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量產網路主播,誰才是新網紅時代的造星高手?

量產網路主播,誰才是新網紅時代的造星高手?

直播行業第一權威媒體

近日,重慶工程學院開設「網紅學院」一事引發關注。

據新京報報道,重慶工程學院新開設了「網紅學院」,並於9月19日完成了「選拔學員」的工作和開班儀式。

事件曝光後引發眾多網友關注。有網友疑問,「網紅學院」是該校的獨立學院還是下設的一個專業?還有網友擔心,「網紅學院」的成立,是否會在學生間,帶來對「網紅」、「主播」等行業的過度推崇?

據「星運」網紅學院知情人士向直觀君透露,在高校開設網紅課是校企合作,是將網紅教育開進大學校園的創新合作模式,也是為了促進大學生就業。7月份啟動儀式上,星運網紅學院執行院長鄒雨佳說:「網紅學院希望能夠做到的是,國民教育從通識教育抓起,網紅素質從行業教育做起,這是開辦網紅學院的初衷」。她表示網紅也是職業,也需要學習。

在網紅逐漸成為市場的寵兒的今天,網紅走進校園課堂徹底將網紅經濟引爆到一個新的風口。除了促進大學生就業,網紅學院和重慶學院的合作,培養更職業的網紅人才,難道不是為了更系統的造星嗎?

1

[

跳過傳統的造星模式

]

新媒體時代,很多以前的娛樂規則已經失靈。高曉松改行做了矮大緊,papi醬做了短視頻,張大奕成為了年銷量幾個億的電商女王……

30多年前,白衣飄飄的年代,港星北上,台星西渡,給內地人第一次帶來了「造星」的概念。那個時候明星走的是一條自上而下的道路,唱片公司和影視公司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發掘、培養藝人,生產回應市場需求的文娛內容,利用渠道優勢獲得穩定的商業回報。

用今天的話講,那時候造星流水線的生產方式,與那個時代整個社會所奉行的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理念高度一致,整個娛樂圈牢牢掌握在幾家大的唱片公司、影視公司的手中。可以說,以前造星模式奉行的是中心化的理念。

一切的變化始於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流行。互聯網+使得另一股清流或者泥石流開始奔騰——社交網路、直播平台崛起了,從而賦予娛樂全新的涅槃。

直播崛起帶動了網紅經濟的大爆發,帶來了更大的曝光率和受眾人群。直播時代的造星依託於粉絲經濟,粉絲推動素人走向網紅:炒作素人,幫助網紅上熱搜,並為網紅附加值買單。

現在偶像粉絲互動方式比以前更加直接,偶像對於粉絲來說不像以前那麼遙不可及,他們與粉絲只隔著一個屏幕,粉絲可以與偶像隨時互動,並且可以通過彈幕立刻得到回應。

網紅經濟的流行導致明星經濟的注意力被稀釋。像四大天王、全民偶像這類家喻戶曉、老少通吃的明星出現的幾率越來越低。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網紅,而這個網紅,他的朋友可能完全不認識。

網紅經濟在一定程度上與明星經濟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都是形成個人品牌價值,然後依靠粉絲的流量變現。而網紅經濟又與明星經濟不一樣,網紅是直接依靠粉絲自身的消費能力變現,沒有中間環節,比如電商網紅通過銷售網路商品,直播網紅通過打賞,不像傳統的明星得通過代言、作品才能實現。

由於網紅進入門檻相對明星要低非常多,並且不需要明星那這種專業級別的團隊運作,只要擁有一定內容製作能力,就可以通過直播平台、電商平台孵化,收穫粉絲,成為人氣網紅。這種造星能力,不是傳統明星公司能夠比擬。

網紅藉助移動互聯網的優勢,直接跳過傳統的造星培養模式,以及漫長的成長時間,迅速碾壓傳統的成名與吸金機制,改變著許多行業的生態鏈。

不過,這樣的弊端是導致網紅資質良莠不齊,大眾對網紅的印象歸入低俗和不入流。傳統因為意外事件和顏值走紅的網紅們漸漸失去市場,隨著粉絲經濟的崛起,大眾對網紅的要求越來越高,大眾喜歡的網紅一定是有才華或商業價值的新型網紅。在網紅行業領域,把有商業價值的網紅稱之為UPGC,即專業內容生產者,而專業的UPGC要通過專業系統的學習。

所以對於很多平台和機構來說,他們需要一個孵化器,來孵化更多有質感和價值的網紅,也就是所謂的網路時代的造星。造星孵化,不依賴於某一個大的IP,量產孵化眾多大IP,希望形成頭部的滾雪球效應。

這是目前大部分經紀公司和平台的發力點。紅星網紅學院也是走的這條路線,只不過它把培養網紅的野心擴散到了高校,引起了更大範圍的關注。

2

[

新網紅時代的造星法則

]

安迪·沃霍爾說過「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每個人都能在十五分鐘內出名。」如果不計較永恆,而只關注當下,那就再也找不到比直播更讓人迅速曝光的地方。

直播打散了粉絲的關注點,粉絲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喜歡的偶像。新時代的偶像養成模式一定是去中心化的,去中心化不代表沒有中心,而是圍繞不同IP的形成的不同的分散點。

觀眾面臨著眼花繚亂的選擇:在偶像貨架上,可供粉絲挑選的偶像從未如此豐富,既有比鳳凰傳奇更具鄉村重金屬風格的快手紅人,也有大牌明星匯聚的一直播,土豪人群可以安然在秀場平台打賞名媛,網遊一族可以在鬥魚里沉浸在爆燃主播的解說詞里。

