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不要傷心,我的未來一片光明

媽媽,不要傷心,我的未來一片光明

兒童心理課堂,伴你探索解讀兒童心理,閱讀、看見

每一個孩子的行為背後,都隱藏著他們的心理需求

01

周六下午,我帶著小桂圓去市圖書館參加「故事媽媽」朗讀會。

課前預習時,孩子們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安安靜靜地看書,唯獨其中一位孩子坐在小板凳上扭來扭去,一會兒把書翻得嘩嘩響,一會兒敲桌子、搖椅子,偶爾還離開座位,在桌子下面鑽進鑽出。

陪坐在孩子身邊的看起來像是他的媽媽,穿著件白襯衣,眉眼之間淡淡的,自有一種憂傷隱藏在眼目里。一旦孩子發出異響,她就先環顧四周,向正在注視著孩子的我們點頭表示歉意,再伏在孩子耳邊輕聲安撫。

上課了,伴隨著柔美的音樂,在「故事媽媽」惟妙惟肖地朗讀聲中,孩子們沉浸在故事裡。

突然,那孩子把書往桌上一扔:「媽媽,我不想聽,好無聊啊。」

他媽媽一下子就捂住他的嘴:「乖,咱們安安靜靜地坐著聽就好。」

可孩子坐在那裡扭來扭去,後來乾脆老師說一句,他學一句。他媽媽怎麼也勸不住。坐在後面的一個家長忍不住了:「你這孩子是多動症吧,大人也不好好教育教育,太沒教養了。」

孩子媽媽楞了一下,回頭向那位家長示意:「對不起,他真的是多動症,看過醫生,也有吃藥。」

轉過身子的時候,我分明地看到她眼角湧出一滴眼淚。

但在她低頭撩發的一瞬間,我看到她飛快地用手指擦了一下那滴淚,隨即收拾起桌面的書和文具,對著老師示意一下,牽著孩子的手靜悄悄地離開了。

不喑世事的孩子,邊走邊回頭對著我們擠眉弄眼做鬼臉。

而母親,在走出教室門口時,特意迴轉身子,對我們這些目送的人低頭鞠了一躬,表示歉意。

我一陣難過,都說為母則強,而這位母親,為了孩子處處示弱。

沒有人會知道,多動症患兒不安靜、不守規矩、爬高竄低,淘氣調皮不聽勸……的背後,承載著孩子媽媽多少的眼淚與心酸。

02

單位里的嵐姐,不到四十滿頭已是白髮。

她婚後多年才有了個孩子,自然是掌上明珠般寵著愛著。

可生活就像個頑皮的孩子,往往喜歡開玩笑,不想讓我們擁有太多的順遂如意。

在孩子兩三歲時,發現他比同齡孩子更為活潑好動;之後上幼兒園、上小學,一路成長一路伴隨著老師、同學、家長的抱怨與告狀: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講小話,寫字慢,做不完課堂作業,做小動作,玩文具,沒收了一大堆,打擾別的同學上課……

為了孩子,她一次一次的在老師及孩子同學家長面前,就像個犯錯的孩子一樣,不斷地陪著笑臉。

因為是多動症兒童,人們往往少了同情與理解,多了不解與抱怨,常常是歡歡喜喜地帶著孩子外出遊玩,卻帶著「熊孩子、沒教養、沒人管……」的標籤回來。

天真的孩子有時候會問:媽媽,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我?為什麼小朋友們都不和我一起玩?

也有時候,他會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問著:媽媽,為什麼他們說我是傻子?我是不是傻子?

這些話,像把鈍刀一樣,一點一點地挫著母親的心,心酸地不能自已。

偏見、疏遠、隔離……,那些情感上的折磨,似乎一直在伴隨著孩子。

膽小、自卑、毫無自信……,他開始變得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犯點小錯就猶如驚弓之鳥。

那曾經像太陽一樣,拚了命發光的孩子,面對著這個對他充滿指責與惡意的世界,終於累了,他們會學著把自己所有的快樂都藏起來,彷佛這樣就能確保自己安全無憂。

03

很多人說:多動症兒童一生都無法擺脫這個癥狀。

事實上,多動症兒童雖然注意力不集中,持久力不長,容易分心,但他們同時也擁有特殊的天賦和才華。

正如《分心也有好人生》的作者哈洛韋爾和瑞提一樣,他們都是ADHA者,但都是成功的精神科醫師。

多動症患兒,在長大成人之後,也一樣能有成功的人生。

太多的事例表明,多動症孩子在體育、從政、演藝、商業銷售等方面頗有天賦。

例如在里約奧運會上,泳壇天才菲爾普斯、美國黑人女子體操巨星拜爾斯當年就是多動症患者。

十年前,我表姐的女兒注意力特別不集中,經常整個人不在狀態中,往往神遊在外。

當地醫院的醫生診斷是多動症,表姐不死心,又帶著孩子去省城醫院,在醫生門診的時候,注意到孩子和著音樂的節拍跳舞,自顧自地跳了20多分鐘也沒走神。

最後,醫生對錶姐說:你的孩子沒有病,你應該讓她學習跳舞。

從那以後,表姐就讓孩子學舞蹈,風雨無阻地來往接送。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時至今日,這孩子在舞蹈領域獲取了出色的成績。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只不過,有些孩子的翅膀是暫時隱藏起來,需要我們去幫他們尋找顯露出來。

