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背後長了許多「小米粒」一樣的東西,這是怎麼回事?

背後長了許多「小米粒」一樣的東西,這是怎麼回事?

你有沒有出現過背後長出一顆顆的「小米粒」,用手一擠,就會出現硬的白色東西。有時候出汗了還會特別癢,泛紅。其實這都是因為濕氣重,濕氣排不出來,淤積在體內而導致的。就像我們臉上長痘痘一樣,痘痘裡面都會有個膿頭,摳出來白白的。

長痘的原因,大多和身體油性大有關,長痘痘是因為身體油性變大,油的粘性抑制了火氣的排泄,從而導致體內熱氣堆積,進而誘發痘痘。而油性大,則是我們所說的「濕氣重」。

體內濕氣重會出現這些癥狀:食欲不振,胃口差,愛出油,大便黏膩不成形,皮膚粗糙等等。那麼我們要怎麼才能排走濕氣,讓背部重現光滑呢?

少吃重口味食物

重口味的食物刺激辛辣,油膩且難以消化,最容易引起痘痘的滋生和複發,令皮膚變得更粗糙,分泌的油脂更多。

適當運動

通過運動提高凋謝,可以排除汗液,將我們體內的濕毒帶出來。而汗液也可滋潤我們的皮膚,使皮膚看起來更加細膩有光澤。

按摩穴位

濕氣重的人一般都會脾虛,我們人體有個排濕口,是治理脾胃的第一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濕當然也少不了它。這個穴位就是足三里穴,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有空的時候可多按按此穴位或拍打至發熱,可幫助我們排出體內的濕氣。

泡腳

用溫水泡腳(足浴)能更好地刺激經絡,振奮人體臟腑機能,有助於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慾,促進睡眠。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更適合。從經絡角度來說,雙腳是人體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與各臟腑相對應的反射區,脾、胃、肝、腎等重要臟腑的經脈都經過此,泡腳時通過經絡傳導,也能達到臟腑保健效果。

多吃些除濕的食物,加速濕氣的排出效果更好

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濕。治暑濕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帶下,小兒疳積。

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大蒜:有除濕、去瘟、解毒之功效,成為高溫、潮濕之國家和地區的保健食品。

薏米:有健脾除濕作用,可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風濕痹痛;有補肺利尿作用,可美容護膚、治扁平疣等。

冬瓜:利水,消痰,清熱,解毒,治水腫。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

紅薯: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而么這麼多健脾除濕的食物中,薏米的作用效果最為明顯。薏米不僅說我們常吃的食物,也是一味良藥。薏米作用溫和,容易消化吸收,滋補溫和,大部分人都能食用。

目前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雲南的曲靖薏米,貴州的興仁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 金沙薏米產於福建省仙游縣龍華鎮金沙村,因金沙村得名,別名玉蘆、玉珠珠,脫殼後稱薏米,是仙游縣著名的土特產,早在宋代就大面積栽培,已有上千年歷史,在明代更是貴為朝廷貢品。

在中國眾多的薏米中,當年皇帝偏偏只選擇了產自一個小村子的薏米作為朝廷的貢品。足以說明它的營養價值之高。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所記載的薏米正是採集於金沙村的金沙薏米。是目前國家唯一確認的糧葯兼用的薏米。也是目前唯一有國家地理保護標識的薏米。

薏米紅豆粥:準備薏米紅豆各20g,芡實10g。將所有材料洗凈後倒入鍋中,加適量的水文火煲熟後加糖調味拌勻即可出鍋。

薏米山藥骨頭湯:薏米炒熟備用,山藥去皮洗凈切塊,排骨處理乾淨。全部倒入砂鍋中,按照平時煲湯步驟即可。

總結:你背後會出現這些小米粒嗎?你知道要怎麼解決嗎?

- - - - - - - - - - - - - -

感謝你的瀏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心得 的精彩文章:

睡前在枕頭邊放一塊姜,第二天起來出現驚喜的變化!
少吃三白,多吃三黑,不想長壽都難!告訴家人
媳婦睡前在肚子滴兩滴風油精,15天後身體出現了奇妙的變化
這種野菜,保肝護胃,祛除濕毒,中秋前記得多吃點!

TAG:健康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