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換過十餘種職業後堅守藝術,他如何堅持近50年多軌創作?

換過十餘種職業後堅守藝術,他如何堅持近50年多軌創作?

許東榮《生命雕.畫》展覽現場,廣東美術館

觀看許東榮的雕塑、繪畫、水墨作品,第一眼便會驚訝於其變化萬千的表現形式,其中既有東方韻味,又有西方藝術的語言;既有傳統文化的底蘊,也有當代藝術的造型。9月29日,許東榮最新個展「生命雕.畫」在廣東美術館開幕,這次展覽呈現出藝術家創作語言上的最新進展外,同時也是對於近50年藝術生涯的一次回顧。

許東榮個展《生命雕.畫》開幕現場,廣東美術館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中國古代文學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美。1947年,許東榮出生在台灣屏東,台南的綠水碧天,讓他自小就沉浸在大自然的饋贈中;遍野的鄉間廟宇文化,更提供了他少時的藝術養分。

許東榮,《記號系列 7》,布面油畫,162 x 130cm,2017

對藝術的興趣使然、不斷嘗試的性格一直貫穿著許東榮的整個藝術生涯。觀看廣東美術館展出的新作大幅抽象畫,藝術家丟棄了畫筆,以鐵、塑料凳各種不一的工具來作畫。他採用了擦洗的手法——畫面反覆地畫、刮除、重畫又刮除。一層層厚塗的油彩在畫布上構成了一個曖昧、觸覺性肌理和空間,引導觀眾在混亂中頓然找到那種構成的筆觸。

對許東榮來說,創作最講究的便是機緣。一件作品通常要接連創作數月、預演各種畫面仍不盡興,而就在某一時刻,一氣呵成地完工停筆。

許東榮,《記號系列 1》,布面油畫,162 x 130cm,2017

而在許東榮高中畢業後,他決定獨自赴台北工作。先到陶瓷廠當學徒,也是在那時奠定了傳統國畫的基礎。一次偶然,他看到一塊漢白玉,當即為其溫潤透明的質地所傾倒,便進入東洋寶石廠工作,學習打洞、切割、打光等傳統玉雕基本技術,這也是如今經典雕刻系列「大象無形」的啟蒙。

在服完兵役後,許東榮仍醉心藝術,就從師畫家羅清雲學習素描和水彩。1971年,許東榮考進了台灣的師大美術系,開始有系統地接觸純藝術的創作和進修歷程。在大學期間,許東榮不僅受到了專業的藝術訓練,更由名師指路,逐漸找到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鄭善禧老師所主張的「臨百家而成一家」,在一件作品上所關注的議題,往往不只是單點的切入,而是多點、甚至更多面向的彙整; 廖繼春告訴他「面對藝術,得先從學習自然、模仿自然、創作自然,再到最後的則須學會日常塗鴉」,更讓許東榮選擇丟掉畫筆,一擦一洗,盡顯風格。

許東榮,《生命雕.畫》展覽現場,廣東美術館

大學畢業後出人意料地,許東榮並沒有選擇單純藝術家之路。他先開設了玉雕和陶瓷工廠,這個經驗教導了他辨識玉石、切割、雕琢、陶土的捏塑與上色;後又開設民俗古玩店,大量接觸到傳統刺繡的色彩運用、民間木頭雕刻所謂內枝外葉的技法;開設填充玩具工廠時,學會了立體造型的打樣、剪裁與縫製;開設生產洗碗精工廠,學習如何研發、調配化學藥劑,這段經驗後來讓他在繪畫創作時,將材質、顏料的參酌運用發揮到極致;開過五金店,因此也教會了他對於各式器材料的認識......這些不同的身份如何平衡?許東榮沒有想過,他只是選擇去嘗試。

這也就不難看出,為何許東榮一直堅持雙軌、多軌的形式創作,「在這次廣東美術館展出的新作中,其實就在今年年頭和年尾的作品,風格也略有區別。一段時間創作雕塑,再回歸畫布時會感受到心境的差異。每當繪畫遇到了瓶頸就去雕刻,它們互為影響、並不衝突。」

許東榮《搖曳蓮華》,漢白玉,75 x 36 x 34 cm,2016

在1987年創辦八大畫廊,既是機緣,也是關乎個人藝術創作的考慮。古董生意為許東榮開設畫廊打下了基礎,「早期收藏實質上就是為了臨摹,購入張大千、吳昌碩等很多書畫大師的真跡,也是為了研究作品的筆觸。」對許東榮來說,藝術品就相當於「大孩子的玩具」,「學畫的人一定要多看、多了解,再勤練習才會進步。開畫廊是一個看更多收藏家藏品的好機會,大家也會相互交流,這都是寶貴的財富。」

