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電影版「變形計」吧!看得我氣喘吁吁
如今災難片的門檻越來越低,套路也越來越單一。
大部分都在花式死人、花式毀天滅地、以及花式變現人性醜惡與人心冷漠……
不過最近,院長卻偶然注意到這部白裡透紅與眾不同的
文藝(?)災難片
,看著不驚悚,反而有些治癒是怎麼回事?!
《生存家族》
海報可不可以麻煩嚴肅一點啊?!
對得起你「災難片」的頭銜嗎?
雖說海報畫風清奇,但口碑是妥妥的,豆瓣評分高達8.1:
以災難片而言,這個分數相當不容易。
要知道去年大火的國民級喪屍片《釜山行》,也才不過8.2呢!
與普通災難片不同,《生存家族》呈現的末日場景並不玄奇,倒不如說,相當貼合現實——
如果你的城市不再有電,生活會發生什麼改變?
故事圍繞一家四口展開:
這家人與大部分現代家庭的構成差別不大——
爸爸上班族,媽媽當主婦,女兒叛逆期,兒子不說話。
清晨工作的工作,上學的上學,晚上雖說家人聚一起,彼此
交流卻很少,全是各種沉迷手機/音樂/電視……
是我是我是我!
老媽雖說是主婦,卻典型一個「城裡主婦」,習慣購買加工過食材進行料理,所以面對老家寄過來的整魚,竟
不敢下刀
:等我嫁給吳彥祖後,不出意外,怕也要變成這種主婦的……
此般如死水寡淡的日常,卻在一個偶然的早上,被徹底打亂——
這天,大家醒來卻發現,電力居然消失了!
不是傳統意義的停電,而是所有電子設備,包括手機、電池、鬧鐘、手電筒……
全部用不成!
起初,所有人都以為只是片區斷電,不覺得恐慌,唯一的反應就是
沒有反應
,正常出門上班上學。然而——
電梯、電車、私家車、信號燈?
不存在的:
這種時候,出行果然還是單車比較管事兒。
只是別指望共享單車了,難道你還指望掃得了碼?
等老爸哼哧哼哧好不容易趕到公司,才意識到一個悲傷的事實——
電腦開不了機,根本沒法辦公,全公司業界精英全部淪為廢魚。
無奈之下,公司大佬宣布下班,學校老師宣布自習。
諷刺的是,明明停了電,可以好好休息來著。
但現代人沒了數碼產品,連消遣的手段也消失了,回到家也不曉得該幹啥。
不過,也不儘是壞事——
到了夜晚,城裡人終於能相信「銀河是真實存在的」這件事了:
由於電力一直沒恢復,自來水廠也停止供水,連基本生存所需都無法保障,更別提洗衣洗碗做飯了:
就算去超市買桶裝水,也只能付現。
然而,沒了ATM機,大家錢包的餘額都不寬裕……
沒水沒電沒現金,繼續留下去,大家都得玩蛋。
想到不能再坐以待斃下去,媽媽決定——
攜家帶口回鹿兒島的鄉下生活!
踩著腳踏車!
但路途總需要水和食物吧?
然而非常時期,礦泉水最高已經飆到2500日元(約合人民幣140元……)每瓶了!!!
比我們的5A級旅遊景區的小販還要黑哦!
無論如何,一家人總算順利踏上高速公路了。
起初,姐弟倆到底小孩心性,出個遠門就雀躍不已。
可是很快,他們又笑不出來了——
無法靠自己穿越烏漆嘛黑的隧道;喝口溪水就拉肚子;一場壞天氣就能衝散所有家當……
這家人離開了電,簡直是大自然最脆弱不堪的生物沒有之一,走一步都得喘三喘的那種。
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漫漫漫漫漫漫漫漫長的苦難。
從東京到鹿兒島騎車的話,可要
至少要走一個月的哦!
