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你希望 Mac 也能提供黑科技「面容ID」嗎?

你希望 Mac 也能提供黑科技「面容ID」嗎?

面容ID的是iPhone X最先進技術,蘋果為此撒費苦心。Win PC有面部識,Mac呢?

你希望 Mac 也能提供黑科技「面容ID」嗎?

蘋果新一代旗艦智能手機 iPhone X 的關鍵賣點之一就是人臉識別系統「面容 ID」。這是新的生物識別認證系統,通過包含前置攝像頭、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和點陣投影器在內的一整套原深感攝像頭系統,能夠用於安全地解鎖 iPhone、使用 Apple Pay、訪問各種需要身份驗證的 app 和眾多其他新功能。

蘋果聲稱,面容 ID 是比 Touch ID 指紋識別技術更安全可靠、更快速的新方式,而且這一套強大、安全的驗證系統,用起來甚至比 Touch ID 還要方便。簡而言之,Face ID 完全可以取代 Touch ID,並且這是智能手機歷史上面部識別技術的又一次演進,至少面容 ID 就是 iPhone 的未來。

不過,蘋果仍然需要在面部識別領域證明自己,因為面容 ID 的一切討論和結論,至今都是未經驗證的。在 iPhone X 上市之前,口頭上面容 ID 與 Touch ID 的差別,速度有多快,在低光和其他潛在障礙下是否依然能正常使用等,這些是在蘋果白皮書之外,需要用戶真正去驗證的東西。

當然了,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不是這些問題,而是面容 ID 是否應該登陸蘋果的 Mac 產品線。畢竟上述這些在 iPhone 上可能出現或面臨的挑戰,在筆記本電腦或台式機上興許並不存在。關鍵是,在 Windows 陣營里用臉登錄已經被證明為非常實用的功能之一,而且長期以來微軟 Windows 10 大力宣傳的基於生物識別的 Windows Hello 安全功能,其中最大的賣點就是面部識別技術。

Windows Hello 在新 Windows 電腦上備受歡迎值得稱讚,不少新電腦用戶都將其作為默認登陸的功能。在使用或體驗過程中,雖然大多 PC 的前置攝像頭而不那麼先進,但是通常只需要不到幾秒鐘的時間,還是能認出用戶來,即使是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或者不管用戶是否戴著眼鏡均可完成驗證。有用戶評論稱說,自己經常攜帶筆記本電腦外出,而且很喜歡帶帽子,但 Windows Hello 也能正確快速地識別出來。

你希望 Mac 也能提供黑科技「面容ID」嗎?

面容 ID 很先進

說實話,Windows Hello 能帶給 PC 的一切,蘋果在 Mac 上同樣也能實現,而且就面部識別技術而言一點也不落後。蘋果表示,面容是 ID 利用面部識別技術變革認證的方式,通過利用最新的原深感攝像頭系統和多項先進技術,能夠準確地映射您面部的幾何結構,從而提供安全直觀的認證方法。在工作原理上,蘋果也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解釋,大致如下:

原深感攝像頭會通過點陣投影器投射並分析 30,000 多個不可見的點來捕獲準確的面部數據,進而創建面部的深度圖。得益於泛光感應元件不管周圍的光照條件如何它都能工作,即便在黑暗中也能識別人臉。利用捕獲的面部的紅外圖像,繪製出精確細緻、獨一無二的深度面譜。而紅外攝像頭會探測點陣反射的細微變化,讀取點陣圖案,捕捉它的紅外圖像和深度圖。

A11 仿生晶元的神經網路引擎設有安全隔區(Secure Enclave),原深感攝像頭捕捉到非常精確繪製面譜的紅外圖像和點陣圖案的深度圖,將會被發送至安全隔區中,神經網路引擎會將深度圖和紅外圖像轉換為數學表示形式,然後再將這個表示形式與註冊的面部數據進行對比,以確認數據是否匹配。

不僅如此,面容 ID 還會自動適應用戶的外貌變化,如化妝或長出面部毛髮。如果用戶的外觀出現了更為顯著的變化(如剃掉了絡腮鬍),面容 ID 會先讓用戶使用密碼來驗證身份,然後再更新面部數據。但蘋果聲稱,即便用戶穿戴帽子、圍巾、眼鏡、隱形眼鏡和各種太陽眼鏡時,面容 ID 可以正常工作。此外,它在室內、室外,甚至全黑環境中也能正常工作。

簡單來說,為實現面容 ID 的一切技術,蘋果開發出了一系列迄今為止最先進的硬體和軟體。雖然官方表示面容 ID 工作性能最佳的距離不超過一臂遠(距離面部 25—50 厘米),但再怎麼樣也足夠匹敵 Windows Hello 功能了,並且這一系列描述看起來顯然比僅基於簡單紅外攝像頭的 Windows Hello 面部識別技術更加先進。

Touch ID 之後,面容 ID 應該順理成章

相信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用戶開始選擇通過手指登錄 13 英寸或 15 英寸的 MacBook Pro 筆記本電腦,畢竟蘋果為 MacBook Pro 帶來 Touch Bar 的同時,Touch ID 指紋感測器也集成到了 OLED 觸控條的上方。從以往用戶的體驗來看,Touch Bar 集成的 Touch ID 快速、便捷且可靠,只需用手指輕觸一下,感測器便會快速讀取指紋,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就完成了身份的驗證。

