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濕地觀鳥 城裡城外各有樂土

濕地觀鳥 城裡城外各有樂土

北京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父女兩人站在濕地邊,父親用相機當望遠鏡讓女兒看遠處的鳥。

現場

隨著「河道還清」、「濕地灘涂恢復」的消息傳入市民耳朵,今年國慶前夕,城內昔日的污水河「清河」在四次還清後化身「白鷺灣」,引得市民爭相拍照。而近百公里外本身作為知名野生鳥遷移中轉站的北京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昨日也隨國慶假期的到來迎來許多遊客。北京晨報記者走訪發現,其中除了「城會玩」的本市市民,也不乏遠道而來的外地遊客。國慶假期伊始,在城內城外,城裡人和城外人都找到觀鳥樂土,開啟了度過假期的新方式。

城外

濕地公園遊人拍照忙

在位於延慶的野鴨湖濕地公園的濕地驛站邊,水面上看似平靜,卻能不斷泛起片片漣漪,不多時便能看到一隻黑色的小腦袋從水面冒出,記者聽到駐足在觀景台的遊客手中的相機傳來「咔咔」兩聲,隨後便滿意地查看起照片來。「雖然沒想像的多,但這時段北京還能看到野生鳥類挺難得的」。

由女士一家從市區驅車到達濕地公園的時候已經接近下午了,五歲的兒子剛剛下車的時候還有些「打蔫兒」,在公園裡跑了一會兒就又恢復了活力。雖然在京藏高速堵了四個多小時,但她告訴北京晨報記者,自己也覺得還算值得。「都知道國慶會堵車,但孩子早就想來濕地公園了,之前也聽同事說這邊鳥類特多,趁著候鳥還在,又有假期,帶著孩子也算親近大自然了」。

除了像由女士從城裡來的遊客,公園內也不乏城外的遊客。由河北懷來途經此地的王先生帶著妻兒從自行車租賃處租來的四人自行車,一路上也是走走停停拍照聲不斷。雖然北京的秋天氣溫略有下降,各類飛鳥也不似一個月前多,但略顯秋意的院內環境也讓他感到十分欣慰。「國慶第一天,哪兒不是人山人海,能碰到像這樣環境清新、人又不多的景區實在太難了」。

記者昨日在園區內注意到若想常規繞園一周步行需兩三個小時,與市區內公園遊人如織的景象相比,這裡則顯得「人煙稀少」,如世外桃源。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昨日入園遊客數量與往日相比只略多幾成,但隨著假期推進,公園也將更加熱鬧,「今天應該是都堵在路上了,跟去年的情況相似。但到了三四號,來拍照的人會更多。」

300餘鳥類匯聚濕地

據野鴨湖公園官方介紹,這裡是由官廳水庫延慶轄區及環湖海拔479米以下淹沒區及灘涂、河流、庫塘、沼澤組成的複合型濕地。公園總面積283.4公頃,位於北京市面積最大、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野鴨湖濕地內,每年的遷徙季節,有眾多的鳥類在此停歇,其中雁形目鴨科的種類和數量最多有32種,野鴨湖由此而得名。

據此前媒體公開報道,野鴨湖濕地的禽鳥種類由2000年以前觀測到的247種增加至目前的308種。早在2009年,公園就開始對大堤北側的蘆葦濕地進行蓄水恢復。數年過去,那裡形成了又高又茂密的蘆葦塘,再加上遊人無法進入,吸引了大量蒼鷺、草鷺、白鷺在此生活繁衍。

今年,公園又把18公頃苜蓿地改造為適合不同水鳥的棲息地,並設置各種類型的淺灘,供鳥類繁殖、覓食、休憩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完善,蒼鷺、白鷺等水鳥的數量也大幅增加。

城裡

河道清亮有水鳥

延慶野鴨湖自然是正兒八經的濕地鳥類自然保護區,但市民們要是想在城裡看鳥,也並非沒有去處。距離野鴨湖70餘公里、位於海淀區境內的清河,早在2013年夏秋之際,就已經是攝影愛好者和愛鳥人士的扎堆兒之地。

