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測試無人駕駛公共汽車,大變革可能悄然來臨
台灣台北電 — 一輛色彩鮮艷的班車駛過一棵棵榕樹,穿過大學校園,一路上幾乎聽不見什麼嘈雜噪音。
這輛電動車時速不超過 6 英里,只能容納 12 名乘客。不過這輛車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一輛自動駕駛公交車,這點燃了台北人的希望:未來一年,台北將有望實現自動公共交通。
和 8 歲的兒子瑞希(Ruey-She)一起搭車的安布爾·陳(Amber Chen)說:「有一天,我們將可以搭乘無人駕駛汽車環遊這座城市,想想還是挺激動的。」
夜晚,台北正在市中心六車道的信義路上測試一輛小型自動駕駛公交車。圖片版權:7StarLake
這次公交車測試一來是為了證明,在繁忙的街道上應用自動駕駛技術是安全的;二來則是為了收集所需數據,改進駕駛此類車輛使用的人工智慧。此前,亞洲地區幾乎沒有進行過此類測試,此次測試讓台灣走在了公共交通自動化的前沿。而且,如果一切順利,台灣還將成為無人駕駛公共汽車的生產者。
早在今年 5 月,這輛被稱為 EZ10 的測試用車就已經投入實驗了。目前,它已經輕鬆完成了國立台灣大學校園的實驗。
但是,在封閉道路上低速行駛,並不能保證其在真實交通環境中的表現,讓這些車在繁忙時段上路則是下一步要做的事。這一項目的支持者對此已經迫不及待了。
然而,一個問題是,這個項目儘管獲得了台北市政府和市長柯文哲的積極支持,但台北信息局局長李維斌表示,政府對此事僅採取了默許的態度。
他說:「世界其它地區不會因為你開著嘎吱嘎吱的老式汽車而停下來等你。」
負責測試這些公交車的台灣公司7StarLake總經理丁彥允(Martin Ting)在接受採訪時表示,EZ10 適合用於三類情況:封閉的校園、固定的短程路線、城市公交車線路。
台灣有 2350 萬人口,超過 150 所大學與學院、100 多個工業園區和 15 個主題公園,北部和西部海岸擁有人口密集的城市化地區。8 月,EZ10 開始在台北市區六車道主幹道信義路的一小段道路上,進行深夜測試。
測試開始時,市長柯文哲告訴當地媒體:「我們最終要達成的目的是讓整個信義路主幹道都實現自動化。」
EZ10 由法國公司EasyMile打造,利用 GPS 和 8 個激光感測器沿預定路線行駛,並依靠前後攝像頭探測、避過障礙。這款車每輛造價 55 萬美元(含進口稅),幾乎是有人駕駛的大型公交車造價的兩倍。
丁彥允表示,希望明年能再進口三輛這款車,並於 2018 年底獲得 EasyMile 許可,開始自行生產製造這款車,並從台灣供應商處獲取其中半數零部件。這樣一來就能省下 45% 的進口稅,相當於每輛車造價可以降低約 20 萬美元。
12 座的 EZ10 由法國公司 EasyMile, 生產製造,使用 GPS、激光感測器、攝像頭和人工智慧實現導航。圖片版權:7StarLake
他說,之後 EasyMile 可以認真考慮其它亞洲市場。
「開始向台灣供應汽車後,目前我們正準備向日本、澳大利亞、中國和南亞地區出售這類車,」他說,「澳大利亞已經提出了想要 100 輛車,日本 2020 東京奧運會前也會有很大的需求。」
EZ10 最高時速為 25 英里,達到了全球工程協會 S.A.E. 國際(S.A.E. International)自動化標準的「4 級」(Level 4)——也就是說,人類需要為它選定路線,但不必有人呆在方向盤後開車,它可以自行避過障礙。特斯拉(Tesla)的 Autopilot 自動駕駛系統等級為 2 級(Level 2)。不過,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今年表示,特斯拉只要再過兩年就能達到 5 級(Level 5),實現完全自動化。
無論是要應用哪個等級的自動駕駛汽車,城市基礎設施都必須更新。比如說,紅綠燈將需要提供特殊信號,引導自動駕駛汽車。
下一個問題有關 3D 地圖的打造,使用 3D 地圖探測、導航所需計算能力的開發。在台北這樣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區,它們必須適應 GPS 信號可能因高層建築而受到干擾的道路環境。
「你得繪製一張準確度高達 99.999% 的地圖,這可不容易,」丁先生說,「這得花時間,還得花錢。」
他還說,處理所有這些數據將需要用到雲計算和高速無線連接功能。
撇開技術障礙,台灣立法委員的態度也是一大問題:他們有比自動駕駛汽車本身更重要的事要考慮,比如有爭議的配套基礎設施規劃。而且,出於政治方面的考量,不少委員對於接受一套還處於實驗階段的系統持謹慎態度——他們知道,任何事故都會影響長期計劃。不過,蔡英文政府把打造「智慧城市」視作台灣優先任務,而打造「智慧城市」就涉及到自動駕駛汽車這樣的技術創新。
2 月,蔡英文在台北一場智慧城市論壇上表示:「是時候利用我們在信息與通信技術方面的優勢,支持台灣發展了。」
曾和丁先生一同去過矽谷的台灣立法委員許毓仁表示,台灣可以重點發展 4 級汽車在公共交通系統中的應用,拉開自己和其它地區的差距,尤其是在亞洲。他指出,這一地區許多國家,包括中國大陸,都在開展自動駕駛汽車研發。
「美國政府正用自動駕駛汽車開啟一個以數據驅動平台為核心的全新產業,」他說,「台灣的問題是立法有些落後了。」
許毓仁表示,他計劃本月組建一個智能出行和自動駕駛汽車聯盟,推動台灣政府解決這一問題。
台灣和加州不同,這裡沒有幾十家有許可能夠讓自動駕駛汽車上路的公司。據許毓仁稱,台灣目前尚未向任何公司頒發許可證,包括 7StarLake。
他說:「這些車可以用,但我們沒法收集數據。這很危險,因為這些車需要數據和經驗來對他們的演算法進行微調,把出現事故的幾率降到最低。」
台北信息局的李維斌表示,希望台灣能將無人駕駛汽車變成一個當地產業,此舉可能足以留住有天賦的台灣年輕人,讓他們打消前往目前機會更多的中國大陸的念頭。
「台灣民主而自由,」他說,「它有自己的優勢。」
翻譯 熊貓譯社 錢功毅
題圖來自7StarLake
2017 THE NEW YORK TIMES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要了解特朗普複雜的減稅計劃,六張圖表可以幫忙解釋
※行走在當代社會,你可能會經歷這些坦蕩的冒險
※美國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社會學家說是因為性太易得
※作家朱天心說,寧願居於主流之外,抗拒不被納入、不被收編
※《黑衣人》系列回來了,衍生電影將在 2019 年上映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