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兩朝的對日作戰,何以明朝成功了,清朝卻失敗了

明清兩朝的對日作戰,何以明朝成功了,清朝卻失敗了

中國明清兩朝在晚期都曾與日本發生過戰爭,起因也都是日本試圖侵略朝鮮,再以朝鮮為跳板進而侵略中國,作為朝鮮的宗主國,同時出於唇亡齒寒的考慮,中國不得不出兵幫助朝鮮抵禦日本的侵略,可是為何在「懶皇帝」萬曆領導下的明朝能夠戰勝日本,開啟了洋務運動的清朝卻在甲午戰爭中敗給了日本呢?

明朝萬曆朝鮮戰爭

豐臣秀在統一日本後,自信心和野心都開始膨脹起來,當然倭國從古自今無不覬覦我中華大地,因為無法通過海戰直接入侵中國本土,豐臣秀吉制定了以朝鮮為跳板的侵略計劃,在1592年至1598年之間兩次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中國也兩次派兵救朝鮮,這兩次戰爭在中國被稱作萬曆朝鮮之役,為「萬曆三大征」之一。

1592年,明朝萬曆二十年,豐臣秀吉攜軍20萬攻入朝鮮,朝鮮國王倉皇逃命。豐臣秀吉以迅雷之勢攻克朝鮮大片領土,朝鮮眼看便要亡國,朝鮮國王急派使臣赴中國求援。當時經朝鮮幾番派人陳述事情經過後,明朝政府才相信了朝鮮確受倭國侵襲,而不是朝鮮倭國聯合同謀中國。當然明朝政府也算清醒,看得出倭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意識到「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於是調兵遠赴朝鮮討伐倭奴。

因為朝鮮對倭奴的錯誤估計,導致明軍在開戰初期失利,不過也很快調整過來。當時還有件事比較有意思,明朝建州衛的努爾哈赤在聽說朝鮮受到倭國的侵略後,曾派人告知朝鮮,願意出兵幫助朝鮮度過難關,可能是害怕走了虎又來了狼,朝鮮婉拒了努爾哈赤的好意。明朝政府委任李如松負責朝鮮戰爭事務,在李如松的率領下,明軍連敗倭奴,收復諸多被倭國佔領的城池。同時在明軍的相助下,朝鮮也取得了與倭國海戰的勝利,取得制海權,切斷了倭國的海上補給線。倭國陸戰與海戰同時失利,再加上補給困難,豐臣秀吉最終迫於壓力不得不派出使臣赴北京議和。

豐臣秀吉對此前的朝鮮戰爭的失敗並不甘心,對於向明朝政府委曲求和更是引以為辱,1597年豐臣秀吉再次兵發朝鮮。這次豐臣秀吉倒是學了乖,因為此前敗於海戰,使得倭軍受制於補給,所以他先用反間計讓朝鮮國王貶謫朝鮮著名海軍將領李舜臣,沒了李舜臣的海軍鉗制,豐臣秀吉又意氣風發地奔向朝鮮。當然,最後朝鮮政府迫於倭奴氣勢還是重新啟用了李舜臣。

明朝政府在得知倭奴又犯朝鮮以後,只好再次出兵討伐言而無信的倭奴。倭奴在明軍和朝鮮的聯合攻擊下,敗狀已經無法挽回。豐臣秀吉於1598年病亡後,在朝鮮的倭國軍隊也失去了主心骨,再加上在戰爭中日本已經處於失利地位,最終倭軍只好撤軍回島,明朝和朝鮮再次取得朝鮮戰爭的勝利。

豐臣秀吉也許不知道當時的日本根本支撐不起他的野心,傻乎乎地仗著自己那「鼠目寸光」下的野心揮兵朝鮮,自以為憑藉自己的能耐,必然可以拿下我泱泱中華,真可謂是無知者無畏矣。豐臣秀吉恐怕到死也想不到,他辛辛苦苦拿到手的肥肉,在他死後竟然白白便宜了德川家康。

