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反覆發作的急性痛風,是如何逐步進展為慢性痛風的?

反覆發作的急性痛風,是如何逐步進展為慢性痛風的?

痛風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累及全身多個器官,導致多器官多系統損傷。但痛風性關節炎是痛風最典型的臨床表現,多數發生在下肢關節,其中又以第一跖趾關節最為常見,全身各個關節均可受累。痛風性關節炎占慢性關節疾病的2%~5%。病變可分為急性期(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間歇期(無症期)、慢性期(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痛風石沉積)。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首次痛風急性發作多為單關節發作,50%首發於第一跖趾關節。因為尿酸鹽的溶解性為溫度依賴性,在25攝氏度正是清晨第一跖趾關節的近似溫度,再加上此處血液循環緩慢,尿酸更是易沉積在此處。在以後的病程中,約90%的患者該部位反覆受累。足弓、距小腿關節、膝關節、腕和肘關節等也是常見發作部位。

痛風急性期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關節滑膜充血、有滑液產生、中性粒細胞滲出及纖維素樣壞死、滑膜有瀰漫性或血管周圍炎細胞浸潤,部分病例的滑膜內可見到尿酸鹽結晶。尿酸鹽通過關節滑液沉積於關節軟骨,使軟骨表面糜爛。抽取關節滑液,在偏振光顯微鏡下可見細針形,負雙摺光性的尿酸鹽結晶。

痛風急性關節炎發作緩解後,一種無明顯後遺癥狀,有時僅有發作部位皮膚色素加深,呈暗紅色或紫紅色、脫屑、發癢,稱為無癥狀間歇期。多數患者在初次發作後出現1~2年的間歇期,但間歇期長短差異很大。隨著病情的進展,間歇期逐漸縮短。

慢性痛風性關節炎

關節畸形和痛風石的形成是痛風病程進入慢性期病變的標誌,多在起病10年後出現。未經過降酸治療或治療不當的患者其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反覆發作,逐漸進展為慢性關節炎期。此期關節炎的發作越來越頻繁,間歇期縮短,疼痛逐漸加劇,甚至在發作之後不能完全緩解。受累關節逐漸增多,嚴重者可累及肩、脊柱、下頜等關節。晚期可出現活動畸形,活動受限。

每次痛風的急性發作,白細胞都會因為與尿酸鹽結晶的「激戰」(白細胞不能溶解吞噬的尿酸鹽結晶,反而使得自身損壞或是發炎),而消耗掉許多能量,會在患處產生乳酸,提高血液中的酸度,使原本就不容易在溶解在酸性體液中的尿酸變得更難溶解,更容易形成結晶。因此,急性痛風發作的次數越多,尿酸酸結晶並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於是痛風發作會越來越頻繁,也會痛得又久又長。

痛風石可見於關節內、關節周圍、皮下組織及內臟器官等,常見於足趾、手脂、腕、踝、肘等關節周圍,隆起於皮下。痛風石外觀大小不一,可以從幾毫米到幾厘米,一般不超過6厘米,表面菲薄,破潰後排出白色粉末狀物,經久不愈,但較少發生繼發性感染。

由於關節處沉積的尿酸鹽反覆刺激使病變成為慢性,此時病變處除有軟骨破壞外,關節軟骨邊緣軟骨膜可出現增生並伴鈣化,加重關節的肥大和畸形。關節的破壞除直接因尿酸鹽沉著的原因外,滑膜的痛風性肉芽腫也可破壞關節軟骨致溶骨,出現持續性的關節腫痛、畸形,甚至骨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痛風 的精彩文章:

精華:痛風的中醫辨症思路和理法概要,痛風必讀!
為啥現在這麼多人得痛風?除了飲食,這些因素也很關鍵!
痛風到底能不能喝葡萄酒?
腳趾疼痛,警惕痛風 腳部疼痛的13個疾病徵兆,一定要知道!
搞定痛風,就用九招

TAG: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