不過,在 Touch ID 的背後蘋果依然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包括諸多先進的硬體和軟體技術,包括在 MacBook 上特別定製了一枚基於 ARM 的 T1 晶元,以便於 MacBook 也擁有與 iPhone 一樣的安全隔區,專門用於保護密碼和指紋數據,而且還保證了 Touch ID 與 Mac 基於英特爾 x86 CPU 架構應用程序的兼容。

如果蘋果要在筆記本電腦上,多增加一個面容 ID 的功能,在此前 Touch ID 的技術鋪墊下會變得更加簡單一些,不過布置一整套與 iPhone X 一樣的原深感攝像頭系統必不可少,需要在原先前置攝像頭的位置,加入可實現面容 ID 功能的各種鏡頭和感應器,尤其是全新定製的紅外攝像頭、泛光感應元件和點陣投影器。

你希望 Mac 也能提供黑科技「面容ID」嗎?

其實除了硬體之外,體驗應該是面容 ID 應該出現在 Mac 上的最大理由。因為與 iPhone X 相比,不僅沒有想像中那麼怪異,而且表現應該會比更好。

首先,面容 ID 會是無形的,它就內嵌在之前 Mac 電腦的前置攝像頭位置,不會像 iPhone X 的劉海那麼突兀,沒有人會可以去尋找它的存在。再者,無論是 MacBook Pro 還是 iMac 電腦,用戶在使用時,頭部必然是對著屏幕方向,相當於原深感攝像頭可以輕而易舉地掃描臉部。這也就意味著,當要進行身份驗證時,用戶無需調整任何調整,一切認證過程都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完成。

僅給特定機型足以

不過,蘋果若真這麼做了,唯一的問題就是在生物識別安全技術上會存在碎片化。首先從 11 月 3 日開始,iPhone 產品線會面臨就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屆時大量 iPhone 依然是 Touch ID 指紋識別方案,只有 iPhone X 真正擁抱了面部識別技術面容 ID。同樣的,在 MacBook 產品線上,當前只有帶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有 Touch ID,而其他產品線還沒有任何生物識別技術。

其實在 Windows PC 陣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情況。當前只有新的提供了紅外攝像頭的筆記本電腦、一體機等產品,能夠提供面部識別的 Windows Hello 特性,而一些又採用的是基於指紋識別感測器的 Windows Hello 功能。不僅如此,以前很多針對商務領域設計的筆記本電腦,多年下來也有自己的指紋識別方案。在同一個生態系統當中出現那麼多生物識別技術,總給人一種參吃不齊的感覺。

因此,Mac 產品線如果真的加入了面容 ID 解決方案,為了避免過於混亂而僅針對某些機型配備或許是比較好的選擇。例如 MacBook Pro 筆記本電腦應該成為標配功能,還有 iMac 台式機。12 英寸的 MacBook 則顯得不那麼合適,畢竟屏幕面板較薄,默認的攝像頭所提供的也是低解析度的硬體規格,若真硬上面容 ID 肯定要一次重要修整。

你希望 Mac 也能提供黑科技「面容ID」嗎?

面容 ID 將是蘋果產品體驗趨勢

面部識別技術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的歷史很長遠了,早在 2013 年家用遊戲機 Xbox One 和 PlayStation 4 推出之時,這兩款機子由於都提供帶有攝像頭的外設,因此都曾宣傳基於面部識別的登陸功能。不過,儘管使用了雙鏡頭,但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不能在光線差的客廳中使用,所以至今微軟和索尼都未繼續發揚廣大。

這與蘋果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很多人都知道,蘋果通過 2013 年收購了以色列 3D 感測器公司 PrimeSense,才最終設計出了獨一無二的感測器,以便於塞進 iPhone X 的「劉海」中,為面容 ID 融入了更多不為人知的複雜技術。而 PrimeSense 此前的最大合作夥伴正是微軟,兩者合作才開發了 Kinect。

蘋果如此大費周章,只為將該技術擴展到 iPhone X 上,看得出面容 ID 將會成為未來 iPhone 更新換代最關鍵的特徵之一,蘋果一定會讓用戶發現這種技術上越來越多的價值,包括潛在動作捕捉、手勢控制交互等等。所以,按照蘋果長期將每一項新技術幾乎穩步擴展到每一條產品線的一貫做法,Mac 產品線提供面容 ID 應該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當然了,說實話在 iPhone X 之外,接下來最有可能採用面容 ID 的蘋果產品是 iPad,因為兩者使用的都是 iOS 平台,而且功能上也很接近。因此,在下一代 iPad Pro 上我們應該最快看到面容 ID,而 MacBook Pro 則要再等待一段時間。話說回來,你希望 Mac 電腦也加入面容 ID 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威鋒網2017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開發新AI系統 將2D圖像變成3D模型
Fitbit新智能手錶不錯 但或許AW更好一些
傳蘋果正在調查iPhone 8 Plus的電池問題
想流暢體驗 Apple TV 4K 你需要這個網速

TAG:威鋒網2017 |