全民偶像時代的偶像相對壟斷,所以去中心化的偶像生態比中心化的生態競爭更加激烈。經紀公司和造星平台已經沒有耐心花費數年將一個偶像完全包裝好之後再推出,而是先讓普通人出道,再把他們一點點培養成偶像。粉絲不僅能看到偶像,而且可以參與造星的過程,陪伴他們成長。

網路直播網紅和電商網紅的成功可以說是大部分是靠粉絲推動的,經紀公司只是先培訓一下,就讓主播面向大眾直播。而主播們由開始的沒有經驗的小主播,經過和粉絲之間的磨合提高技藝,有更多的粉絲喜歡,成為大主播,這些粉絲都有全程參與進來。

這樣的形式,既養成主播,又養成粉絲,打破偶像遙不可及的形象,粉絲的粘性更高。而養成的過程,也變成了商業模式,對娛樂產業具有顛覆性的意義。偶像養成的過程,主播也在創造商業價值,成名的過程就是吸金之路。

歸根結蒂,網紅經濟背景下的造星模式是一種陪伴是式的偶像養成。

有點像電視主導娛樂時期的選秀造星,沒有經過前期的閉關培訓,稚嫩的新人直接登台表演。此時的選秀取代了星探,不自覺地承擔了發掘行業新人的智能,如果你入圍了《超級女聲》《快樂男聲》《中國好聲音》,基本上就相當於登上了娛樂圈列車的站票。

這點在主播身上則表現的更為典型。如果說選秀給了素人一次翻身的機會,那麼,直播則徹底鋪平了展現才華的路途。直播領域,「陪伴」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主播的打造也突出「陪伴」的狀態。主播在粉絲面前就是一個會一點才藝的普通朋友,撕去了明星的神秘感和高高在上的光環。

00後喜歡的TFboys也是將「陪伴式」應用到極致,粉絲們好像是三小隻的朋友、同學、弟弟、兒子。看著他們長大、成年、有更多的能力,粉絲投入了大量的情感。

3

[

網紅學院的可行性

]

不過從傳統媒體時代到現在,娛樂圈的本質思維並沒有發生變化:聚焦流量、導入流量、變現流量。

網紅代表流量,平台和經紀公司的運營模式都在往造星滲透,鬥魚、熊貓、虎牙等都在培養自己的KOL,挖掘自己的網紅。那麼從這種意義上看,網紅學院是想打造一個培養網紅的「夢工廠」。

網紅培育與高校合作或許是順應了互聯網發展潮流,一定程度上可以帶動大學生就業,更大程度上直觀君認為,校企合作是想更好的打通網紅產業鏈,打通網紅從上游到下游的養成通道,並且藉助高校的文化底蘊為網紅的職業化加持。用外媒的評論說,我們要需要打破常規的改革勇氣,鼓勵別具一格的大膽嘗試。

表演藝術有影視學院輸出表演人才,內地有北影、上戲、中戲,香港有TVB無線培訓班,台灣有華岡藝校。而網紅作為一種新型的尚不被認可的藝術形態,是否需要規範化、系統化,這是很多機構和平台正在嘗試的事情。

9月中旬,中國第一座網紅小鎮在武漢落成,在這裡,將陸陸續續建設100個各具特色的網紅設計師工作室、超過10個二次元產業相關互動式店面以及年培訓量2000人的「網紅生產車間」和年接待能力超過30000人的「粉絲俱樂部」。

這也是企業和政府的合作項目,據多方信源證實,鬥魚小鎮也即將在武漢光谷落成,建成全國最大的網紅培訓基地。當網紅成為一種新型的產業的時候,依附網紅的生態就會以藤蔓之勢蔓延到各個分支領域。

接下來各個機構要做的就是怎麼把產業鏈做的更加聚焦,從下到上,從經紀公司到平台,把資源整合起來,打造網紅之城、網紅孵化空間。

「網紅學院」也是網紅產業鏈走向聚焦的土壤下順勢而生。它的角色是為產業鏈輸出專業的網紅人才,讓網紅能在逐漸冷靜的市場環境下更加具有競爭力。未來提倡新型的網紅人才,從目前網紅素質來看,這是一個巨大的缺口。

網紅很多,大部分都是靠「賣肉走腎」的網紅,市場的風向一直在變,新時代的網紅一定是有專業素養、能自己產生內容的優質網紅。網紅作為一種職業受到越來越多95後的青睞,那麼對於職業設定一個標準化的門檻也是有必要的。最終網紅將成為藝人或者行業藝人,在行業領域頒發主播上崗證,就像會計師證、律師證、廚師證一樣,網紅需要有得到業內認可的專業度才能上崗。

也許有一天,網紅也能像明星一樣獲得大眾媒體的認可和大眾範圍內的關注度,網紅也可以像學表演藝術的學生一樣通過成績和才藝考取,大學也會把網紅培訓作為一項常規課程開設,不再受到主流媒體的爭議。

那麼,「網紅學院」和高校合作開設網紅培養課程或許是一條行的通的路,在市場格局還沒有固態化的情況下,任何新的嘗試都可以開闢一條新的路,只是要接受來自市場的檢驗。

版權聲明:本號除註明出處文章外,均屬於原創。如需轉載、引用,請先獲得授權。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直播觀察網僅作傳遞信息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直播觀察 的精彩文章:

從玩具到工具,直播蛻變或將進入2.0時代!

TAG:直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