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朱嘯虎
如果創投圈沒有朱嘯虎,中國科技自媒體將會怎樣? 據我所知朱老闆應該一家媒體都沒投,但這並不妨礙他對中國媒體流量的貢獻。
這幾天,「ofo與摩拜只有合併才有出路」的一條新聞刷屏朋友圈,其實標題最前面還有朱嘯虎三個字和一個冒號。放到一年前,你絕對不會相信這句話出自朱嘯虎之口。2016年國慶前夕,同一個朱嘯虎同志喊出了「90天解決共享單車戰鬥」的著名口號。反轉,並不是薛之謙的專利。
從「90天解決戰鬥」到「合併才有出路」,作為ofo的投資人,朱嘯虎並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了鋪墊、預熱。眼看90天解決不了戰鬥,朱嘯虎改口說「一年解決戰鬥」;還沒到一年,又放出「不排除合併」的煙霧彈,直至現在拋出「ofo與摩拜只有合併才有出路、才能盈利」的終極大繡球。
有人說朱嘯虎老師這是自己打自己的臉。我說不是。像他這種投中過這麼多風口的頂級投資人,無論是看風口的走向還是賽道的長短,心裡肯定是有B數的。換句話說,自從他喊出了「90天解決戰鬥」的口號伊始,就應該知道一年後該說什麼了。他帶著程維談了那麼多合併,劇本怎麼寫、套路怎麼走,已然老司機。
但共享單車不是網路約車。滴滴先拿下快的、再吃掉Uber中國、順手把易到搞了個半死,一騎絕塵,影響風口走向的關鍵點就一個:存量市場。比滴滴早的網路約車公司很多,但很少有人從計程車這個「傻大黑粗」的市場進入。朱嘯虎當年投滴滴,就是看中程維把風口的先後順序想明白了。新模式靠存量市場教育用戶,然後打通支付,最後席捲專車市場。有人說,現在的滴滴比當年的易到還易到:不僅租車,還自己買車屯車雇司機。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先後順序。
而共享單車從一開始就是增量市場,幾乎不存在存量市場一說。很像當年的團購市場(朱老師一定很熟悉),消費方式是新的、商業模式也是新的、就連資本都是新的。拉手是怎麼做增量市場的呢?廣告+補貼,瘋狂燒錢。其實就是用資本換市場份額。這個模式要想持續下去,必須滿足兩個條件:要麼不停有人投錢,要麼迅速開始賺錢。拉手都沒做到,說是敗給了美團,其實是敗給了自己。
這些年中國創業的風口很多,搞得比較大的幾乎都是增量市場。為什麼?增量市場都要匹配新概念、新模式,性感,懂的人少,簡單一句話:人傻錢多。所以很多創業者包括投資人,都認為增量市場可以通過資本的大規模投放來找到成功的捷徑。副作用是:很多人忽略了商業的本質。
如果我說ofo現在的打法很像當年的拉手,有違接招一貫秉持的「不吹不黑」之嫌。算上這篇,已經是第三次寫朱嘯虎老師了,從來沒黑過,但我之前確實批評過ofo。在融資規模上,ofo不比摩拜等友商少,但很長一段時間內,ofo的錢都是以佔據街道為準,而不是佔據用戶心智。但當街道被填滿之後,市場份額就會遇到天花板,商業的本質就會回歸。
共享單車的核心問題是產品,產品的用戶體驗不是身邊有很多單車可以掃碼,而是能有一輛可騎。ofo的思路是,通過大量的市場投放,保證用戶在用車需求的選擇上遠遠大於友商。這個過程中,可能會以犧牲用戶體驗為前提,但當市場保有量足夠大時,一定比例的犧牲是值得的。所以我們看到,一路下來ofo瘋狂融資、瘋狂投放,風口起來了,卻也要面對之前拉手的問題了:接下來何以為繼?
這當然不是ofo一家要面對的問題,那麼為什麼朱嘯虎老師要在這個時間點提及「合併」呢?9月18日,共享單車最大的市場北京出台新政,最為矚目的一條就是,要對單車進行總量控制。翻譯成人話就是以後單車投放沒那麼自由了,投放一輛就要收回一輛,靠規模取勝越來越難了。之前北京網約車新政出台之後,各地相繼跟進,考慮到首都的「示範效應」,各地的共享單車新政應該也不遠了。
當一個風口遇到政策的天花板,就要回歸商業本質了。網路約車如此,共享單車也是如此。但合併不是回歸商業本質,而是將就商業本質,尤其是當兩家公司氣質完全相反的情況下。
回顧朱老師的投資路徑,可以用八個字總結:刀刀見血,速戰速決。拉手前後不到三年,潮起潮落;映客創業不到三年,上市了;滴滴不到5年估值突破200億美金;ofo三年,也要談婚論嫁了。有成有敗,但都脫離不了一個「快」字。
曾在多個風口與朱嘯虎相遇的王興,也是摩拜單車的個人投資人。當年跟拉手PK,王興在背景、資源、融資、勢能上都不如吳波,但笑到最後的是美團。控制線下廣告投放,把用戶當爸爸而不是數字,結硬寨,打死仗,是王興和美團勝出的法寶。都是燒錢,ofo投在了總量規模上,摩拜花在了單輛成本上。讓王興做二選一,不難。
朱老師一路投風口,一路遇故人。投完團購,又在外賣這條賽道遇到了王興,投完滴滴,又在共享單車這條賽道上遇到了小馬哥。前段時間兩人朋友圈交鋒,朱老師為第三方的數據洋洋得意,小馬哥為核心零部件沾沾自喜。王興投摩拜,與小馬哥投美團的邏輯都是一樣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作者:方浩
- END -
好消息!創業邦現火速招聘新媒體編輯/運營(偏內容創作方向)、在校大學實習生(大三學生佳)。福利、氛圍優,歡迎來百萬級粉絲大號學習和成長,機會不容錯過!


※創業2年,自掏2000萬,盲目擴張貪心不足蛇吞象,結果死在了這個十一!
※辭退不合格員工,不如幹掉他們的領導!
※要我看!大學畢業沒工作,就是「心氣兒高」
※30歲還滿大街找工作?問題都出這3件事上啦!
TAG:時空迴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