許東榮個展《生命雕.畫》開幕現場,廣東美術館

看許東榮抽象畫作的色彩運用,能感受到受到趙無極、朱德群的影響——在平面繪畫的色彩選擇,許東榮的色感相當深邃且靈活,比一般的畫家更能駕馭色彩所建構出來的空間感。抽象畫中依稀可見傳統書法線性造型,「早期作品因有水墨訓練。用線、緊、松、疏、密來表達情感。現在畫和雕刻講求機緣,即自動書寫偶然效果。」許東榮談到白髮一雄時也深有感觸,「具體派講究拋棄畫筆,思考會跟隨不同的工具而改變。多年開設畫廊的經驗給我打開更高的眼界,避免閉門造車。」

許東榮,《記號系列 2》,布面油畫,162 x 130cm,2017

何為自動書寫?細看許東榮的漢白玉雕刻,依稀可見水墨功底的影響——少時台灣廟堂中的神仙、關公、菩薩,這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是許東榮的藝術根基。而在表達形式上,東方雕塑講究在線條和隱喻,西方雕塑著重寫實性,即所謂的虛與實的課題。在東西方之間,許東榮捕捉到了微妙的平衡,「我的雕塑並不是純粹寫實,而是自動書寫的偶然效果,好比一塊泥土掉落到地上的形狀具有偶然性,並不是交由人為控制,因此稱之為自動書寫。」

許東榮,《魁星》,漢白玉,72 x 32 x 63cm,2016

許東榮始終堅持使用漢白玉的材質雕刻,他對材料有種特殊的靈敏,漢白玉天然的透明度和溫潤質地令他如沐春風,「毫無機械之感」,許東榮如此形容。就這樣, 原本堅硬敦厚的玉石,在他手中轉化成在空間中悠然飄動的彩帶——輕盈、靈動、婉轉。

本次在廣東美術館展出的晚期雕刻作品,藝術家稱受到明末崔子忠筆下的人物造型很大影響。「崔子忠的人物,在衣紋轉折的部分,總讓我覺得好像堅硬石頭,卻也感受衣紋轉折竟也能如薄紗般的具有透度。另外,陳洪綬筆下人物的線條、吳彬的虛幻與圓滿……我於是將這樣的感念,藉由漢白玉材質來表現。」許東榮笑道。「技法肯定還是老祖宗的技法,而創作概念完全是當代的概念。」

許東榮《生命雕.畫》展覽現場,廣東美術館

對於許東榮近50年的的藝術生涯,皮道堅評價,「許東榮作品的東方文化氣質顯而易見,是水墨性、水墨精神和水墨方式對新的藝術媒介和藝術方式的植入和滲透,也是當下東方價值觀念與精神追求的熱切表達。很難用抽象藝術、表現主義藝術這些來自西方的概念界定許東榮的繪畫與雕刻。他的藝術就是從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生長出來的中國當代藝術,也是土生土長的具有當代性的世界藝術。」

土生土長,是許東榮創作的根基。從早年涉獵多種行業,到進行收藏、運營多家畫廊,他從未放下過對藝術創作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雕刻熟練工藝的研習。多年沉浸在畫廊的體驗更加開闊了他的視野,許東榮淡然道,「人生的經歷會增加創作的養分,如果我是藝術學院出身的藝術家,生活會比較簡單,也就不會有如今對藝術的心得。人生乃是在滾滾中紅塵修道,都經歷體驗過,才知如何返璞歸真。」

展覽名稱:生命雕.畫——許東榮廣東美術館個展

展覽日期:2017年9月29日至10月12日

學術主持:皮道堅

展覽地點:廣東美術館2,3號廳 ,廣州市越秀區二沙島煙雨路38號

#你最喜歡許東榮哪件藝術作品?請在留言中與我們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net 的精彩文章:

artnet 9月藝術家熱搜榜,是否大出所料?
身在藝術圈,這12位超紅人士的ins你關注了嗎?
遠離名利潛心藝術六年,這位喜劇之王都畫了什麼?
留住時間、雕塑時間,比爾·維奧拉的影像哲學
善待動物組織是如今最令人懼怕的「藝術批評家」嗎?

TAG:ar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