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進出口之怪現狀:一進一出價值翻一倍都不止!
據美國《商業周刊》報道,作為文明古國的中國,每年有包括古錢幣、瓷質花瓶和名人古畫在內,價值千萬美元的古董,被投機分子以低價報關等手段帶出國門。而這些珍寶到美國之後身價往往暴漲到原報關價的兩倍。
據蘇富比藝術學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愛麗絲·羅西特(Alice Lovell Rossiter)碩士論文調查數據顯示,2000年到2012年之間的文物出口價格和文物越海後總價差高達14億美元(約合87.3億人民幣)。另據羅斯特分析,中國法律對珍貴文物報關有嚴格規定。隱藏文物的珍貴身份是為了躲避中國海關嚴格的檢查與申報。
中國海關查獲的走私出口文物
另外,羅希特在核查數據時發現,低價報關的逃避策略由來已久。從2011年開始,一些出口商開始採取假冒標籤以及不斷更換貨號的方式來逃避海關檢查。
而在中國的富人帶動下,中國逐漸成為國際藝術品交易市場,文物進口也開始出現類似情形。羅西特表示,由於因為中國在高質藝術品進口時關稅極高,一些藝術品進口中國時便謊報價格來逃避關稅。藝術品隨後更成為了「洗錢工具」:一些富人在國外購買藝術品,然後低價報關帶回中國,隨後藝術品被收藏或被重新拍賣。
近30年來,流入美國的中國文物大約有230萬件,其中20多萬件精品被美國各大博物館收藏。與英、法、日、俄等國家不同的是,美國各大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大多數都是在最近20年左右的時間裡通過境外走私非法所得。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贗品包裝成「真品」矇混出關。廣州海關就曾查檢到一批「外包裝標註著「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材檔案」的齊白石小品畫(蝦蟹)、黃胄小品畫(驢)等一批字畫;外包裝上書「故宮藏書」的沈周山水書畫……
這與近幾年古玩藝術品圈裡掀起的「海外迴流」熱潮有關。一些古玩愛好者認為,國內已無漏可撿,便將目光移向了海外市場,看中的也正是「海外文物」的高真品率。但造假商也開始利用「海外迴流」曾經積累下來的「好名聲」,轉而將高仿品滲入其中,謀求暴利。一些專業造假商在國內進行一系列的高仿品製作後,通過郵寄或者旅客帶貨的形式將高仿品運至國外,在國外古玩店進行銷售,或者與國外文物拍賣商勾結,將高仿品及部分真品混合進行拍賣,有些仿品由此被「洗白」成文物。


※駭人聽聞:古玩市場假貨佔據了百分之70,這是真的嗎?
※六旬老人花十年時間就為了收齊這些古錢幣,家裡人都說他傻
※機制幣兩極分化:高端市場,高端銀幣易受捧
※彩色寶石界碧璽最當紅
※黑歐泊是歐泊石中價值最高的品種
TAG:古玩鑒定交易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