04

心理學上說:每一個孩子的行為背後,都隱藏著他們的心理需求。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表達了其全部的生活和個性人格。

如果我們不了解這種隱藏在其行為中的生活背景,就很難理解孩子的有些行為。

蘇格拉底說:了解自己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

更何況,我們是要了解幫助一個有著隱形翅膀的天使?

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一點是:我們要學會尋求協助,而不是自己孤軍奮戰。

對於孩子真正有效的幫助、規範的治療需要家長、老師、醫務人員和社會的參與。

一、老師的參與事半功倍

在兒童的心裡,老師的權威性超過父母的權威性。

所以,與老師及時溝通孩子的實際情況,取得老師的諒解與幫助,對於多動症兒童的行為糾正及心理疏導會起到意想不到的的作用。

正常情況下,當老師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後,會實行因人而異的方法,對孩子要求不會那麼嚴格,相反的,會多了鼓勵與關注。

老師的一句鼓勵能勝過母親的十句讚美,這就是權威在孩子心理的作用。

二、思想決定了他內心的體驗和反應

美國研究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的著名學者巴克利認為:注意力缺陷只是表面現象,背後的機制是兒童不能抑制自己的行為,不能自控。

多動症孩子其實是因為抑制反應功能的發展性落後造成了自我控制缺陷。

心理學上,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內心的體驗和反應,要轉變兒童的多動行為,必須讓兒童對多動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幫助他認識到多動行為的危害性,使他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從思想根源上讓他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增強克服多動行為的自覺性。

三、通過簡單、固定、明確的指令來培養自控力

我們要學會對孩子發出「有效的指令」,當他們做錯的時候,不是簡單地制止,而是要明確指出他們應該怎麼做。

在指導他們完成任務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些簡單、固定的自我心理命令讓孩子學會自我行為控制。

例如出一道簡單的題目讓孩子解答,要求孩子在回答之前完成以下四個動作:停------停止其他活動,保持安靜;看------看清題目;聽------聽清要求,最後才開口回答。

同樣的也適合孩子的一些衝動性行為。

例如當孩子過馬路時,要求他在過馬路之前要完成停、看、聽等一系列動作。

所有的動作命令均來自於孩子內心,所以一旦動作定形,他們的自制力就能大大提高。

我們要注意訓練順序,任務內容應由簡到繁,任務完成時間應由短到長,自我命令也應由少到多。

四、在興趣中培養專註力

我們會發現,靠外力去制止或提醒多動症孩子改變多動、容易分心的行為見效並不大,唯獨要依據他們自身的心理特點而來。

多動症孩子有個很大的特點是對其感興趣的活動注意力集中,因此要讓他專註於有益的活動,發揮他的興趣,使他在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學習活動中,集中注意力,逐步穩定他的注意力。

關鍵的一點是,很多時候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這需要我們細心觀察,從他們細小的表現里去分析,將他對一些事物小小的喜歡轉變成興趣。

五、釋放他們多餘的精力,多進行有氧運動

很多人會建議多動症孩子去學習毛筆、鋼琴、下棋等安靜的興趣班。

可對孩子而言,靜和動是守衡的,越是限制他動,他越會多動,動夠了必然有安靜的過程。

美國的一項關於ADHA患者的研究中發現,只有運動後的ADHD患者才會積極地完成前後腿部運動、情緒、注意力、自我報告動機等檢查任務。

與常人不同的是,他們不僅不會因運動而感到疲勞和睏倦,反而精力充沛。運動後的成年ADHD患者運動能力不僅沒有下降,還能更好地完成測試任務。

實際上,很多ADHD患者在體育方面有超乎常人的建樹。

多動症孩子,並不是折翼天使,只是隱藏的天使。

每一個母親都是引路天使,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我們去扶持,他們的雙翼稚嫩,需要我們協助才能強壯有力,最終得以在天空翱翔。

每一次的付出都會有回報。

終有一天,孩子會長大,他會戰勝自己,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

對此,我們從不懷疑,只是我們知道,我們都還需要努力。

-END-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分享到朋友圈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心理課堂 的精彩文章:

孩子間衝突不斷?聰明的媽媽應該這樣做
情商高的男人,回到家裡什麼樣
父母教養的方式,藏著孩子的未來
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優秀?因為別人家的家長做到了這幾點!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開始後悔結婚?

TAG:兒童心理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