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旌德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27期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旌德
喻忠國
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為了擺脫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第五次 「圍剿」的困境,減輕敵人對中央蘇區的壓力,決定以紅七軍團組成抗日先遣隊,北上閩浙皖贛邊地區,發展游擊戰爭。以「吸引蔣敵將其兵力從中央蘇區調回一部到其後方去」,配合中央紅軍主力,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
7月6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軍團長尋淮洲、政委樂少華率領下,從江西瑞金出發,10月下旬進至閩浙贛蘇區,與紅十軍會合。11月4日,紅七軍團與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即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下轄三個師6000餘人,繼續擔負抗日先遣隊的任務。原軍團長尋淮洲任合編後的紅十軍團副軍團長兼十九師師長。
12月6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進入旌德東鄉白沙村,直逼旌德縣城。國民黨縣政府一面下令緊閉四方城門,一面派兵去白沙途中阻擋。國民黨縣長彭樹煌聞風喪膽,急忙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十幾個自衛隊員行至五里亭,聞紅軍大軍壓境,未敢前進,向梓山方向逃遁。
當日上午10 時, 紅軍先頭部隊抵達城東中市橋(今旌陽鎮河東路駕虹橋),城樓上的自衛隊慌忙向下掃射,紅軍架起機槍還擊,並掩護戰士迅速架起雲梯。守城敵人見紅軍來勢兇猛,立即棄城逃走。登上城頭的紅軍戰士打開城門,大部隊一涌而入。
部隊進城後,衝進國民黨縣政府,打開縣監獄,釋放了97名政治犯(其中有參加興隆大禮村暴動被捕的共產黨員),逮捕了曾殘害革命工作者的典獄員×志良、販賣人口的地保汪瑞林、資本家程志庭、大地主汪茂林、汪茂信等人。紅軍又去福音堂逮捕了外國傳教士史密斯夫婦,還將大地主兼工商業呂德裕布號的布匹和財物沒收,搬上大街,分給窮苦的百姓。紅軍一進城,反動縣長彭樹煌便身穿長衫,頭戴禮帽,帶領十幾個自衛隊員從西門潛出,紅軍哨兵發現後,大叫「土狗子逃跑了!」一些戰士立即尾隨追趕。彭樹煌猶如喪家之犬,從城北游過徽水河,拚命向華坦方向逃走,未能捕獲。當晚,紅軍宿營城內。
12月7日,紅軍在城內小學(今旌陽鎮第一中心小學)操場上召開全體士兵大會,宣傳紅軍和共產黨的抗日主張,許多群眾前來觀看。8日,紅軍撤離縣城,向北進發,經跳仙橋、蔡家橋、孫村向廟首方向前進。9日,紅軍在廟首召開大會,向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將沒收的土豪劣紳的財物分給勞苦百姓,宣布處決以傳教作掩護的兩個外國間諜分子。在旌德西鄉板橋、下洋等村,紅軍鎮壓了8個作惡多端的土豪和偽鄉保長。
紅軍沿途購買物品,照價付款,不少分文,甚至喝了老百姓的茶,也要付茶水錢。紅軍每到一處,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受國民黨宣傳被蒙蔽跑到山裡躲避的老百姓聽說後,放下心來,紛紛回家。紅軍一邊行軍一邊向大家宣傳:「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是窮人自己的隊伍。我們北上抗日路過這裡,一路上打擊土豪劣紳,大家別怕。現在我們隊伍已將過完,在我們後面有白匪跟著,大家要避一避,免得遭受損失。」果然,紅軍剛一離開,浙江保安第一團(杜團)接踵而來,一進村借口搜查危禁品,挨家挨戶翻箱倒櫃,將值錢的東西洗劫一空,百姓紛紛離家逃難。有些人沒有跑掉,被迫拉去當挑夫。事後,老百姓都說,紅軍買賣公平,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白軍燒殺搶掠,欺壓百姓無惡不作。兩種軍隊,兩種性質,完全不同。
10日上午,紅十九師經旌德西鄉洪川,翻越雀嶺,向太平縣湯口方向進發。同日,方誌敏、劉疇西、樂少華、粟裕率紅十軍團團部和紅二十師到達太平縣湯口與尋淮洲率領的紅十九師會師。
14日上午9時許,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旌德和太平縣交界的譚家橋與國民黨軍隊發生激戰,由於敵眾我寡,指揮失誤,紅軍失利,幹部傷亡較多。特別是戰鬥最激烈的石門崗,紅十九師一至六連大部陣亡,八十七團團長黃英特犧牲。副軍團長兼紅十九師師長尋淮洲身負重傷,在向涇縣茂林轉移途中不幸犧牲,年僅22歲。
為了保存實力,北上抗日先遣隊從譚家橋向旌德孫村轉移。紅軍路過洪川,為了不驚動洪川老百姓,他們露宿在洪川的道路兩邊。部分傷病員和指揮員,就在洪溪橋邊擺石庵一座破廟以及一個路亭里歇息。15日,20多個傷病員留在洪川養傷,其中6個重傷員在蔡家灣山上的一個石洞養傷,還有20個在一個大山溝里的庄屋養傷,傷愈後返回江西。4名紅軍戰士的遺體,埋在高家嶺的胡家村,當地群眾稱為「紅軍墳」。該址處的路亭基本還保存著,但破損較重。
16日早晨,人們見紅軍大部隊路過家門,不再躲避,自動走出家門給戰士送茶水。板橋的百姓聽說紅軍又來了,有人敲著鑼鼓,燃放鞭炮迎接,道路兩旁擺滿了茶水桶。有個姓楊的紅軍指導員,趁休息時間向群眾宣傳說:「我國東北三省,讓日本人佔領了,全國人民都要求抗日救國,蔣介石不但不抗日,反而派遣重兵追擊阻擋北上抗日的紅軍戰士,我們只有團結起來,打倒反動派,趕走日本鬼子,才能翻身得解放,過上好日子!」他的話,深深打動了窮苦農民的心。人們像送親人一樣,用戀戀不捨的眼光送別一隊隊紅軍戰士。隊伍經過廟首、孫村向涇縣方向撤退。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經過旌德,前後不到十天,廣泛接觸群眾,宣傳抗日政策,打擊土豪,劫富濟貧,調查了解地方反動勢力的罪行,逮捕反動官吏和民憤極大的土豪劣紳,有的予以鎮壓,所到之處,深受旌德勞苦民眾的歡迎,播下了革命火種,為皖南山區黨組織的恢復和游擊隊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建國後,旌德西鄉廟首村一些牆壁上還可以見到當年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留下的「農民要想安心種田,工人要想安心做工,商人要想安心貿易,學生要想安心讀書,只有抗戰救國!」「反對國民黨強迫工農築碉堡!」「打倒土豪,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白軍兄弟們起來暴動,跟我們北上抗日去!」的標語,有些標語至今仍隱約可見。
(作者系安徽省黨史學會理事、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


※黃庭堅與宣城
※明宣城畫家秦舜友小考(上)
※「梅詩」現實主義思想內容之探析
※蔣介石與皖南事變的發生(二)
※宣城歷史名人詩畫開發工程大家談
TAG: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