起來……

不過,人民內部矛盾總歸是內部矛盾,它是有解決的辦法的,只要子女們有心,我們可以嘗試找到一個折中的辦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隔代育兒的負面影響嚴重化,甚至從根本上解決的。

1

矛盾一:寶寶的飯菜放不放鹽

媽媽:寶寶滿一周歲後才可以吃鹽。

長輩:不放鹽不好吃,吃鹽才有力氣。

現象分析:老人認為有滋有味的東西能增加寶寶的食慾,吃起來更開胃。而父母則認為早吃鹽不但增加了寶寶的腎臟負擔,還會讓寶寶越來越變得喜歡重口味,會增加成年後患慢性病的幾率。

其實,寶寶所需的鹽要比成人少得多;為了寶寶的健康,最好在周歲以前都不要進食食鹽。

折中辦法:可以在寶寶去體檢的時候帶上老人,並主動問兒科醫生諮詢關於「輔食要不要加鹽」問題。醫生「寶寶不能過早吃鹽」的解釋很可能會成為「聖旨」,比做小輩的勸老人一百遍都有用。

2

矛盾二:該給寶寶穿多少衣服

媽媽:和大人穿一樣多就好或者稍微薄點。

長輩:寶寶身體弱,容易受涼,要多穿些。

現象分析:老人總是生怕寶寶年齡小容易著涼感冒發燒,於是講究「捂」字訣。而父母則覺得寶寶運動量大,如果出了汗,捂在厚厚的衣服里更加容易感冒,少穿點反而還可以增強抗凍的能力。

其實,大多數寶寶都屬於「熱性」體質,一活動就出汗。如果寶寶體質健康,不需要捂太多,和大人穿一樣多就好。

折中辦法:找一個老人也覺得熱的機會做動員工作。告訴老人只要摸摸寶寶的手心,如果寶寶不涼就說明寶寶不冷;如果實在怕寶寶凍著,可以準備件外套,寶寶感到冷時,再穿上也不遲。老人有切身感受的時候,做說服工作更容易。

3

矛盾三:哪些零食寶寶能吃或不能吃

媽媽:有添加劑的零食,垃圾食品不能吃,不但沒營養,還會影響寶寶正常的飲食規律。

長輩:零食那麼多人都吃,吃零食還能讓寶寶開胃、開心,寶寶想吃就吃唄。

現象分析:老人給寶寶的寵愛是加倍的,總想給寶寶吃他喜歡吃的東西。但父母卻覺得零食廣告做得漂亮,其實營養價值不高,吃得太多會影響寶寶吃正餐的食慾,甚至會因為寶寶腸胃功能還不完善而引發消化系統疾病。

其實,給寶寶準備的食物還是以純天然的為好;零食裡面含有很多防腐劑,對寶寶身體有害,最好別吃。

折中辦法:搜集報紙、新聞中有關零食的負面消息給老人看,同時給寶寶準備營養豐富的水果、粗糧等食物當零食。這樣,既滿足了老人笑眯眯看寶寶大口東西的願望,也避免了寶寶攝入過多的「垃圾食品」。

4

矛盾四:寶寶的要求都要滿足?

媽媽:不是,什麼都滿足會把他寵壞。

長輩:又不是買不起,寶寶要求應盡量滿足。

現象分析:隔代育兒特別親,老人對寶寶的寵愛常容易變成毫無原則的遷就和溺愛,總是什麼都想滿足寶寶。而父母則認為過分的滿足和毫無原則的遷就會使寶寶變得任性、不講理、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其實,在寶寶的自我意識尚未萌發前,不會提出無理要求,此時滿足他的需求有助於增強安全感和信賴感;但當寶寶自我意識萌發後,再無條件地一味滿足,會使他日後變得自我和任性。

折中辦法:合理的要求要盡量滿足,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拒絕。父母可以和老人科普育兒心理知識,也可以給老人看一些相關的育兒書籍。慢慢地,全家人就能統一教育方式和態度了。