雖然時間稍有些遲,但國慶節前夕的早晨,記者來到位於清河南鎮、999急救中心以北的清河河道邊,除了時不時一猛子將頭扎進水裡露出萌態的野鴨,還可看到幾隻邁著大長腿的白鷺在河中覓食。攝影愛好者老張手舉十七八斤重的設備,正站在北側河岸邊對眼前的長腿「貴客」拍個不停。

他告訴北京晨報記者,自己家住酒仙橋,這已經是他今年第10次來到清河岸邊拍白鷺了,「自從清河有了白鷺,加之不少新聞報道,我年年都會來,前年的時候這裡白鷺最多,少說得有二百多隻,不過現在北京河道都逐漸清亮了,白鷺和攝影愛好者也會『分流』。」老張稱,自己家附近的將府公園、壩河也經常能看到蒼鷺、白鷺的影子,「像是白鷺剛現身河道的時候,大家都新鮮,河道邊能站滿一排人」。

居民:「我的鄰居是白鷺」

老張記憶中市民爭相拍白鷺的景象,其實對於居住在清河附近的焦先生來說就是最近幾天的事情,「『長槍短炮』在河岸邊架了一排,人多的時候得有五六十人。」正說著,他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朋友蹲守清河岸邊多次的成果,只見照片中白鷺正撲扇著纖毫畢現的翅膀,站在水中銜起一條魚來。

由於居住在清河邊,焦先生也與白鷺做了幾年的街坊,雖然稱不上是專業的愛鳥人士,但應季觀鳥,節假日拿起手機相機照上兩張照片也成了樂趣,久而久之對於白鷺的習性也能說起一些,「別看河道這麼長,但白鷺也只有上清橋東才有,這塊兒水淺,它就能方便落腳逮個吃食。河對岸又是一排小樹林,也方便它們棲息,沒什麼人又不吵。一般早上吃飽了,打個照面兒露個臉,就又都回樹上歇著了。」

在焦先生看來,近年來白鷺能選清河落腳在於河道的變化,「也就是水清涼,有了小魚小蝦,白鷺這才好落腳,這要放十來年前,河水渾濁臭氣熏天,別說白鷺了,就是我們晚上遛彎,蚊蟲撞臉那也是絲毫不誇張的事」。

四次還清清河終名副其實

如果說野鴨湖是依靠地利人和構建的自然保護區,那正如焦先生所說的,清河之所以能引來號稱「水質監測鳥」的白鷺,主要依靠的便是後期治理。

現今,自安河閘至溫榆河口段的23.7公里河道歸屬北京市東水西調管理處管轄。流域內有中央黨校、北京體育大學、天通苑、北苑等高校園區和大型社區,常住人口300餘萬,是京城北部一條重要城市排水和景觀河道。清河之所以至今清水長流,正是源於政府和管理部門對清河截污治污、多措並舉、綜合治理的結果。

據北京市東水西調管理處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自上世紀90年代到如今,清河已經歷了4次還清。「1990年亞運會時,市委關停了不少清河流域的毛紡企業、2002年建立了再生水廠、2008年奧運會改善了清河下段水環境,隨後這幾年又通過緩解溢流污染、解決污水直排、提升水環境等措施,終於讓『清河』清了起來」。

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清河的水質已得到明顯改善,整個流域內的生態環境都在向良性發展。據統計,清河沿岸有各類植物89種,其中水生植物有10餘種,鳥類有60種近2000隻,除了最常見的麻雀、喜鵲,野鴨、黑翅長腳鷸、大白鷺、翠鳥等也成群結隊,尤其是清河下游的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只要河流在,水環境的治理就沒有盡頭,這是一個只有開始,沒有結束的工作」。

北京晨報現場新聞記者田傑雄/文 由女士/供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晨報 的精彩文章:

北京的餐廳國慶全部打折?長假吃飯一定要先打開這個看看
李笑天,一句話改變一生
朵朵金花中國女網的驕傲
「老人摔倒」可以放心扶了!
北京天文館建成60周年 共接待觀眾2300萬人次

TAG: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