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給孩子零用錢的正確姿勢,大部分家長都做錯了!
許多家長在對待孩子的零用錢這件事上,充滿了困惑——給不給?怎麼給?給多少?
而根據家長各異的處理方式,就會塑造孩子不同的基本金錢觀。當孩子長大後,是愛錢如命,還是視金錢如糞土,皆可從家長的行為中窺見一斑。
所以,家長一旦出現以下3種不妥的給零用錢行為,則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暗示,甚至影響到成年後的為人處世!
/01/
以錢做餌,激勵孩子
現在不少家庭都流行用金錢來提高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更加努力上進。
比如「考試進了前十獎勵XX元」、「洗一次碗就給XX元」、「幫爸媽捶背可以有XX元」……
這樣的方法,從短期來看,確實能夠刺激孩子的積極主動性,在一段時間內孩子的表現都會讓父母非常的滿意。但是,孩子會逐漸地生出唯利是圖的金錢觀,其後行為會從利益出發,用金錢衡量。
用金錢來刺激孩子的動力,可行性十分短暫,並且有小聰明的孩子很可能會通過利用作弊手段來獲取更多的零花錢,久之將養成惡習。
/02/
窮養兒女,分文不給
我就有聽過一件事情,有個親戚為了培養兒子吃苦耐勞的性格,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慣行窮養的政策——零用錢是絕對沒有的,衣服是各路親朋家的孩子不穿的舊衣,文具也是用最普通的從來跟不上同學圈裡的流行……
要知道,我的這位親戚並不差錢,自己開的車就買了一百多萬的。
有一次班裡組織春遊,親戚幫兒子收拾好了要帶的零食和衣物等必需品後,兒子期期艾艾的對親戚說:「爸爸,我還想要點零花錢。」
親戚一聽,瞬間就拉下臉來,口氣強硬地說道:「你小小年紀要錢做什麼,只會亂花,我幫你買的東西還不夠嗎?!」
兒子好求歹求,親戚就是不肯給一分錢,因為他怕孩子有錢就會學壞,最後父子倆不歡而散。
而那一次春遊,兒子也玩得很是憋屈。其他同學都能在路過商店時跑進去買些零食小玩意兒,只有他身無分文,孤零零地站在商店外,霎時間一股自卑感從內心深處冒出。
後來,兒子畢業參加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來源,並且薪資不菲。但是,卻把日子過得過分節儉,買東西會三條四撿要最便宜的,結婚也不願意多花點錢辦婚禮,至於原由他說了那麼一句話:「小時候沒錢沒怕了,總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現在有錢了只想牢牢抓住,多花一分都覺得是在犯罪。」
可見,過度窮養很容易把孩子導向葛朗台的行為性格。
/03/
想要就給,毫不節制
與上面窮養的例子正好相反,有一些父母也說不上是富養孩子,只是會在自己手頭有零錢時,以及孩子張口要錢時,二話不說就直接拿錢給孩子了,還對孩子說:「家裡不缺錢,隨便花,有需要就說」。
這些父母,大多是自己小時候過了苦日子,等到現在生活條件不錯了,就覺得不能讓自己幼時的生活在孩子身上延續,所以他們只要有錢,就會給孩子花。
曾經我有個中學同學,是家裡的小公主,她爸媽時不時就給零用錢,讀書時候開銷小也花不完。隨著她年齡越來越大,買的東西也越來越貴,向爸媽要的錢更多了,儼然成了啃老一族。但是,父母這時退休了,退休金已經供不起她的消費水平了!
/4點原則,完美解決/
所以說,父母給孩子零用錢,也是個技術活。很多孩子多少都有偷偷拿過爸媽的錢的行為,還不是因為缺少零用錢嘛。那麼該怎麼處理孩子的零用錢會比較好呢?我給廣大家長們提供4條零用錢原則。
1、要適時適量。孩子的零用錢是要給的,但是要在適當的時間給恰到好處的零用錢。比如在開學初,給孩子適量零用錢,讓他自己分配買文具和其他物品,既能夠讓孩子增強自信,也從小樹立了理財觀念。
2、要節制。不能夠孩子伸手就給錢,在給之前要和孩子講道理,買什麼到底需不需要買,同時告訴他父母賺錢不易,要學會節約,有一個正確的花錢觀。
3、要監管。父母在給完孩子零用錢後,要監督其花錢的方向。如果發現孩子有不合理的花費,得及時制止和教育,導回正途。
4、要大氣。家底再薄,也不能窮了孩子的精神。即使家庭條件不甚樂觀,在給孩子零用錢時父母也不要叨叨絮絮的顯得小氣的樣子。為什麼很多富人的孩子長大後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長大後還是窮人,很大的原因就是孩子自小有沒有足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爸媽得在零用錢上把握好分寸了。
本文為功夫媽咪原創。我是功夫媽咪,關於育兒,你有啥想說的,可通過下方的評論告訴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