5

矛盾五:太熱或太冷是否適合帶寶寶出去

媽媽:要出去,四季的戶外活動很重要。

長輩:寶寶那麼小,太熱和太冷都不適合出門。

現象分析:老人往往生怕抵抗力還很弱的寶寶生病。而父母則覺得應該從小培養寶寶對不同環境的適應能力,這樣身體會更健康,當季節替換時就不會輕易得感冒。

其實,戶外活動對寶寶來說確實很重要,是加強體質的有效辦法。不過外出前,天氣因素也是必須考慮的,如刮大風、下雨、下雪天就不適合帶寶寶出去。

折中辦法:告知老人戶外活動對寶寶的重要性,如曬太陽可以促進鈣的吸收等等。遇到下雨天外出,備好寶寶雨傘和備換的衣物,同時也要尊重老人的意見,天太熱或太冷時應當適當縮短寶寶在戶外的時間。

6

矛盾六:是否寶寶一哭就要抱

媽媽:不行,這樣會助長他的依賴性。

長輩:當然要抱,還要馬上抱,寶寶哭了多心疼。

現象分析:老人往往都「隔代親」,寶寶一哭就心疼得不得了,於是便出現「一哭就抱」的現象。而父母則覺得這樣做會讓寶寶養成壞習慣,用他的哭聲來「控制」大人,該淡定的時候還是要淡定。

其實,當寶寶還處在不會說話的階段時,只能用哭聲來表達需求。在還未了解寶寶哭聲的含義前,擁抱可起到暫時的安慰作用。對不會說話的寶寶來講,對他的哭聲置之不理,會使他缺乏安全感。

折中辦法:和老人一起熟悉和了解寶寶「哭的語言」:是餓了、冷了、困了、拉了還是需要擁抱?細心觀察,正確地理解和尋找寶寶哭聲中所表達的真正含義和原因,及時滿足寶寶的合理需求,而非僅僅用「一哭就抱」的方式來緩解。

7

矛盾七:天冷要不要每天給寶寶洗澡

媽媽:寶寶新陳代謝快,即使冬天也需要每天洗澡。

長輩:冬天太冷,長時間不洗澡也沒關係。

現象分析:老人總是怕寶寶冬天洗澡凍著了,再說就算一個星期不洗澡,寶寶也不臟啊!但父母卻認為如不經常洗澡,寶寶的汗液及其它排泄物蓄積會刺激皮膚,容易發生皮膚感染。

其實,寶寶的皮膚柔嫩但新陳代謝旺盛,洗澡還有利於寶寶入睡,有條件的最好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但天氣太冷的時候,要注意室溫不能過低,冬天洗完後一定要給寶寶全身抹一層潤膚油,以防止皮膚油脂的流失。

折中辦法:當著老人的面,做好一切保暖工作,如打開暖空調、關好門窗、準備好溫軟的大毛巾等,讓老人不必擔心寶寶洗澡時的室溫問題。

8

矛盾八:寶寶一歲半前是否要教他自己吃飯

媽媽:要,可以鍛煉他手眼的協調性和培養自理能力。

長輩:不要,這麼小哪會自己吃!

現象分析:老人覺得寶寶太小肯定不會自己吃,而且還會把衣物弄得滿是污漬,所以往往採取包辦到底的方式。父母則希望寶寶通過自己動手來鍛煉手眼的協調性,培養自理能力和良好的飲食習慣。

其實,寶寶在精細動作的發展過程中,會有自己動手吃飯的慾望,不妨順應他,給他「自己吃」的機會。

折中辦法:準備方便、好用的兒童餐具給寶寶嘗試自己吃,飯前給寶寶換上容易換洗的衣服或寬大的圍嘴,讓餐後清潔工作更容易。不要阻攔老人喂飯的行為也告訴老人,寶寶在熟練用勺子之前用手吃飯是必經的過程,同時鼓勵寶寶自己拿食物吃。教寶寶從半喂飯半自己動手開始,逐漸過渡到寶寶自己動手吃飯,養成好習慣。

我們偉大的毛主席說過一句話:「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隔代育兒是有不可避免的缺點,但是我們和老人都是在同一個戰壕里的戰友,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而不是戰火頻繁的家園,在我看來,比花多少錢給孩子買東西,都來得重要,你說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美育兒記 的精彩文章:

TAG:英美育兒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