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史·諸帝本紀》評點二:北魏改國姓後諸帝

《北史·諸帝本紀》評點二:北魏改國姓後諸帝

文/格瓦拉同志

所謂《北史》者,北朝元魏、高齊、宇文周、楊隋四代之史也,原各有史書,唐史官李延壽及其父李大師合四史修為一書,故名曰《北史》。李大師常以宋、齊、梁、陳、魏、北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為「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互相貶辱。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故有此重修南北史之志。

然李大師未逮業成而卒,繼其志以成者,其子李延壽也。延壽除諸書之冗長,捃其菁華,兼采鳩聚遺逸,以廣異聞,終修成二史。其書文字簡約,頗有條理,刪落釀辭,有蔚然可觀者多矣!今其覽者,《北史》諸帝本紀而已,有感而發,故書之於下(前接北魏未改國姓諸帝):

《北史·諸帝本紀》評點二:北魏改國姓後諸帝

孝文帝元宏:孝文帝之功,以革舊布新為首,實建二次開國之業也。改革務以漢化為要,遂使北魏之政,漸具中朝氣象,胡漢一體,日弭其隙,觀夫孝文之功,豈不偉哉?至於武功,帝躬親戎事,南征蕭齊,拓地數千,亦有可觀者。帝功業初建,方規遠圖,輒以而立之年崩殂,何天奪其壽之速也?若孝文或得中壽,蓋其功業亦將愈宏矣,即混一南北,亦不為謬!惜哉,惜哉!

宣武帝元恪:宣武帝承孝文帝之德業,天下欣然向化,帝垂拱無為,享太平之盛世哉!然帝之為政,多失於寬簡,優柔寡斷,遂使貴戚豪族,互競奢靡,日以貪暴苛掠為務,使魏政漸始崩壞,未及四紀而失國喪家,豈不惜哉?

《北史·諸帝本紀》評點二:北魏改國姓後諸帝

孝明帝元詡:孝明帝以幼沖繼統,國柄操諸於生母靈後胡氏。靈後之為政也,委任非人、賞罰乖謬,遂使魏政大壞,豪強姦雄乘隙而起,元氏之基,日漸毀墮,終至於亡。而帝亦以觸惡太后,竟遭鴆殺,誠悲之哉!

幼主元釗:靈後立孺子元釗為帝,欲久握朝柄,常竊國基。然靈後之行,人神同憤、萬姓怨嗟,故爾朱榮義旗甫舉,河洛輒清,太后、幼主同沉大河,視元氏之基,不亦弱乎?

《北史·諸帝本紀》評點二:北魏改國姓後諸帝

孝庄帝元子攸:孝庄帝奮其英武,招納勤王,籍爾朱氏之勞,奄有天下。猾逆既翦,爾朱榮擅命,帝不勝其忿,終戮之於朝。然帝非謀遠之主,謀謨罕術,授任乖方,猜嫌行戮,禍不旋踵,故大奸甫除,國難遽至。考其所敗,豈非謀短智淺所致也?

長廣王元曄:長廣王實爾朱氏之傀儡,借之以亂天下也。逮洛邑既克,爾朱氏以帝威望甚薄,欲借廢立之事以威天下,遂立節閔帝代之。帝在位不及半載,爾朱氏立廢若兒戲,何其猖獗若此?

《北史·諸帝本紀》評點二:北魏改國姓後諸帝

節閔帝元恭:節閔帝雖有隱忍待變之志,亦不能脫爾朱氏傀儡之實也。高歡因天下怨望,乘之而起,未及一載,輒撥亂反正,帝亦被黜,旋見害。

廢帝元朗:廢帝實高歡之傀儡,待爾朱氏既亡,歡欲借廢立之事以威天下也,故籍口帝族屬疏遠,未允四海之心,迫其退位,旋害之。

出帝元修:出帝之世,權歸高歡,尺寸之地皆非魏有;政無巨細,悉歸相府。然高氏之逼日甚,帝亦不勝其忿,西入長安以避難。西遷未久,輒構怨與宇文氏,輕啟禍端,終見屠害,良可嘆也!

《北史·諸帝本紀》評點二:北魏改國姓後諸帝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孝靜帝美容儀,雅好文學,勇武有力,從容沉雅,有孝文風。值國祚衰絕、權猾用事之事,帝隱忍懷憤、受辱百端,冀待變以振絕朝綱,然終不得遂其願。高氏父子,辱帝百端,竟得去魏稱齊,竊據大位,帝亦旋遭鴆殺,良可哀之!

西魏文帝元寶炬:文帝性剛果,有武略,值高氏見逼之時,常懷不忿之心,意圖有所匡救,然終不能有所為。高歡既舉兵向闕,遂與孝武俱西向入關,庇於宇文泰。孝武見害,雖為泰擁立為帝,然政歸宇文氏,惟斂手垂拱而已。

《北史·諸帝本紀》評點二:北魏改國姓後諸帝

文帝之時,君有脫屣之意,泰無代立之志,故君臣得以相歡。文帝終保天祿,宜其幸也!

廢帝元欽:廢帝之時,政去皇室,權歸相府,宇文泰之逼,日漸猖獗。帝不勝其忿,意欲誅除,然行事不機,謀劃不密,反為權臣所害,良可為嘆!

《北史·諸帝本紀》評點二:北魏改國姓後諸帝

恭帝拓跋廓:恭帝之時,宇文氏之逼,逾於文、廢,帝嘿然充位,苟延殘命,終其世不能有所施救。泰既死,宇文覺遂代魏建周,帝亦旋見害,此歷代末主之共命,良可哀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三國演義》中最坑爹的五位名人,第五位有位神一般存在的父親
《北史·諸帝本紀》評點一:北魏未改國姓前諸帝
影響王朝命運的十場飯局,第六場讓大唐飲恨,第七場結束百年亂局
《北齊書·諸帝本紀》評點二:廢帝、孝昭帝、武成帝、後主、幼主
從朱元璋到朱瞻基,明初四帝為何偏愛朝鮮美女,她們的結局如何?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