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限酬令」限制明星拍戲收入,但他們在綜藝節目上都賺回來了

「限酬令」限制明星拍戲收入,但他們在綜藝節目上都賺回來了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2日電(李曉萱 岳川涵) 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算過自己一天能掙多少錢,把國慶長假的加班費也算上,如果有的話。

據《2017年中國名人收入榜》顯示,上榜的100位高收入名人中,僅有林丹、朗朗兩人不屬於影視歌行業。有媒體報道,一部製作費3億元的電視劇,明星可拿走2億。如果按月工資6000元算,明星們拍這樣一部戲賺的錢,相當於一個普通人2700多年不吃不喝的所有收入。

近期,關於明星天價片酬的「限酬令」終於出台,大家紛紛表示「喜大普奔」,以後可以看高質量的電視劇了。那麼事實上,「限酬令」真的可以遏制天價片酬嗎?遏制了影視劇的高片酬,那麼綜藝節目呢?

明星身價泡沫水漲船高

有一些明星拍戲一天就有可能超過你一輩子的收入。2016年,一、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近250%。

9月22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聯合發布《關於電視劇網路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

《意見》指出,各會員單位及影視製作機構要把演員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製作成本範圍內,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

這樣的政策發布,並非突然。

演員「天價片酬」,堪稱懸在中國影視行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今年初,有業內人士公開表示,「2016年,一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近250%,一部成本3億元的電視劇,明星拿走2億元片酬。」相關數據顯示,部分國內演員的片酬甚至已達到影視劇全部成本的50%到80%。

一位資深經紀人曾透露,目前圈內演員片酬貧富差距懸殊。一些一線演員片酬近億,而一般新人三個月的打包價15萬。「目前製片方往往把演員片酬的預算提高到了三分之二」。甚至,一些演員會相互攀比片酬,簽約時提前找人從片方那裡打聽搭檔的酬勞,然後坐地起價。

近年來,官方頻繁表態,要遏制明星天價片酬。

對此,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對中新經緯表示,並不是一開始所有演員的身價都很高,而是集中反應在幾個演員的身價很高,然後就整體水漲船高。這和書畫市場很像,幾個書畫家的價格太高了, 其他人就跟著提上去了。這個東西一旦形成了泡沫和趨勢以後,就變成了市場的一種慣性。

「限酬令」能否讓天價片酬藥到病除?

其實演員天價片酬的出現背後正折射出如今整個影視劇行業市場的不成熟、不規範。而有關明星天價片酬最多的吐槽就是它嚴重擠壓了編劇、後期等其他方面的投入,最終導致影片質量上不去。

我們都知道內容和質量的提升需要投入大量的腦力勞動和科技手段,不斷嘗試、積累經驗,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相比之下,似乎只要選擇了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不用費更多功夫,靠明星自身的影響力就能輕鬆獲得高流量和高曝光,從而達到快速賺錢的目的。

據相關資料顯示,近些年確實有一些小成本製作的優秀影視劇獲得過較好的反響,於是有人覺得影視劇的錢很好賺,大量的資本一窩蜂地往裡投,導致整個圈子熱錢太多、急功近利,都想快速獲取高額回報。這就是天價片酬出現的市場機制。

有業內人士曾對媒體表示,演員圈內有句行話:「要麼看戲,要麼看錢」,不少影視劇質量差,沒有內容優勢,一味依賴明星。很多電視台、視頻網站等根本不重視影視項目的劇本、製作和定位,只關註明星陣容,如果有某當紅明星參與的劇目,就提高購劇價格,這樣一來,片酬自然被提高。

央視採訪資料視頻

此外,隨著大量資本湧入影視娛樂行業,中國影視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多種電視劇品類呈現爆炸式增長。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知名演員參與的劇集更易吸引關注,擁有相對穩定的收視率。因此,資本與明星一拍即合,成為「天價片酬」的重要推手。

但「限酬令」出台以後,真的可以解決明星天價片酬的問題嗎?