真不誇張,這絕對是院長看過最疲勞的一部日本電影了。
觀眾眼睜睜看著離開時意氣風發的一家四口:
被大自然捯飭成了這副模樣:
現在我終於信「川藏線=毀容線」這套說法了。
與其他喜歡利用極端環境,去體現人性醜陋與不堪的災難片套路不同。
《生存家族》的
一家四口返鄉途中,雖說碰到過一些打算髮國難財的傢伙。
但整體而言,人們都在保證自身儲量足夠的前提之下,以餘力互幫互助的。
比如帶他們過隧道的盲眼老人:
在水族館就地取材,開「大排檔」接濟路人的老闆:
經驗豐富,絲毫不受停電困擾的貝爺愛好者們:
表面兇巴巴,內心小花花的農家老大爺:
以及駕駛著早已退出歷史的蒸汽火車司機,和車上的乘客:
與其說是逃難,倒不如說是一次生命歸回的巡禮。
上路那會兒,老爸只是強撐在一家之主的人設,其實沒多少主見;
兒子女兒也對此積怨已久,特別看不起這個爹。
可是漸漸地,他們也意識到,父親實在不容易。
也會為了讓兒女有東西可以吃,放下尊嚴給人下跪:
想不到經過這一場災難,竟使得原本岌岌可危的家庭關係,意外得到了修復,人與人之間失去已久的羈絆,也再次找回來了。
老媽還學會了切魚呢!
關於「數碼產品讓現代人日漸冷漠」的說法,早就已經被各大媒體營銷號給討論爛了,各個都在勸你放下手機,和身旁的家人朋友好好聊聊天。
可似乎從來就沒起多大作用。
看過之後,我們還不是依舊端起手機,該幹嘛幹嘛?
科技的確是方便的東西,讓溝通無處不在,
所有軟體類別裡面,最火的也永遠是各種社交類工具。
但軟體僅僅練就了手速,我們倒變得不知該怎麼用嘴對話了。
不過,看過《生存家族》之後,院長卻有些不那麼認同上面這套說法了。
我在想,會不會有這麼一種可能:
並非現代人真就離不開數碼產品,只是缺乏一個
名正言順
離開它們的理由?就像有些人明明在大城市過得並不舒服,但看其他同齡人也都在苦苦打拚,父老鄉親都盼著你有出息,所以無奈只能硬著頭皮死撐下去……
如果全世界停電,如果再也不用擔心錯過重要消息,如果城市從避風港變換成活地獄,如果給個完美的借口,讓你不得不回農村的話……
對此喜聞樂見的朋友,恐怕也不在少數吧?
但歸園田居的夢,總有醒來那一天。
在影片的結局時,電力恢復了:
沒人知道這場無妄之災如何而來,也少有人因為習慣了鄉間的原生態,而放棄回歸現代社會。
市民紛紛回到東京,百廢俱興,繼續回到災難之前的節奏,彷彿一切都沒發生。
在鄉下老家的老人們,他們豐富的人生經驗與訣竅,像熏制豬肉呀、蒸汽列車過隧道要關窗呀……
恐怕也就只有在「全球停電」這種特殊環境之下,才能再次起作用吧?
等一切恢復常態,無論老人們如何心不甘情不願,也終究只能無奈地揮手,送別那群註定返回大城市的孩子了。
院長是個俗人,跟你們一樣,也離不開手機、ipad、耳機、空調、wifi、
王者榮耀
……該吃該玩該看該樂的東西,一樣沒少體驗。
時間久了,就不像過去那麼容易滿足了。
所以看到片子里,飢腸轆轆的女兒啃到熏豬肉,幸福地流下眼淚那一幕:
這種重新找回知足感的模樣,果然還是讓人羨慕啊!


※這種片子我們至今沒拍出來,真讓人羞愧
※王思聰:垃圾導演太多?你行你上啊!
※最後她一笑,我哭瞎了
※睡了1000個女人,你們還是愛他
TAG:吐槽電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