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解碼J.D. Power新車質量研究:中國人買車適用中醫理論

解碼J.D. Power新車質量研究:中國人買車適用中醫理論

對J.D.Power中國區汽車產品事業部總經理蔡明的採訪在新車質量研究發布之前。作為J.D.Power在北京的常駐人員之一,正是採訪還沒開始,蔡明便開始「吐槽」是北京擁堵的交通。而在擁堵之外,他所看到的是「中國發展未來交通系統的廣闊前景」。

不過,在美好的未來到來之前,圍繞2017中國新車質量研究SM(IQS),蔡明告訴汽車頭條App,中國消費者對新車質量的認知,已經表現出與美國與歐洲市場越來越多的獨特性。

▲J.D.Power中國區汽車產品事業部總經理 蔡明

相關資料顯示,今年是J.D. Power連續第18年在中國發布新車質量研究(IQS)。該研究衡量的是新車車主在購車後2至6個月內經歷的問題,並將新車質量問題明確劃分為兩大類:設計缺陷和故障/無法操作。新車質量得分以平均每百輛車問題數(PP100)表達,新車質量得分越低,表明問題數越少,質量也越好。

在今年的新車質量研究中,一個為各方所關注的明顯變化是,中國自主品牌與國際品牌新車質量的差距連續第七年縮小,2017年兩者的每百輛車問題數(PP100)已進一步縮小至僅13分。而在2000年J.D. Power第一次開展中國新車質量研究時,這一差距是396分。

而實際上,蔡明表示,自主品牌已經在車身內裝、配置、操控、儀錶盤和音響、通訊、娛樂、導航等三個領域以微弱優勢領先國際品牌。

「自主品牌在質量方面的關注程度和投入都在逐漸增,質量提升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在蔡明眼裡,從根本上講,這源於自主品牌的觀念不斷轉化,從「最開始造一輛能開的車」,在傳統意義上的質量達到一定水平後,慢慢開始轉化為「注重感官質量」。這也體現在2017中國新車質量研究SM(IQS)中。

研究顯示,中國消費者抱怨最多的前20個問題中,有8個問題和「感官」相關。除了「車內有令人不愉快的氣味」以外,還包括「胎雜訊過大」、「風雜訊過大」、「剎車有噪音」、「座椅產生雜音、異響」「發動機異響」、「風扇、鼓風機噪音過大」和「中控台有異響」。

用蔡明的話說,中國消費者買車就像中醫看病,望、聞、問、切,一個步驟都不少。「這幾年以及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中國消費者還是會把主要關注點放在感官質量方面。因此提升感官質量的水平,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對主機廠來說至關重要」。蔡明說到。

與此同時,針對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車企頻頻亮相國際車展舞台,大踏步進軍海外車企的現象,蔡明也從新車質量研究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他表示,新車質量研究的前十大類問題上,中國和歐美市場的重疊率非常低,與中國消費者更重視感官質量不同,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的消費者更重視實際使用質量。而在動力總成、底盤調校等機械性能方面,自主品牌並沒有明顯優勢。

「所以,中國品牌進軍海外市場還需要更加慎重,深入了解當地市場環境、文化氛圍、客戶需求,並不是簡單的投資建廠、建立研發中心等就能解決的」。他表示,對於自主品牌來說,一方面在傳統車輛技術方面要加大投入趕上去,另一方面,保持在智能網聯方面的優勢地位,探索匹配海外市場環境的方法更加重要。

此外,在2017中國新車質量研究SM(IQS)中,針對新能源汽車也暴露出更多的問題。

研究顯示,新能源車暴露的問題多且雜。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發動機、變速系統以及駕駛經歷兩方面的表現優於傳統能源車,但是在其他6個主要方面的表現均明顯落後。

相較於傳統能源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特有的多發性問題包括:停車輔助、倒車雷達故障或無法工作、內置藍牙設備經常有配對或連接問題、車身飾板有縫隙、無法密合、歪掉等。

蔡明解釋道:「其實這些問題和傳統燃油車基本上是相同的,消費者對於感官質量方面的要求很高。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說,無論是純電動車還是傳統燃油車,首先是把它當作一台車來看待。」

在它看來,對於時下中國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以及雨後春筍般生長的新造車勢力,在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感召消費者外,把車做好,把車內安靜程度、乘坐舒適性等方面的問題解決好,最終將成為爭取消費者的關鍵。

在採訪接近尾聲的時候,蔡明看著桌面上的J.D.Power2017中國新車質量研究SM(IQS)說到,要正視自主品牌取得的巨大成績,但同時還需進一步對標國際品牌,補足短板,主動及時地去解決消費者抱怨最多的設計缺陷和故障問題。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自主品牌在新車質量方面定能與國際品牌齊頭並進」。蔡明說。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