清朝甲午戰爭

日本亡我之心不死,在經過明治維新以後,國力蒸蒸日上,又開始打起了中國的主意,日本依然是想以朝鮮為突破口。事實上早在甲午前日本就已經開始滲透朝鮮,試圖顛覆朝鮮王室,並且取代中國在朝鮮的地位,只是當時袁世凱總督朝鮮事務,朝鮮國內的親日派和日本的滲透勢力受到袁世凱的大力打壓。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在東學黨起義軍的凜冽的攻勢下節節敗退,政府軍無力應付起義軍,最終不得不低頭向清政府求援,這讓日本看到了入侵朝鮮的契機。日本在得知中國已經出兵朝鮮後,也坐不住了,高高興興地也派兵去朝鮮,就是為了能在朝鮮挑起和中國挑事,不義戰爭也需要一個合理的借口。不過朝鮮政府卻與起義軍達成了和議,於是要求中日撤軍,但是當時朝鮮事務可以說是由中國把持的,日本肯定不可能同意撤軍,提出共同幫助朝鮮改革的建議的同時,不斷增兵朝鮮,最終在朝兵力超過中國。中國方面,李鴻章並不想與日本發生摩擦,所以想中日一起撤兵,以致既沒有如日本一樣增兵,也沒有下令撤兵。日本不斷挑釁中國,慈禧此獠當時正準備自己的六十大壽,更不希望和日本發生衝突。

日本在控制朝鮮以後即驅逐清軍,並於1894年7月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點燃了與中國的戰火,並製造了高升號事件,由此引爆了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8月,中日正式宣戰,在黃海海戰中,在清軍與日軍損失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李鴻章為保存實力命令北洋艦隊撤回威海衛,並且不準迎敵,事實上當時李鴻章正為了在慈禧六十大壽上討慈禧歡心絞盡腦汁。黃海海戰不敗而敗,北洋艦隊在撤回威海衛後,最終在1895年3月全軍覆沒。清政府在甲午戰敗後,派李鴻章赴日本馬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戰勝的明朝,戰敗的清朝

清朝能取代明朝並不是當年的滿清比明朝強,是明朝內部已經腐化甚至崩盤了,明軍實力也不是清軍能比的,清軍的壯大都是依靠漢族將領的帶隊投降,中原也是漢將送給他們的,至於這麼多漢將會投滿清,主要還是武將在明朝功名利祿難有保障,文官和宦官對武將的打壓讓他們沒有安全感,出了點什麼事都害怕會掉腦袋,以致滿清給點許諾就忍不住跪地投降了。

萬曆朝鮮戰爭發生時,明朝經張居正改革後國勢正盛,而且明朝火器發展也不錯,日本則是剛從混亂里走出來,只是豐臣秀吉的過度膨脹所以打起了中國的主意,當時的日本根本不是中國的敵手,明朝能打敗日本並不奇怪。

清朝敗於甲午戰爭也不奇怪,畢竟時代背景不同,滿清入關後時刻提防著漢人,各種封鎖技術,康熙雖然喜歡西學,可是晚期也不得不把西學藏起來,乾隆更甚,直接閉關鎖國了。洋槍洋炮轟過來時,庫房裡的火器連明朝的水平都達不到就算了,還生鏽發霉。日本呢,明治維新後大力引進西方技術發展工商業,國力日新月異,然後幾個炮就轟碎了滿清的大夢,可是慈禧還在明知國力不行,還傾國之力辦她的六十大壽,她的狗腿子李鴻章為討她歡心下令撤回艦隊,結果被日本端了鍋。

歷史興衰,莫過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時期的教育是這樣的
一面錦旗五張一百塊!地下的東西我到底該不該捐?
打油二首——嘆光陰——四季勤勞休自懶
明使臣被殺,10萬討伐之師全軍覆沒,朱棣放棄通好政策怒征漠北!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何改名換姓?只因元朝百姓的名字太奇怪?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