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照片:我們熱愛和平,人臉就是公眾媒介

老照片:我們熱愛和平,人臉就是公眾媒介

1860-1870,兩個南方女子正在梳妝。當時的女子常於腦後梳圓髻,講究光潔,在髻上橫插一把精緻的小木梳。

1903年,慈禧扮觀音。

1872年,中國留美幼童,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

義大利傳教士南懷謙拍攝的晚清兩個準備進京趕考的學子,其中一個拿著當時頗為新潮的洋傘。

義大利傳教士南懷謙拍攝的晚清一對夫妻。第二階段(1912-1949):變革時代的中國人走進了照相館,肖像進入社交、登上雜誌封面、為婚姻和友誼定型。中國第一次有一大眾明星臉,也有了與肖像相關的生活美學。

1916年,林徽因(右一)與表姐妹們的合影。她們身上穿的是北京培華女子中學的校服。

1913-1917年間,周恩來(前一)和南開學校老師伉乃如(前排左二)及同學合影。

1936年,美國著名記者斯諾拍攝的《毛澤東在陝北》,。1937年,美國進步記者埃德加·斯諾經過四個月的採訪活動撰寫出近代新聞報道傑作──《西行漫記》。在採訪紅軍的活動中,斯諾拍攝照片用了三十卷膠片。他選擇了二十多幅照片給《紅星照耀中國》作插圖。其中有幅傳世之作──《毛澤東在陝北》,在這幅照片上毛澤東頭戴紅星八角帽,神采奕奕。

1938年,準備上抗日戰場的年輕國民黨士兵,頭戴德式鋼盔。曾被美國《時代》雜誌選作封面,拍攝者羅伯特·卡帕。

1948年,清華大學女子排球隊。

《良友》的封面女郎通常都是「年輕、富有、魅力的女性」。

1934年,四川理縣嘉絨少女。(圖/庄學本)第三階段(1949-1976):這時,攝影為人民服務,攝影為工農兵服務,攝影為政治服務。領袖偉大詳和,人民幸福真誠,英雄專註堅定,時代的道具和政治的符號塑造了標準臉龐。

「我們熱愛和平」。1952年抗美援朝期間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片的印刷品在中國大地流傳,也傳到了朝鮮。戰壕里、指揮部的地圖旁邊、野戰醫院裡志願軍戰士們幾乎人手一張,都是那種小型的印刷品。照片激勵了戰士保衛和平的決心和信心。

1958年,董存瑞烈士的父母在河北懷來縣家中。

1968年4月16日,解放軍戰士王國祥,作為黑龍江省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代表,應邀到哈爾濱市郊區公社為農民講述他學毛著的先進事迹,群眾把自己佩戴的170多枚毛澤東像章戴到他身上。

1969年6月,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和韶山學校的師生們在一起。

1974年,河南輝縣,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下鄉知青。地處太行山區的輝縣是全國「農業學大寨」的先進縣。

1973年,周恩來。這張照片第一次發表在義大利的《時代周刊》上,以後世界各國的報刊陸續大量的刊登,後來中國駐義大利使館找到攝影師,他又親手放大了三張原作,並簽了字。托他們一張轉送周總理,一張送中國外交部,一張送給中國駐義大利使館。過了幾年,周總理去世,四人幫被粉碎,這張照片才在中國發表,

現代京劇《紅燈記》劇照(高舉紅燈),1974年攝於北京工人劇場。(圖/張雅心)第四階段(1976-2008):國家開放和社會轉型之下,人成了多元價值的承載者,人臉就成了公眾媒介。職業與生存特徵只是細枝末節,中國人的臉既被紀實化攝影,又被符號化解讀。

1977年,畫家石魯。作為長安畫派的代表性畫家石魯在文革中受盡了迫害,幾乎致死。1977年,石魯住進了北京通縣結核病醫院,攝影師在醫院拍下了這張照片。

1991年,武漢鋼鐵廠的鍊鋼工人。

1994年,電影影星劉曉慶。十餘年來先後主演過《小花》《瞧這一家子》《原野》《芙蓉鎮》《春桃》等多部影片,曾幾次獲得百花獎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30年演藝生涯造就中國第一女星。

1996年,河南孟津縣朝陽鄉南石山村,張群子和她的兩個女兒。那時鄉間流行健美褲,兩姐妹在集市買了最時髦的紅色健美褲。

2003年,四川涼山地區的彝人照相館。

2006年,東北人。

2006年,廣東河源。 送外賣的餐館女工。

2006年9月,台灣。孔子後裔孔德成,長孫垂長,曾長孫佑仁。

2007年3月,國家體育場(鳥巢),做鋼樑防腐的工人。

2007年12月,北京。俏江南集團董事長張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