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津門非遺 執一支素筆,墨染幾世芳華,千年古鎮造就「醉」美年畫

津門非遺 執一支素筆,墨染幾世芳華,千年古鎮造就「醉」美年畫

看過了昨日的津門非遺泥人張,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千年古鎮楊柳青,去那尋一幅中國四大年畫之一——「楊柳青木板年畫」

上午9點整,76歲的霍秀英老師戴上老花鏡,一如既往地拿起畫筆開始描繪未完成的年畫。她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從事楊柳青木版年畫彩繪工作已超過半個世紀。在這喧囂的都市生活中,寧靜地堅守著這門古老的文化遺產,日復一日……

時運天擇

大概就是緣分吧

自明代崇禎年間流傳下來,清代興盛的楊柳青木版年畫也幾近荒廢,許多印版被拿去墊桌子、當搓衣板,甚至當做劈柴燒掉。

出生在解放前動亂的年代,兒時的霍秀英溫飽都難解決。建國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霍秀英的父親霍玉堂與韓春榮等六位老藝人組成「楊柳青年畫生產互助組」,恢復了生產。並於1958年成立「天津楊柳青畫社」。那時,跟隨父親身旁已經學有所成的霍秀英,開始在畫社工作,主要負責點染上色等工序。

用她的話說,「那個年代就是這樣簡單,會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那麼多選擇也沒有那麼多想法」,誰想到這一干,就是一輩子。

術業專攻

要速度也得要質量

「在公社(1956年成立的楊柳青鎮和平畫業生產合作社)的時候,求的是數量,勾、刻、印、畫、裱,每道工序都有專門的工匠,像我是干染活兒的,那時也年輕,畫『粗活』一天能畫30張左右,『細活』一張要3~4天……」

霍秀英老師所說的『粗活』與『細活』正是楊柳青木版年畫在繪畫上色時對於數量和質量要求的不同說法。前者,只要求速度,數好了畫面上顏色的數量,快速點染即可;後者則要求精美細緻,在上色時的筆暈輕重,著色厚薄,顏色深淺等都要求精益求精,因此耗時較長。

而楊柳青木版年畫「半印半畫」的製作方法,其套印的方式也大大節省了製作時間,實現了人工量產化。但由於是人工套印,無法達到百分之百精準印刷,一般每10張允許有5張是錯版的。這也是為什麼霍老師說,「楊柳青木版年畫印500張比印100張容易,成品率在70%就非常不錯了」。

任時光打磨

堅韌與恆心鐫刻最美年畫

套色印刷後的楊柳青木版年畫,被交到畫師手中進行抹粉、點花、開臉、染色等上色工序。

看上去筆法細膩、人物秀麗、色彩明艷、均勻自然的楊柳青木版年畫,小到一根頭髮絲,大到人物衣著大片顏色,都是經過畫師一遍又一遍的不斷調色、暈染、修飾之後才得以呈現世人眼前。

據霍秀英老師介紹,在非常精細的「細活」年畫上,單就開臉就分為:上白粉,染臉,勾臉、鼻,上粉(暈染),描眼睛(白眼底,黑眼珠)開眼(眉毛,雙眼皮,眼睫毛)嘴(上色、染、嘴線)臉線,頭髮等20多道工序。「就跟現在的人化妝時的步驟一樣,只有這樣,年畫上的人物才能非常傳神」。

雕刻對刻版的師傅要求也很高,用一把刻刀、十餘把鑿子,就要將設計好的年畫線稿雕刻到木板上,不僅要把握好畫稿的形態神韻,還要將木刻線條的版味兒巧妙的融合進去,看似簡單的「照樣」雕刻,其實包含了木刻師傅的「二次創作」,沒有個30年以上經驗的老師傅,很難做好。

歷久彌新

絢彩畫卷有秘方

楊柳青木版年畫得以留存至今,一方面是政府和人民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年霍慶秀的父親與一眾志願者,不怕辛苦地走街串巷,極力找尋那些被荒棄的「古版」,加以修復和保護;並有一批像霍秀英一樣的傳承人繼承,一直堅守著這門手藝,才能讓現代人有機會品鑒這一傳統藝術作品。