對此陳少峰表示,電視劇市場這幾年真正盈利的企業比較少。影視劇要提高質量,要看整個市場的競爭環境,現在市場化的程度還不夠,包括前陣子有可能投資過剩,整個市場增長的幅度很大,各種力量介入以後,導致裡面有很多泡沫和虛假繁榮。

「現在的受眾口味還有一些慣性,把它整個轉過來也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我想『限薪令』(的實施),短期內市場會受到打擊,長期來講是有促進作用的,避免泡沫的持續積累,接下來很多影視公司都要靠質量來取勝。」

央視採訪資料視頻

央視發表評論員文章稱,寄希望於「限酬令」就能讓全行業藥到病除,未免太過樂觀。在影視劇行業,明星大腕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較大,甚至和影視投資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限酬令難免產生副作用甚至連鎖效應。有些明星會秉持「拿多少錢干多少活兒」的態度,大幅削減工作量。甚至本該參加的劇本研討、宣傳推廣等活動,也不願再參與。

更重要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太多辦法能夠規避「限酬令」而使明星的利益不受影響。例如,許多明星都擁有自己的製作公司或工作室,片酬可以換成各種名目進入工作室的賬目,而不需直接落入明星演員的腰包。此外,明星還可以增加「製作人」「顧問」等各種頭銜,心安理得地將降薪差額補齊。

明星拍綜藝價更高

然而跟演戲相比,明星上真人秀綜藝似乎更加輕鬆,來錢也更快。

本次「限酬令」圍繞的重點在於影視行業,而眾所周知目前國內的明星參與綜藝節目的片酬,比參演電視劇、電影等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新京報,2015年國內綜藝節目215檔,至2017年基本以每年兩百多檔的速度遞增。綜藝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有限明星資源的爭搶,讓節目製作預算的天平,倒向了藝人薪酬。

隨著《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第三季目前已停播4周,何時復播還未有消息)》《中國新歌聲》以及網路綜藝《中國有嘻哈》等綜藝節目的熱播,那些曾經只活躍在影視圈、音樂圈的明星——鄧超、黃渤、那英、吳亦凡等逐漸走下「神壇」,圈粉無數,從而也吸引更多一線大咖投身綜藝節目。

有媒體報道,去年9月,認證為「資深綜藝節目製作人」的博主曾曝光明星參加真人秀的片酬:范冰冰以8000萬元一季的片酬排在第一,徐崢的《食在囧途》單期片酬600萬元,總片酬達到7500萬元。

明星參加綜藝增加曝光機會,也能進一步推動電視劇片酬增加。

據公開數據顯示,去年綜藝節目數量相較2015年翻了一倍,然而,面對近400檔的綜藝總數,觀眾表現出的卻是審美疲勞與心理麻木,綜藝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有限明星資源的爭搶,導致明星片酬暴增。

據媒體報道,某業內人士透露,健康的明星片酬跟製作費的比例是五比五,而現在一般是七比三,甚至高達八比二。「一檔節目的出品方、出資方很多,包括冠名商、特約贊助,帶著硬廣,一季節目談下來好幾個億。打個比方,一個億的費用,7000萬甚至8000萬給明星。」

「現在這個市場就是,你不給這個錢,人家給得起。客戶有錢,只認明星砸錢。一千萬不來,就兩千萬。井柏然參加真人秀《我們戰鬥吧》,每期500萬,仍有人搶著給。這都是由市場決定的,你沒辦法評價。」

製作費用下降,質量難得保證。觀眾對節目本身興趣寥寥,只為追逐大牌明星。資本哄抬明星片酬,由此進入惡性循環。某電視評論人表示,很多時候,明星片酬是炒起來的。「其實一開始,一線明星不見得想來,但價格高到離譜時,比如市價2000萬被抬到6000萬,最後還是選擇來吧。很多明星是通過抬高價格婉拒,但後來發現這些金主確實有錢,多高都出得起。」

也許未來某天,還會出台關於明星參與綜藝節目的「限酬令」,但無論如何,還是希望出品方、製片方以及明星們可以多給市場一些沉甸甸有分量的劇和節目,讓人們記住的是作品本身的質量以及演員的演技,而不是高片酬。畢竟快錢賺完了,一轉身泡沫也就散了。(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新經緯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國慶旅遊趨勢報告》:出境游佔4成 「定製游」成新趨勢
馬雲闢謠「坐擁豪宅豪車」傳聞:我自己都快信了
問答馬云:談創業失敗談王健林賭局談危機
發改委:定價機關應建立內部監督制約機制
馬雲現身多倫多:不忘初心,相信互聯網就是相信未來

TAG:中新經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