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古名剎——褒禪寺

千古名剎——褒禪寺

本視頻由透世文化傳媒丨拜佛去佛教文化公益平台聯合製作

褒禪寺全景

寺倚山而建。山門前立兩個石獅,門頭書「褒禪寺」三個燙金大字,門楣書對聯:「發揚佛教優良傳統,繼承愛國愛教精神」

寺左右各有一山,高低不同,左山如獅,右山如虎,守衛著這處佛門凈地。兩山中還有一水庫,山有水伴,更添些靈氣。清含山縣訓導羅瑞明有詩「古剎浮屠映碧山,狀元題墨翠微間。遊人倦憩塵心寂,雲自青天水自閑。

褒禪寺住持紹雲長老

玉佛殿

毗羅殿

舍利塔

高聳入雲的舍利佛塔赫然在目。塔高九層,外廊分出六角,蓋琉璃瓦,樸素而不失肅穆。

紹雲長老帶領四眾弟子上早課

早課

五觀堂

觀音閣

坐香

塔前有空地,置一巨石,形酷似龜。

據傳,2001年夏,建寺時,挖大雄寶殿地基,於地下五米深處見一巨石,巨石平卧,長近四米,眾人慾碎之以作基石用。遂請爆破手前來爆破,本來是晴天麗日,倏忽間烏雲翻滾,電閃雷鳴。第二天,又欲爆破,復見晴空遂變,老和尚頗為奇怪,於是,請人用起重設備將巨石整體吊起,剝去泥土,方見是一活脫脫的巨形石龜,原來也是一聖物。

褒禪寺歷史悠久,原名華山,唐代高僧慧褒禪師,於貞觀十二年(公元624年),結廬於此,潛修20餘年,圓寂後獲五色舍利若干粒,其弟子改華山為褒禪山,並興建寺宇,謂慧空禪院。宋代相繼修建,寺宇規模逐漸擴大,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遊學至此,寫下了千古名篇《游褒禪山記》,其文曰:「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之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1998年底,經有關部門批准,決定重修褒禪寺。並禮請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首座紹雲老和尚主持修復重建工作。紹雲老和尚為重建褒禪寺,先後到香港、深圳、上海等地佛教界多方籌集資金。2004年,褒禪寺被市政府列為市級重點寺,現今的褒禪寺已經成為擁有佔地面積近100餘畝,建築面積20000餘平方米,為典型的四進式叢林規模寺院。

簡介

紹雲長老

紹雲長老,1938年10月出生在安徽含山縣,幼入私塾讀四書,12歲得遇佛法,遂萌生皈依三寶之念。19歲時,紹雲長老徒步前往江西省永修縣雲居山,禮上虛下雲老和尚為剃度恩師,得賜法名宣德,字紹雲。同年在廣東南華寺受戒,後回雲居山,跟隨海燈法師學習楞嚴、法華等經。並隨伺恩師虛雲老和尚,數年如一日,蒙恩師嘉許授以溈仰宗第九世法牒。現為岳西縣司空山二祖禪寺住持,安徽省含山縣褒禪寺住持,含山縣佛慧寺住持,還擔任少林寺禪堂首座、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首座、江蘇兜率寺首座、寶峰寺首座、高旻寺首座,香港寶蓮寺、寶林寺首座,著有《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雲居儀規》、《紹雲法師開示錄》《多餘的話》等,是當代不可多得的禪宗大德。

GIF/74K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受持八關齋戒的利益
為什麼要隨喜功德?
穿海青 搭縵衣 持經之威儀
如何為自己卜得一隻上上籤
文摘 寬容的本質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