對於印版的製作材料、畫卷用紙及顏色經久不褪色的秘方,霍秀英老師也做了解答,「刻版的木材用的是杜梨木,紋理細緻、堅硬也容易刻,要用風乾5~6年的,這樣才更易長久保存;紙就用宣紙,生宣要加點礬,這樣在著色的時候才不容易透、花;顏料以前基本是用礦物及植物顏料自製的畫粉,經久不褪色,現在多用國畫顏料,顏色典雅艷麗。」

題材豐富

經典流傳教化古今

中國古代鄉村城鎮過年時,都會貼門神、灶王爺、神瑪、鍾馗之類的年畫~而楊柳青年畫題材則十分廣泛,除了人們比較熟悉的娃娃、仕女、門神以外,還包括:山水、花卉、神話傳說、歷史典故、戲曲人物、吉祥圖樣、時樣歷畫等約3000種之多。

其中尤以反映現實生活,時事風俗、歷史故事等題材為見長。不僅富有藝術欣賞性,而且具有珍貴的史料研究價值。

「古代沒有新聞聯播,也沒有那麼多信息通訊設備,人們靠著年畫上的時事風俗來解悶,靠歷史典故來感悟教化下一代。民間年畫對於中國而言是巨大的文化遺產,承載著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戲曲民俗、禮儀教化等各個方面。看畫學歷史,是年畫在過去扮演的角色;而今年畫擔當著向後人傳承中國文化的使命。」

——崔延吉

(天津楊柳青畫院院長、天津楊柳青年畫協會副會長)

藝術交融

民俗創新話傳承

天津楊柳青鎮作為楊柳青木版年畫的發源地,依舊堅守和保留著年畫的傳承與發展。以民俗文化旅遊為載體,保留傳統經典特色與個性的同時,結合多種藝術創作形式開展創新民俗文化旅遊紀念品創作。創作了一系列如,瓷器、陶器、內畫、紡織、剪紙、郵票等形式多樣,造型各異的旅遊產品。

不忘初心

將藝術還給生活

藝術來源於生活,楊柳青年畫誕生於家庭,如今不該只掛在畫館、博物館,只留存在畫冊、紀錄片及人們的記憶中。如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下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讓這些重新煥發生機的文化產品,重新回歸人們的生活!

「吉祥畫館」就是一家為傳承民俗文化而服務的楊柳青年畫館,其前身為愛竹齋畫館,緊鄰石家大院,已有數十年歷史,館藏以王樹村(著名楊柳青年畫研究和收藏者)藏品為代表的作品數千件。

畫館每兩年舉辦一次全國木版年畫展覽,邀請各地50餘家著名年畫館參展。並將霍氏姐弟等20幾位楊柳青年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作品彙聚於此,作為展示供遊人參觀,同時還將楊柳青年畫的每一步製作工藝進行現場展示,遊客也可以親自體驗一下刻、印、勾、畫、裱的製作工藝。

結尾

中午12點整,霍秀英老師將畫筆洗涮乾淨,摘下眼鏡,揉了揉有些乾澀的眼睛,穿戴好衣物準備回家。當我提出送她的時候,她笑著說,「不用,一會兒老伴兒騎車來接我!」攜手數十載,他一直默默的陪伴與支持,就算是最苦的時候,也從沒說過讓她放棄年畫……

兩位老人的身影在冬日的陽光中漸行漸遠……而霍老師的這些話卻在我耳邊久久縈繞。正是這些繼承者們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傳至今,我們這些後人才能夠欣賞到前人精彩絕倫的技藝水平。

到楊柳青古鎮,

感受運河邊上的斯文小鎮,

細數400多年的歷史變遷,

品多彩丹青,賞世俗百態,

悟人生世事,做文化傳承志願者!

明天,小津將帶您一起去放風箏,

這個風箏可不是一般的風箏,

而是天津「藝三絕」之一:風箏魏!

編|盧天瑜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請註明來源「天津市旅遊局」(tianjin-tour)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市旅遊局 的精彩文章:

在天津吃海鮮必去的小古林,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魔幻十一國慶獻禮,天津歡樂谷即將開啟魔法八天樂
話說天津有個鞍山西道,人稱「美食神街」!
數數天津這些出現在各大知名影視劇中的景點兒!
做瑜伽,吸氧洗肺看風景就來梨木台!

TAG:天津市旅遊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