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想光宗耀祖,贊同招安才是梁山的主流
一部水滸,滿是套路。招安進入體制,是事件核心。
說到投降主義,真不該單單賴在宋江一人頭上。所謂鳥無翅不飛魚無水不游,作為招安的核心人物,他只是一個引領者,手底下那些促成此事的好漢,才是招安的根基。
108人中,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千方百計想進入體制內的人
這部分人當然以宋江為首,還有從晁蓋麾下轉投的吳用,也是招安的核心關鍵人士。宋江算是個文人知識分子,宋江其實是在體制內的,但他卻不甘心做小吏,吏員出身,始終是他內心一點卑微的污垢。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卧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這才是宋三郎內心真實想法,吏員雖同屬體制內,只不過人微言輕,他自覺做一輩子小吏,根本不能施展抱負。可是,這位曾攻讀經史的宋江,只是一個水貨,他肚子里的那點文章學問,根本還不夠拿出來賣弄,也不能去參加科舉應試。正是身處底層,無晉陞渠道但又心懷異志的騷動不安,始終讓宋江眺望著遠處巍峨的體制宮殿。進入那個門去,哪怕匍匐在地,也在所不惜。
如果說宋江是半個知識分子,吳用則是一個進入體制失敗的典型知識分子。吳用是秀才身份,這說明他是參加過體制內的科考的,然而有了這個最初級的身份後,他卻一直蟄伏在鄉村裡當家庭教師。這說明,吳用並沒有通過科舉的選拔。科舉在古代比現在高考難多了,能最終獲得晉級身份的,是鳳毛麟角。想那寫出《聊齋》的蒲松林,參加了一輩子的科舉,也沒能混進去。在古代,大部分科舉的失敗者,最後都流落在各地的私塾,充任教書先生了。吳用亦是如此,只不過他不甘心做一輩子的窮教書匠,所以一個讀過聖賢書的人,卻要極力攛掇晁蓋去做違反犯罪的勾當。
此後,山寨里的一切權謀,都出自他手。為了要拉攏一個人上山,以便增加他在宋江這個集團中的勢力,他不惜採取非常齷齪的手段,毀掉盧俊義的家庭、殺掉一個毫不相干的孩子。只要是對自己一方有利的事情,他什麼都能做得出來。看來,讀書人要是墮落變壞了,是很可怕的。
宋江和吳用,一個台前一個幕後,甚至台前的宋江,自始至終貫徹執行的都是吳用的意志,宋江反倒有些像是吳用的傀儡。這兩個人牢牢把持著山寨的一切大小權力,圍繞在他倆周圍的,都是那些想要進入體制內的人。
二、反出體制還想著回去的人
逼上梁山的「逼」,並非大家想像中的,逼著普通百姓上山,而是那些原本身處體制內,被逼迫上山的人。比如林沖,比如楊志,他們身處體制內雖然官小言輕,但他們生活安逸快樂,若不是出現難以掌控的變故,他們怎麼可能會去落草為寇呢?
他們反出體制是迫不得已,所以假如又機會再回去,那是再好不過。在山上,這類人雖不是太多,但卻是山寨的中流砥柱,因為他們都是武官武將出身,武功高強且見過大世面。秦明、花榮、黃信、呼延灼、關勝、徐寧、索超,以及呼延灼和關勝手下的幾個副將,他們都是被逼迫著落草的。所以若能重新回歸體制,他們求之不得。於是,當想要進體制的宋江勢力與他們相結合的時候,他們在山寨的力量基本無人可擋了。
三、對招安無所謂的人
李逵雖然動輒掀翻桌子大罵招安,但其實他對招安是無主見的人。他崇拜自己所仰望的人,比如宋江,再比如能降服自己的燕青,他的格局就是充當崇拜者的追隨者。至於自己崇拜的人去做什麼,他跟著去做,無所謂反對與否。所以,招安他反對,但宋江同意,他也就跟著招了;最後喝毒酒,他依然反對,可崇拜的宋江還是贊同,於是他還是跟著做了。
李逵,是崇拜和臣服領袖的性格。其實在山上,很多好漢的落草,都是因為類似的這種性格。他們崇拜宋江,於是就跟著宋江一起來到了梁山,在崇拜之外,他們失去了自己的主見,沒有更大格局的觀念意識。於是在招安這樣事關生死的大問題上,他們把自己擁有的權利,拱手交到了宋江的手裡。或者說,他們對招不招安,沒有感覺,認為招安和不招安都不一個樣,只要領袖宋江能給自己出路就行。再說了,領袖一直在給大家提供出路。
這些人或者是基層的警察,或者是小販做生意的,亦或是一些無業游民。對他們而言,在哪裡都是討生活,只要能活著,臣服朝廷和反對朝廷,是一樣的。
如此一來,真正反對招安的人,被徹底邊緣化為少數群體了。他們不是不可以發表反對意見,只是說了跟沒說一樣。於是,即使他們再反對,也難以改變招安這個事實了。
整個梁山,於其說它是悲劇化的結局,不如說,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多數人最後都要屈從現實的指導。招安或者說歸順朝廷,那是古代社會所有人的宿命。


※房奴和蝸居之外,有第三條路嗎?
※房價下跌好處大還是壞處大?
※不要用成年人的錯誤方式,去懲罰有問題的未成年人
※單身汪們擦亮眼,看看哪些人容易遇到婚騙
※中國人為何總把美國掛在嘴上?
TAG:金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